喊出心语慰平生——评析战友王占和的诗集《诗意家国情》
作者/朗诵:江川
诗人王占和的诗集《诗意家国情》出版了,网上群里好评如潮。作为诗人王占和一个连队走出来的老战友前后任指导员,作为在“江川黎子朗诵文学”为他喊过一百五十余首诗作的第一读者,必须为老领导老战友喊几嗓子。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军营里唱歌是喊的,口号是喊的,说话是喊的,而今军旅诗人王占和又发明了个诗也是喊的。按着他的解读,诗是从心底喊出来的心语,喊出来的心语才润肺沁心酣畅淋漓。
但凡看过诗人王占和拨动心弦的诗词,总会带你上山岗进森林,迎朝霞送夕晖,望明月思故乡,情不自禁的让你从心底为之呐喊。读他的军旅诗词,你会感觉到他把走队列的节拍,唱进行曲的调门,演变成了喊诗的不二法门。他一路走来一路喊,诗界的友人说他喊出来的诗符合诗律词韵,语句排列整齐,韵脚中规中矩,很美!战友朋友说他喊出来的诗,兵味十足,气势磅礴,温婉悠长,很棒!在众多友人的呼吁下,于是乎他把曾经喊出的长长短短的句子,收集付梓,制成礼品,以飨读者。

诗人王占和的《诗意家国情》由五个部分组成:军旅生涯经历而喊来的--诗言星辉来路;读书引起共鸣而喊来的--诗言读书余音;无尽乡愁从心底喊来的--诗言故乡情结;健身锻炼一招一式喊来的--诗言健养方式;自然物人格化喊来的--诗言观景赏物。这些内容,纵横交错跨度大,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诗言词语来自他的心有阳光、笔有内涵、生活有积累。
说起来,军旅路上的诗词最具喊的味道。军人走路要喊出威武雄壮的精气神,唱歌要喊得“日落西山红霞飞”,即便是初涉爱河,也是用当兵的方式谈情说爱,确有兵哥哥谈婚论嫁,亮着大嗓门不会拐弯抹角的直白交流吓跑了本不该分手的有情人;当然,通情达理的贤淑者,则是被喊成了终生伴侣。有道是:情到深处大声喊,愈喊愈有深邃感。从心灵深处喊出来的诗词,铿锵有力,历久弥香。

诗人王占和深耕细读广博众采。优秀诗词歌赋在历史长河中浩如烟海、灿若星辰。多彩的生活,悠久的历史,广袤的大地,奔腾的江河,勤劳的人民,都是他诗词创作的源泉。久而久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不仅要学先贤圣哲的大作,更要写新的时代、新的风貌、新的人文情怀,而且要从心底发出呐喊,从汉语言里的方块字的一撇一捺,一点一画中喊出它的声韵,由此,也就喊出了一首首滚烫的动人诗篇。
人生路上,每个人总有心里话需要倾诉。诗人王占和的倾诉方式是以喊诗喊词来抒发的。他在诗集前言写到:“我们这一代军人,最大的遗憾是未能走向战场,以拼杀方式去实现生命的价值。虽为战争而存在过,但毕竟少了一点浓烈的硝烟味。”所以,他在喊出的诗词中,大量篇幅倾情于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吟咏。另一方面他敬畏古风、传承古韵,他时常陶醉于先贤圣哲的诗情词意里,常常有难以自拔的情感萦绕脑海,甚而有歌之、咏之、向往之的心绪萌动。他把典型意象嵌入自己的诗词,使诗词变得简洁而含蓄,因而,喊来喊去的诗词就多了几份美感,细细品读无尽深情在其中。

品读诗人王占和的诗,有一种往事就在脚下,景象就在眼前的感觉。像诗界所说的:主观情感世界与客观现实在特定相似点叠加交融,达到水乳交融的全新艺术境界而产生的诗情画意。这样的诗词怎不让人喊之又喊。他的喊诗,由景生情以情促喊,情弦心弦的意韵喷涌而生,大有悬河倾泻飞流直下之感;他的喊诗,托物言志融情入景,内心的激情呐喊与景象相互激荡,将神韵融入到客观对象,同悲欢共荣辱。因诗情而流泪,因诗意而欢笑,因诗景而悲伤,在诗词里闪闪烁烁踱步徜徉;他的喊诗,在享受耕读文明的诗意中,置身阔野,体会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幽静。置身荒原,领略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置身田园,领略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大自然情怀。

生命的小舟在喊声中驶向远方,喊来诗意伴生命律动,喊来词韵抒家国情怀,喊来诗词的魂灵慰藉平生!
这就是诗人王占和从心底处萌发,在血液里奔腾,由笔触间写就的壮美诗篇!

【诗集作者简介】王占和,1956年3月出生,本科毕业。曾就读于雁北地区朔县师范。于1972年1月,由左云县教育系统入伍。1978年入党。在原北京军区24军70师209团服役,提干后,转岗历任多职,退休于原总参谋部。分别就读于石家庄陆军学院,天津交通运输学院,长沙政院,毕业于空军上海政院,参加国防大学政工研讨班学习。五次立三等功。荣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原总参系统优秀党员。出版《形式逻辑》,某部《基层政治工作教程》,曾任某杂志高级编辑,多本书籍编委。系军事统筹学会会员,《统筹学》第一撰稿者,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红色管理专家。现已退休,定居北京东城。凡心一缕,以文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