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往年这个时候,家中的蔷薇花就开了,今年也不知道开了否?
蔷薇花记
初次闻知蔷薇花,是在诗里。唐高骈有《山亭夏日》诗: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此诗之妙,在于一静一动,隐人其中。首两句为静,寻常景色,不见人迹。风起帘自动,亦无人迹,唯最后句一香字,方知室中有人。何故,蔷薇香唯有人知也。
唯静有凉,心静自然凉也。此诗可称清字。其妙处犹如清茶,需细品后方知其韵。
虽然此诗,我于初中专之时便已读过。然而得识蔷薇花,是在绍兴文理学院时。
一九九八年初来江南,见绍兴文理学院河东校区沿河滨路的铁栅栏墙上,晚春常开一花,甚繁,类月季而小,花瓣亦薄,色白而泛红。初不知其名,问于人方知其为蔷薇花。
后文理学院又将此花移于河西校区南栅栏墙上,每至晚春,便成一景。有诗曰:
学院墙架访蔷薇。
佳人袅袅着春衣。
东风不动香自动,
蛱蝶绕钗纷纷飞。

后来发现,我之居风和苑北,通往外山村的小河,碧水平静,沿堤一排杨柳临水,独有一树,上面开满了白色蔷薇花,为野蔷薇花,乃落叶小灌木野蔷薇的花朵,又名白残花、刺蘼、买笑,自古就是佳花名卉。可是往来行人一般欣赏的是那娇艳的蔷薇花,又有谁注意主种野蔷薇花呢?
又发感慨,诗曰:
江水平平杨柳青,
一树花开独有情。
熙熙桥上往来客,
何人探知尔芳名。

因对蔷薇有感。我便收集种子,欲植于皇甫川小河东新居内,未能发芽,甚是遗憾。不料二嫂跟村人赴西安务花,随手携带一些花草种子回家,种于园内。稍大,竟有藤生蔷薇在内。二兄告我,甚喜。便嘱兄一移大门外院墙以南,一移月亮门一侧。长大开花,一红一白,便为兰苑一景。历年开花,亦有诗:
农家白粉墙,
亭后绿纱窗。
门对竹青翠,
蔷薇满院香。
(二O二二年)

春日光团团,
照见先生园。
园中何所有?
蔷薇上洞天。
芍药无妖气,
牡丹有清颜。
兰苑花开落,
聊可过年年!
(二O二三年)

后因南墙外蔷薇花为白色,为二兄所不喜,余便移于后院之内,月亮门之红蔷薇花依然。
去岁吾二兄新亡。今岁春节回家,修剪蔷薇,闻二嫂言,吾兄亡日,月亮门之蔷薇花藤架亦堕于地,找人复架于墙上。闻之凄然。
绍兴文理学院南墙之红蔷薇,因学校改造,改盆植,尚幼。风和苑河边白蔷薇,不知何故,亦复不见。昨日巡行园内,见牌楼前后花开嫣然。吾向以之为月季,今观花却似蔷薇花。于是利用"查图识花"辨之,为蔷薇,名曰"七姊妹"。
又作诗一首:
江南四月尽花谢,
园内蔷薇始盛开。
莫恨春归无觅处,
风光转入此中来。

江南蔷薇花已放,不知故园的蔷薇花开了没有?
附
今查资料,汉时上林苑内即有蔷薇。根据《贾氏说林》记载:汉武帝与丽娟在园中赏花,时蔷薇始开,态若含笑。汉武帝叹曰:“此花绝胜佳人笑也。”丽娟戏问:“笑可买乎?”武帝说:“可。”丽娟便取黄金百斤,作为买笑钱,以尽武帝一日之欢。吾皇甫川汉时即位于上林苑内。故园今植蔷薇,可谓得宜。
唐《平泉草木记》载“己未岁得会稽之百叶蔷薇,又得稽山之重台蔷薇。”可知绍兴之蔷薇,亦有历史了。
李白有诗:不见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谢安隐居之东山,即植蔷薇花。这是他40多岁寻访东山的诗。30来岁他在终南山隐居时,隐居的地方,也有蔷薇爬上窗户并开花,
今吾同窗肖锋伟于皇甫川东山开设民居,大门周围亦植蔷薇为好,以资千古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