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安记忆——泰兴路
文/朱杰
来到泰兴路608弄时,我才一岁,对于这个环境的记忆是随着年月的递增逐渐有的。走进608弄的那扇红漆木门,就是六家合用灶批间,用的都是蜡烛灯,平素白天见到烧水的居多,“才艺大展示”基本从下午5点开始陆续开伙,此时的灶批间如同“战场”,煎炸蒸煮各式比拼大显身手。
再往里走就是一排各家的水龙头,凹槽式的设计最大限度的防止了水花飞溅,每家每户都有用铅桶、洗脸盆蓄水的习惯,毕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精打细算也是人之常情。再往里蹬上木楼梯到二楼靠近晒台的亭子间里就是我的家了,9个平方里住着外婆、阿姨、舅舅和我。一年四季基本以打地铺为主,特别是到了夏天,朝西的房间连地板都是烫的,无奈只能到弄堂里乘凉,各家拿出竹榻、木凳,有的地面上浇水后等干了再铺上草席,男的基本赤膊上阵,光屁股小孩在弄堂里欢奔更是不足为奇…那时听各家天南海北的“嘎讪胡”是我最快乐的事。
外婆丁乐华是共和国第一代环卫工人,当时外公去了江西工作,整个家里都靠外婆苦心经营。幸好有小菜场工作的阿姨,常常能搞到些肉类鱼类,帮着外婆贴补家用,日子拮据但还能过去。每年过年时是我最开心的,除了能穿新衣服外,就是家里有好吃的。最难忘的是帮助外婆做蛋饺,先用汤勺预热,再拿猪油铺底,倒上蛋液,放进肉糜,双皮合拢…一番操作后,一个个金黄“元宝”就出炉了。看着这么简单,我也跃跃欲试,但不是开口笑就是蛋皮破相,于是外婆手把手教我,并叮嘱我:做事千万不能心急,一切只有火候到了,事才能办成。
受舅舅影响最爱的是集邮,方寸天地间传递着各色故事,每每看到舅舅将盖销票浸泡在水中,再用镊子慢慢剥离底版,放在一旁晾干的经过,如此精心,不免对邮票产生了敬畏,特别对608弄里的信箱就格外留意,只要谁家寄信来,我都会主动送上门,随后央求大人把邮票给我。
记得一次,一楼阿姨家寄来一封航空信件,贴着花花绿绿的外国邮票惹人喜爱,在小伙伴们怂恿下,我把信封留下,把信件塞到阿姨家,这样邮票就保住了。不料闯了大祸,原来一楼阿姨家外国的亲眷去世了,人家原本就很悲伤,再拆信件侵犯别人隐私更加怒不可遏,幸好被外婆阿姨求情,用全国粮票赔邮票的方式,消除了火气。回家后,我自然也被外婆吃了顿生活,从此长记性了。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吃糖就是弄堂小囡的梦想,为此做出不少“憨事体”。白色的麦芽糖常常放在竹篮里,用白布覆盖。小贩上门时,可以用钱买,也可以用牙膏壳调换,每次看到小贩来叫嚷心里就痒痒的,馋虫直爬。有次为过嘴瘾竟然将半支牙膏全部挤出,换了一块麦芽糖,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很多人家还在用牙粉,一支牙膏通常都要用很长时间,被我这样一折腾,家里又只能用牙粉了,舅舅听闻后要掌掴我,但还是被外婆拦下幸免于难。
泰兴路承载着我太多美好回忆,1981年随着“双顶”政策的落实,在新疆石河子插队落户的父母终于回到了上海,我也告别了泰兴路608弄,与父母共同住在了万春街,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作者简介:
朱杰,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等。
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
已截稿
仅展示入围作品
欢迎您参加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
(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无书号,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