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之歌之咏之
——品读古广祥先生《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联
作者/薛丽君(呼和浩特市诗词学会副主席)
二0二四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七周年,古广祥先生专以中草药名撰写本草联,咏贺香江之风土人情,联作内容涵及港九新界山水、各种人物及旅游景点。所谓向之歌之咏之,先生爱国爱港爱中华传统之情,必当会感染许多人。

其中一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的联文为:
岩生景天,石上蕉千层充蔚加空弄;
地拱农果,田基豆八角合香剪口连。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位于新界大埔,占地一百多公顷,坐落在香港大帽山的北坡,园区处于两条山脊所夹的深谷之中,谷中有清溪斜坡茂林芳草。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当年的目标是向当地的贫苦农民提供农业辅助,帮助他们自力更生开荒种植,目前旨在确保有机农业和环保农业的永续发展。从六十年代起转变成主题植物园,供游人参观及欣赏。
山坡上有各式主题的动植物教育展览馆,如野猪之家、猛禽之家、昆虫馆、猴子乐园、森林果园、蝴蝶园等,还有菜园和梯田农圃,以及各种保育及教育设施。园区集观光游览、自然教育于一体,可以让人们享受农耕田园之乐和亲子天伦之乐。
我也是通过古广祥先生这副联作,才开始有兴趣了解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下次再去香港一定要去游览一下。这就是对联艺术的现实功用,这也是古广祥先生的初衷和美意吧,由自己所爱推广为大家所爱,由小我之爱升级为大众之爱。

我们来分析这副联的具体写作风格:
上联,提笔切入视角宽阔,画面宏大,用一个广角镜头展现辽阔天地,来一个远景全景式的描写,“岩”,“天”,“石”,“蕉”,“空”, 用一个数量词“千层” 描绘出一望无边万千葱茏的绿意,用一个形容词“蔚”展现了广袤的晴空。最妙处在“石上蕉”,是画龙点睛之笔,在空旷的全景中出现了一个聚焦点,一下子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增加了景致的层次感和丰富感,宽阔而不枯燥。王国维《人间词话》主张“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古广祥先生的这副联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美学追求。
下联,则是与上联完全相反的视角。近距离的特写,细微地展示出田地里的“果”,“豆”,“八角”。一个形容词“香”,视觉之外更是引动了人们的嗅觉,田地里的农作物不仅美而且香,秀色实可餐,蔬菜瓜果入了生活,有滋有味。这里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通感是利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形象的语言实现各种感官之间的转移和变换。这里通感的转换巧妙之极,描写生动新奇有趣。
联文中“岩生”,“景天”,“石上蕉”,“千层”,“充蔚”,“加空弄”, “地拱”,“农果”,“田基豆”,“八角”,“合香”,“剪口连”,均为草药名,是利用十二味中草药名连缀而成一副完整的对联,这是一个奇特新颖的跨界组合新式写法。这种写法要求作者不仅要通岐黄之术,还需有深厚的文学底蕴。
古广祥先生自述“我写中药对联,有与他人不同的风格。所撰对联无加添别的动词、介词,而是以本草固有的专有名词组成。” 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词类的辅助和润色,中草药名生涩拗口难以行文驾驭,但是作者却能融会贯通运用的得心应手,含蓄蕴藉又不失文艺雅致,功力不凡。
这副本草对联是作者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而作,见证了作者爱国爱港爱家的初心;写作基于岐黄草木之名,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医药文化;本草嵌入对联,是对传统对联文化的传承和深耕。发乎于心,寄之以情,名之于文。正如《论语》所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二0二四年春于呼和浩

薛丽君, 内蒙古人,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系第六届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呼和浩特市诗词学会副主席,内蒙古书画教育协会副会长。出版专著《楹联常识例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