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脚步(散文)
文/何贤华
虽然春节过去了一个多月,孩子们也重返工作岗位,在安心的工作。但他们在家里团聚、言谈、嬉笑,无不重温着我的内心。那一段时间相聚,是家里一年来最开心,最温情的日子。我想,每个家庭都不例外。
去年腊月刚过,老婆和我商量,一定要小儿子全家回来过春节。尽管他们的孩子小,往返路途十分不便,可父母的意愿他们应该理解。因为他们在广东安了家,两年来我们没有接触过孩子,只能通过手机视频与他们互动、逗乐。说实话,心里是很惦记他们。
由于小儿子工作较忙,不能早点回来,只能在大年前一天到家。我们也同意,只要回来过年就好。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小宝贝锦姝只有两岁,加上又是冬天,从南方回家,一下子添置不少日用品。如棉衣棉袄棉鞋,还有牛奶、玩具、读本以及卫生用品等等。足足寄回几大袋,邮递费大概要几百元。唉,孩子回家一趟真不容易呀!
拾掇好小宝贝物品后,我不时掰手指算还有几天到家。尽管他们买好了回家的高铁票,可我们的心里仍有些不踏实。那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先是下大雪,接着是冻雨。有些路线已经停运了。我揪着的心比天气还坏。心里默念着:老天不要再捉弄人啦!如果这样下去儿子回家的事就会泡汤了。
但转念一想,离过年还有几天,说不定天气有好转。于是,一有空闲就查“天气预报”,浏览天气走向。当看到往后几天是晴朗时,揪着的心慢慢抻平了。相信儿子准能回家过年。
作为儿子的心里,比我们还急。他也是时刻关注天气变化。用他的话说,只要道路没封闭,不管多大困难一定要回来!
终于等到腊月二十九了。早晨接到小儿子信息,大约八点钟就到县城。于是,大儿媳妇开车,我俩一同去车站迎接他们。
在候车厅外,透过有机玻璃看到小儿子一家穿过检票口时,我心情很激动,看到小宝贝锦姝在妈妈牵扯下,时而左跑几步,时而转个小圈……那好奇兴奋的劲儿十分招人喜爱。
走出大厅,我迎上去伸手抱抱她。哪知她瞅我一眼,又迅速离开。只随妈妈叫一声“爷爷好!”我知道,孩子长这么大,我没有接触过,她当然是怯生了。
上车后,小宝贝转变可快了。因为平时视频多了,他对爷爷有些印象,在妈妈的启迪下和我们很快熟悉起来。为了活跃气氛,妈妈叫小宝贝唱唱歌,听着那稚气天真的嗓音,还夹杂着透字不详的腔调,看着她一板一眼的演唱,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声,一听到掌声,小宝贝更来劲了,连续又唱了几遍。
载着满车的欢喜,载着欢车的歌声,我们欢欢喜喜回到了家。那一天的生活,家里几乎是过了一个大年。有猪肉,牛肉,羊肉,鸡肉;还有可口的家乡菜,摆上满满一桌。一家人其乐融融,推杯问盏,把过年的情景提前搬上大餐桌。那一夜,我们睡得比较晚,如开心的话,高兴的事,成功的业绩,都是交谈的话题。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最让全家人欣喜的是大年夜。在鞭炮齐鸣,礼花闪亮长空的时候,一年中最丰富、最高贵、最热闹,最动情的团圆饭开始了。那一顿饭,我们细嚼慢咽,吃得津津有味。
酒醉饭饱之后,家人们开始自己的娱乐。儿子和儿媳妇趁着酒性玩起了扑克牌。老婆清洗饮用的餐具。照看小宝贝的责任我一人承担。别看两岁的孩子,可是一刻也不停闲。在客厅里,她时而冲到左边,时而跑向右边,我尾随其后,全程看护。因为客厅的桌椅及用品较多,生怕她碰上或撞上。我两手几乎没有离开她的额头。且佝偻着腰肢,走走停停。对于我这个高规格的侍候,小宝贝有些不耐烦,不时推开我的手,溜出我的掌心。
大厅里,耀眼的日光灯照射下,小宝贝对上楼梯情有独钟。只见她抬步走向台阶,左手用力扶稳栏杆,随着手的挪动,不时地抬腿往上蹬。我看她摇晃的样子,忙伸手去扶一把,哪和她不高兴,忙说“爷爷扶着就行了!”还把我的手拉到栏杆上,叫扶稳。看着她有惊无险地蹬上楼梯,我也放心了。行到二楼转弯处,还向楼下家人打招呼:“嗨喽,大家好!”她那得意的样子,家人们笑声一片。
就这样,她爬楼梯上瘾了。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我跟在后面,可腰酸腿胀,还得小心翼翼地看着她。
那一夜,小宝贝玩得尽兴,我累得够呛,但心里高兴。小宝贝能自如地上下楼梯了……
欢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小儿子打算过完元宵节再去广东,哪知天气突然变化,从天气预报里知道十二日有大雪和冻雨来临。面对如此恶劣天气,儿子不得不提前返程。于是,买好回广东的高铁票。其实,他心里有不少无奈,想与父母再多聚几天,就是天气冷酷无情。
那天中午,当小儿子全家坐车去广东时,我们心里很是不舍。十几天的生活,真正享受了天伦之乐的滋味。特别是小宝贝锦姝很黏人,与爷爷奶奶很有感情。看着她的举动,我们就心花怒放。
日子要滋润,生活必须要努力。我相信,千千万万的家庭与我们一样:当孩子要回家过春节时,那份激动、翘盼、甜蜜、幸福的感觉会油然而生;但孩子们一旦迈出家门,走向自已的工作岗位时,父母的不舍与失落又悄然挂在心间。不管怎样,只要是回家脚步,哪怕是回也匆匆去也匆匆,即使是短暂的相聚,也能让一个家庭常常重温那段美妙的时刻!

作者简介:何贤华,蕲春县狮子镇人。职业:教师。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其间做多年电台新闻工作。曾供职《羊城晚报》社。作品散见于省市报刋及多家网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