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游女儿城
作者:周功绪
夜游女儿城,是我们春游恩施的第一站,也是我们爱上恩施的发源地。
夜游这个民族文化无比灿烂的地方,宛如陶醉在“民族一家亲,家和万事兴”的海洋里。

女儿城,是硒都恩施的招牌城,也是恩施人民的一大自主创新,更是恩施高质量发展中的一大旷世杰作。
“世间男子不二心,天下女儿第一城。”就是从这里飞向五湖四海的。
这个女儿城,在全国实属首创。位于恩施市七里坪黄金地带,它是全国土家族文化集聚地,也是武陵地区城市娱乐消费中心和旅游集散地,更是土家民间文化、民间贸易、民间工艺、民间建筑和民风民俗的历史“博物馆”。
土家女儿城,规模庞大。城内300家小商品店铺、500间风情客栈、30家特色餐饮、40家美味小吃、8000平方米景观草坪、10000平方米综合运动中心和别具一格的民族大剧院……将这个魅力无穷的女儿城,点缀得更加光彩夺目。

幺妹街、美食街、土家族手艺街和大学生创业街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令人惊喜不断。
位于繁华地带的巴人堂,灯火辉煌,生意火爆。这里的摔碗酒和民族文艺演出,像大型磁场一样,将五湖四海的客人,从不同方向潮水般地吸引而来。在“我在女儿城喝摔碗酒”的招牌下拍照的和“与土家幺妹合影留念”的,争先恐后、络绎不绝。撩得羞羞答答的我,也抢着与漂漂亮亮的土家幺妹,来了一张深情厚谊的“兄妹照”。
这里的摔碗酒,像土家幺妹一样,十分走俏。一浪高过一浪的“一摔烦忧去;二摔恩仇泯;三摔姻缘好;四摔友情深;五摔鸿运来;六摔财源广;七摔功名就;八摔子孙贤;九摔增福寿;十摔合家兴”的豪言壮语,早已让我陶醉在“摔碗一上手、山都抖几抖“和“喝了摔碗酒,家里啥都有”的美妙的世界里。

与巴人堂隔街相望的采耳亭,虽然只有二三十平方米,但生意十分红火。我们夫妻俩也在这里一边欣赏着“妹妹要过河,哪个来背我……”的民族歌谣,一边享受了掏耳师傅的一手绝活。
女儿城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一个个《玩龙灯》《摆手舞》《肉连响》《撒尔嗬》《云里恩施》等精彩不断的文艺节目,令我大饱眼福。
幺妹街上的一家家照相馆,门庭若市。一个个抢着到这里穿戴民族服饰留下美好纪念的“外来妹”和一张张楚楚动人的明星照,早已成了这里的另一道风景。

硒都土菜馆的“土家掉渣烧饼”、“土家跑跑鸡”、“土家腊蹄子”、“土家柴火豆腐”和“土家炕土豆”等一闻就想吃、越吃越想吃的民间美食,不得令我爽到极致。
女儿城的民间小吃,很有特色。与重庆、四川的民间美食各有千秋。老酸奶、蒸儿糕、油香儿、烤面筋、葛藤酥、苞谷粑粑、手工糍粑、幺妹面条、糯米金谷条和手撕牛肉干等舌尖上的最爱,令人目不暇接。
女儿城中的恩施特产,琳琅满目。恩施贡茶、恩施玉露、恩施藤茶、恩施豆皮、恩施腊肉等民间特产,不知给多少中外游客带来了无尽的口福。

恩施女儿会,是女儿城的精髓和灵魂,素有“东方情人节”和“土家情人节”之美称。她是恩施幺妹的精神家园和幸福之源。不知多少阿哥和幺妹在这里走进了幸福的殿堂。
走在女儿城的大街小巷里,我才知道什么叫独具匠心,什么叫一鸣惊人,什么叫“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在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女儿城的路上,我看到,一辆辆旅游大巴从四面八方飞奔而来。
周功绪,湖北省宜昌市作协会员,《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白鹭文刊》副主编。近百篇散文在《中国作家》《文旅中国》《湖北作家》《乡土作家》《宜昌作家》《三峡日报》《宜昌记忆》《三峡文学》等发表。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