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之旅
文:张洪福
两岸共百楼,灯火一江秋。
已进诗词境,心做顺水舟。
怡说小莲庄,回忆蝉丝稠。
昨日是远客,今日饮小楼。
听风识细雨,临窗定风流。
君虽别无语,其念早接收。
带上一箱榴莲,踏上南浔的客车,一路上在想江南古镇的样子。早听说江南古镇南浔被列入为世界遗产。那是怎样的一片人间烟火。
经历三个小时的颠簸,我才到这座被誉为上海后花园的古镇,对这座古镇的感觉,比我想象中要大。中西合璧的建筑,交相辉映。时代的腾飞,让南浔古镇如海纳百川,形成今天如此多姿多彩。
朋友因为有事,没有接站,按照他的安排住进一家宾馆。安顿下来,到对面吃了一碗周记混沌,润润干枯的肠胃。体验一下不同塞北风格的美食。吃饭后,和宾馆老板聊了起来。也顺便等一下朋友来约。宾馆老板首先推荐,江南一条街,除了能领略精美的明建筑外,还能领略今古文明的高度融合,他说他这里离小莲庄最近。
晚上四点左右,朋友办完事过来。打了个车,来到江南古镇一条街。经历七百五十年的的融合,浔溪水,流淌的是灿烂的诗书文化。借太湖三分浩渺,挟苏杭四分之俊秀,融四方五分之灵光。
一路朋友向我介绍了南浔的前生后事,在很早很早以前,浔溪河两岸有两个美丽的村庄,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遂称南林。另个村庄因浔溪河得名浔溪,后来四方商家云集此地,于是两村取地名的字头,故称作南浔。后来南浔,经济文化越来越繁荣,有“蝉丝之乡”“书诗之乡”称号。根据家财多少,南浔富商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其中顶数刘墉家最尊贵。留下小莲庄和南浔藏书楼景点。
说话之间,车已经开到小莲庄,“十年磨一剑”。小莲庄不愧为五巨构”的其中之一。朋友介绍说:“小莲庄四象之首刘墉,因仰慕赵孟的莲花庄园而修建,历经四十年,占地28亩,历经刘家祖孙三代修建而成。”我特感兴趣的问到:“刘墉,是那个宰相刘罗锅吗”。朋友说:“不是。”我又问:“你说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是指什么说的。”朋友说:“南浔素来就有:绸丝之俯、渔米之湘的说法,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就是指这帮绸丝商说的。财产一千万两以上称之为象,五百万两以前称之为牛,一百万两以上称之为狗。其中啊,刘、张、顾、庞为四象。”我不由得发出由衷的感慨,感觉整个浔溪河流淌的都是金水,银水啊。一边说我们一边走进正门。来到下小莲庄前,看到了一条小溪,问了一下朋友,他说叫:鹧鸪溪,是浔溪的一个分支,隔溪是嘉业藏书楼,刘墉的孙子刘承干所建。小莲庄主要又两处景点,一是以刘家池塘为代表的古建筑,二是庄内莲花池。
古建筑群,最为有名的景点是:“碑刻长廊”。具体多少块没有细数,幸运是,这时过来一个旅游团,导游在给大家谅解,我也蹭了下知识,那个导游字正腔圆的说:“碑刻长廊共计陈列45块碑刻,由《紫藤花馆藏贴》和《梅花仙馆藏真》两部分组成,主要是清代文人之间往来投赠诗文,其中有块刘墉书法真迹,还有乾隆皇帝御赐的仙仿印章,大家请慢慢欣赏。”
我徜徉于这古文化氛围之中,遗憾今天的自己没有换上一身唐装,拿一把题着唐诗或宋词的纸扇,吟上小诗一首。佳句悦心,书法赏目,久久不愿离去。
随着人流我我们登上了可:“静香诗窟”。这里曾聚集了无数的文人墨客,这建筑气宇轩昂,很有特色,什么“才高八斗”什么“蝙蝠倒挂”。被称为“海内孤品。”在这个厅上可以看到莲花池的全貌。巧夺天工之作。
走过小桥,我们来到了嘉兴藏书阁。好宏伟壮观,也许自己孤陋寡闻,如此阵势我第一次看到,几十万策的书,整齐排书架,不得不佩服主人对书的痴狂程度,很早就听说,嘉兴藏书阁,是江南三大私人藏书阁之一,其它两个藏书阁我没有见过,但我想也只不过如此而已。要不是俗世累身,真想在这里待上一天,好好体验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国古文化。南浔“诗书之乡”名不虚传。
下得楼来,天空撒落似有似无的细雨,密度又极稀,稀到隔上几分钟才能感受到一针,这样的雨即使三五个小时也不用担心自己变成落汤鸡。倒是朋友撑起了一把伞,就这样,我们由古建筑群来到庄内荷花池。
这个荷花池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鱼池泾。目测大约有一个半足球场,
进门沿着九曲小路,和朋友谈天说地,池荷还没有到开放的季节,烟雨中,领略不到芙蓉绰约之美,也是个遗憾。沿湖而转,波光浅浅,小花颜色淡淡,百年古木几十步就有一颗,挺拔在现代的园林树木之间。荷花池旁有假山小岛一座,朋友戏称:这就是传说中的陆垚(陆垚——我微信名,陆地小山。)有一座假山很有创意,像一位历经风云的老者,决然而立,似乎在遥望天宇苍穹,把百年沧桑尽收眼里。还有好多估计是现代增加园林,百年的风景与现代的文明在此对接。留下几张合影,定格永久的纪念。
绕湖一圈,即将离开小莲庄,心底有说不出的留恋,拾一颗石子,向童年一样,打个“水漂”,石子在湖面跳了三跳,由近及远,不但久久不能消失,还由湖心传到我心……。
走出小莲庄,我们来到这里的“江南古镇一条街”。这条街最大的特色是明代遗留下来的百间楼,百间楼中间是条小溪,因百间楼而得名百间楼河。百间楼有个典故,明朝有个说高官,把女人嫁给另一个大官家,带去一百个丫鬟,另个高官也不示弱,就建了一百间楼房,每人一间。嘉庆年间张镇曾诗《浔溪渔唱》赞曰:
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
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
百间楼全长足有四百米多,这样的一处私宅,可见当时南浔的经济该有多么的发达。百间楼沿河两岸分布,隔不远就有小桥相交,房间与房间之间“比肩接踵”,有大大的前沿,能让人避风避雨。

如今的百间楼,已经成了商业中心和旅游中心,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各种商品小吃应有尽有,在这里我和朋友遇到了剪纸艺人周倩,当时我朦胧之间好像似曾相识,后来我想起来了,这位心灵手巧的姑娘,上过湖南电视台,给明星面对面的剪过肖像,坐在她的对面,不出一分钟,一个惟妙惟肖的头像就会呈现在面前,而且栩栩如生。让人惊叹不已。我和朋友岂能错过,就也剪了一张,同时周倩聊了会,周倩是和对象一起来南浔,到这里追梦的。清波绿水之间,小桥流水,实为平生真是人间一大快事,可惜自己老了,无心留下,而无能力定居。
夜幕来临,华灯初上,百间楼河,变成了灯火之河,比白天壮观何止十倍百倍。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风景也属于他乡,我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的人,付出再多的情感,也只是美好一段记忆,温柔一段时光。正如那句——春风与我皆过客。
明天就要告别了南浔,曾几时南浔在我梦里,曾几时心飞过南浔,今天,我来到南浔——江南古镇,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南浔的灯火果然不同凡响,只是没有看到荷花之美,深感遗憾。临别之时,望着视线里渐渐远去的白云,从心底自然而然的涌出一首小诗,《南浔,再见》
我走了,带着昨夜的星辰,
留下水乡的惆怅,
没有作别天边的云彩,
迎着旭日东升的朝阳。
难得到此一游,
挥挥手,让小舟顺水漂流,
我走!涛声还会依旧,
只是多了一起落寞的理由。
一切都自然而然,
有遗憾,是因为清浅,
也正因为清浅,
才有这般不舍万千。
南浔,再见!
水乡!再见!
水乡之岸,牡丹映天
昨日的梦幻!
今日的光艳!
明日的花环!
千般万般不倦不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