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到县一中有事,到县教育局开会时,见过我读师范时的周仁政老师,之后再也没见过。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也已退休八九年了,很想去看望周老师!可没有老师的联系方式,也不知老师现在住哪儿?几年前就托蕲春一中的几个同行帮我搞到周老师的手机号,可都没搞到!师范同学聚会、出游时也问过是否有同学知道周老师的手机号和住址?大家也都说不知道!想见而没见到周老师,就成了挂在我心上的一件憾事!
去年11月7号下午,我的手机响铃了,点开话筒,显示是黄冈市的陌生号。我正在迟疑是谁“喂”了一声之际,对方说;“你是景全吗?”“是的。请问您是……?”“我是周仁政。”“哎呀,周老师您好!我想见您好多年了,可不知您的手机号和住在哪里?老师是怎么知道学生手机号的?”“我叫一中办公室主任联系三中办公室找到的。我们明天上午见个面好不好?”“好的老师,您住在哪儿?”老师详细地告诉了我去他家的路线。我说:“老师,知道了,明天上午见。”从老师洪亮的声音,可知年过八旬的老师的身体还健康!
我1976年至1978年在蕲春师范读书,周仁政老师是我们政语班的语文老师。那时,周老师30多岁,平顶头,国字脸,络腮胡,胖敦个,活力、魅力四射!
我们班有两个语文老师上课,同学们最爱听周老师的课。周老师语文功底深厚。同学们不管提出什么问题,他都能当堂准确清楚地解答出来。上语法、修辞课,周老师基本不看课本和讲义,随手在黑板上写几句话,用不同的符号划分出这句话中的主语“=”、谓语“一”、宾语“~”、定语“( )”、状语“{ }”、补语“[ ]”这几种成分,并讲清楚这几种成分在句子中应处的位置,这样才不会出现语法错误;进一步明确主谓宾是一个句子的主干,陈述主要内容,定状补是句子的枝叶,起形容、修饰、限制或补充作用,帮助主干把意思说得更形象具体生动。然后,再分析这句话运用了哪一种或几种(比喻、夸张、拟人等等)修辞手法?一堂课,通过几个句子的分析,就把句子的语法结构知识和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讲了个清楚明白。
我们是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有初中和高中毕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写作水平差距较大。周老师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非常注重作文指导、修改和讲评。周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很有特色。每次作文批改完后,他都要选出两篇文章:一篇是主题不突出,选材不当,语病较多的差文;一篇是写得好的优秀文章。他把这两篇文章分别用毛笔誊写在大张白纸上,把差文存在的什么毛病,应怎样修改的内容和优秀文章有哪些优点,都在相应处用红字写出来,然后用白纸条盖着红字,以备讲评时用。
在作文讲评课上,周老师先把优秀作文(多次是我的作文)挂在黑板上进行讲评。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差文存在哪些问题?应怎样修改?谜底就这样在师生共同探讨中一步步揭开,一篇差文就变成一篇好文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就是在周老师对每一篇作文辛辛苦苦的修改和讲评中慢慢得到提高的。我后来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老师的方法,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同行们的称赞,效仿。
那时中师的语文教材质量不高,不少应该学的知识而课本里没有。周老师找了不少资料印发给我们学习。记得周老师看到我的两本“内部资料”(一本是解放日报社编印的《逻辑、修辞知识讲话》,一本是北大中文系编的《语病修改举倒》)内容很好,就把其中的精华内容印发给大家学习……
1977年首次恢复高考。11月21日左右举行考试,高考阅卷工作12月初在蕲春师范进行。周仁政老师是语文组阅卷组长。由于人手不够,周老师把我和陈中定、胡锦程三人抽去阅卷,安排我阅作文卷,中定和锦程阅基础题卷。能参加首次恢复高考的阅卷工作,这是周老师对我们三位同学的信任和鼓励。
8号上午8:30左右,我在校门外的超市里买礼品时,手机响了,又是周老师打来的。老师问我在哪里?我说在三中校门外,等会就下来。老师问我是不是乘车下来?我说开车下来,先到县文化馆拿几本《蕲春文艺》样刊(因郑主编9点后外出有事),再到老师家。老师说,好的。有车方便。
9:40在铁箭河桥头,问了两个年轻人是否知道周仁政老师的家?都说不知道。我就拨通了周老师的手机,老师说,你等一下,我就出来。大约一分钟后,看到河东岸100米左右的前方路口出来了一位个头不大、背有点驼的老人向我走来。我想,这就是周老师了。我一边小跑,一边向老师招手,一边高兴地喊:“老师好!老师留步……”老师也向我招手,继续向我走来……师生面对面了,69岁的学生双手握住83岁老师的手,嘴里连声说着“老师好!老师好!”心里高兴极了!老师也是眉开眼笑地说着“你好!你好!”然后,我返回桥头把车开到河边老师单门独院楼房门口,师母也出门笑着跟我打招呼,我赶紧说:“师母好!师母好!”我为双双年过八旬身体还健康的老师和师母而高兴!真是一对相濡以沫的有福老人!
进屋在客厅落座后,老师给我沏了茶。我给老师的见面礼是10年前出版的诗文选集《浪淘不尽风流人物》、《胡景全教学文学新闻作品选》和我主编的《船山文学作品选》等几本书。随即,老师也给了有他作品的《中华诗词》、《湖北诗词》、《东坡赤壁诗词》“样刊”给我。
老师耳聪目明,思维清晰:与老师交流,我的声音不大,他听得清楚明白;我问老师什么,他迅即回答什么;翻看我的书,他没戴老光镜,我在手机上找首诗老师看,他也没戴眼镜。
交谈中,得知周老师6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黄冈师范(今黄冈师范学院)任教。几年后调回蕲春师范任教。我们毕业后,老师先是调到蕲州二中任教,几年后又调县一中任教,兼任校工会主席。2000年退休后,到外县私立高中教过几年书。之后就居家以读书、写格律诗词为乐,是东坡赤壁诗词、湖北诗词和中华诗词三个学会的会员。老师正在编印他公开发表过的诗文集。要我作为蕲春师范的学生代表写篇文章入集,10天之内完成送给他。我乐意接受了老师布置的任务。我说我想写篇有关老师的文章久矣,常愧迟迟没有动笔!
老师挚意留我午餐。师母和她女儿下厨做饭菜。餐后,我拜别老师和师母,回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作者简介:胡景全,笔名胡言。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师文学创作中心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1975年开始业余写作,在全国报刋电台发表新闻、文学及教学文章1600余篇,曾获首届中国教师文学奖、首届湖北报告文学奖、连续6届胡风文学奖获得者,已出版诗文集《浪淘不尽风流人物》、《做中国人真自豪》,2000年创办《船山文学》至今,培养了田学超、范小语、康胜、肖晓雄、黄胜春、查章维、龚纯海等少年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