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的麦花
携妻扶杖过清明,
湖畔快阁访放翁。
亭外黄莺自在语,
蝴蝶飞过画桥东。
小麦青青油菜黄,
路畔豆角春初长。
合义徐山遥在望,
古道石桥对朝阳。
这首诗写于二O一八年四月八日。那年清明后,我持杖沿鉴湖野游,行至今快阁,其西有桥,南通田野,且有古道直通福全徐山村。田畔路边,是绍兴最常见的蚕豆碗豆藤,蚕豆尚在开花,碗豆角己经初结。令我最稀奇的是,村人在这里竟种着大片小麦,不高,己抽出了穗子,春风之中,不断的向我点着头。不禁感慨,江南被称为渔米之乡,我向来以为是不种小麦的,不料竟发现于斯。
近日翻阅古词,发现了清代绍兴文人李慈铭所作《减字木兰花-柯山西去》,全文为:
柯山西去,第五桥边芳草路。
山下人家,长日松风度麦花。
鸳鸯渡口,十顷湖光全上柳。
画舫斜阳,团扇风前一水香。
柯山即今天绍兴有名的旅游景奌柯岩,从快阁出发,沿鉴湖西北二十余里即至柯岩。这首词说明,绍兴种植小麦是沿袭古风,并非是现在才发生的事。
现在是四月,进入清明节气已有八日,已经进了二候,"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是梅子初生,小荷出水的时节,油菜花开始稀落,麦子已经拔穗。小麦花也应该已经开了。
作为北方农村孩子,自小在麦田中长大,我对小麦花是不陌生的。麦花为两性花,花朵颜色为白色或者黄色,细小而微。每到开放时,一眼望去,大片麦田里,麦花密密麻麻,挂满了麦穗。天是蓝蓝的,山是青的,道旁的绿杨叶也是那样清新,一切令人那么沉醉。
麦花的花期较短,单朵花只能维持15-30分钟左右。整株小麦,先从穗子中部开花,然后是顶部和底部,花期在2~4天之间,花朵就基本上全部凋零。一片麦田的花也就三两天。但就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空气里散发着一种只有麦田特有的香气,让人陶醉的花香,那是收获的前奏。
麦花落后,就是十多天到二十天的灌浆期。受孕的麦穗灌了浆,麦粒便一天天饱满起来。风起,麦子起伏,一浪接着一浪。记得那时,我走在去肖家坡上学的路上,经常摘下麦穗,用双手交错一揉,绿绿的麦粒便露了出来,然后用手掬着,用力一吹,将麦壳吹去,再拣去穗梗,一把将麦粒扔进嘴巴,细细咀嚼着,一股未熟将熟的小麦清香便洋溢在我的心头。
十百琅玕接屋山,
麦花淡白菜花斑。
村园富贵谁消得,
更看溪南墨牡丹。
这是宋代戴表元的《次韵答邻友况六首其一》。他是浙江人,他的居处,有百十竿青翠的竹子,掩映着他住的地方,前面就是麦子和菜花田。麦花开了,浮动着清新的淡白色,而油菜花却是金黄色的绚烂斑斓。他住在农村里,拥有大把的时间和闲适,这种富贵感可是朝堂做官所不能享受的。下来,他要去村口溪子南边,去看绿牡丹。浙江自古是富庶之乡,农桑之外,园艺业也很发达,绿牡丹可是珍贵的牡丹品种。
我的老家没有绿牡丹,但暮春的油菜花和麦花盛开的情形却是有的。自三十年前离开老家以后,我就再没有亲自观赏过老家的油菜花和麦花了。
清明已过,也不知道老家的麦花何时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