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三说“鬼”》
说到“鬼”,总是令人心惊胆颤,真可谓是谈鬼色变。我们这儿有句说“鬼”的话,叫做“三月三,鬼发颠”。此话由来,无从考证。记得童年时,就有人传说。三月三这天,吃一个妈妈扯回的野地菜煮的鸡蛋,伙伴们都各自在家躲一天,叫做“躲鬼”。真是神乎其神,长大后做事儿,谈不上躲了,但心里总是有点胆怯。岁到龙年又是三月三,人们又在议论起鬼发颠,我讨教几位老友问个究竟,他们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可见花红柳绿,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鬼”也想赶点热闹,弄点新潮。

说到“鬼”,总觉肉麻,连带“鬼”的字或成语都有点不一样的色彩。如鬼哭狼嚎,鬼使神差,鬼迷心窍等等,有少数地名也离不开一个“鬼”字,叫什么“鬼谷子”,“鬼头尖”等,还有把人称谓“鬼才”,似乎有点赞许的味道,一改了“鬼”字的狰狞百态。

流传很久远而又很广泛的一句话,叫做“有钱能使鬼推磨”。很形象地与钱财联系了起来,说明没有钱,鬼都不上门。昨日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号,讲述的是一位富豪爱犬夭折,主人用15万元操办为爱犬下葬。有人议论,说这真是“有钱让狗成为座上宾”。一句带个“鬼”字的话,人们造句,成为划时代的新鲜语言。联想到古今那些贪官污吏鬼头鬼脑地发权钱交易的财和那些鬼鬼祟祟唯利是图的小人,无不感叹“鬼迷心窍”为这类人戴上了“桂冠”。现实里很多例子说明了这一点。

“鬼”的可恶,带给人们心理作用。抗战时期,人们把侵华的日本兵叫“日本鬼子”,残暴致极,这叫活鬼啊!社会上人面鬼心肠的人不能说没有,他们在那个鬼地方打着鬼算盘,怎么样去损人利己,有的甚至千方百计地美化自己。当气候成为滋生条件,鬼脸又现原形。可谓是“三月三,鬼发颠”又有新说了。

三月三,並不是“鬼”节。此时的一些地方传承至今一些欢愉的庆事,富有民族感。如广西,云贵川湘等地少数民族三月三的活动堪称盛典,过年一样的喜气,连风儿都是甜的,不是“鬼发颠”,而是春天丰富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民族的自豪感,带给人们生活幸福的美好新希望。
乡音4,10晚随笔

今天是三月三,叫“上巳节”,这是一个古老富有文化的传统节日,祭祖祈福平安。少数民族地区在今天歌舞升平,盛况空前,广西壮乡从今天至四月十四日放假几天,可见三月三充满人情味儿的好日子。祝福你开心愉快!记得去野地里扯一点地菜回家洗好后煮鸡蛋,吃一个,挺有幸福感的!

《三月三遐思》
春风送暖百花开,
小桥人家尽欢颜。
歌舞升平岁月好,
万事如意福满怀。
乡音4,11日随笔

岁月匆匆又一天,
亲切祝福送身边。
愿你开心事事顺,
笑口常开乐康安。
《写在今天》
日出东方一片金,
三月初四续开心。
人间春色从容看,
谢了黄花红花追。
(注:黄花即油菜花,红花指正在盛开的牡丹,杜鹃花等)
乡音4,12日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