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淮安抗战英烈群雕》
刘长顺
中央领导同志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由淮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市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范学恕任主编、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市民政局原局长刘金山任副主编、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淮安军分区军事志编辑办公室特聘主编陈凤朝任执行主编的《淮安抗战英烈群雕》一书,以《黄花塘》杂志增刊的形式日前出版发行了,这是淮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为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对青少年开展党史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读物。该书封面设计新颖大气,书名黑体红字,醒目大方,庄重典雅。封面底色为蓝色,长城背景,左侧是军人持枪站岗,雄壮挺立,右侧是刘老庄烈士陵园《砥柱》雕塑,巍然屹立。下面则体现了淮安地域特色的几帧图片,分别是南船北马雕塑、清江浦楼、周恩来纪念馆外型及洪泽湖帆船背影,寓意深刻,给人以联想。打开书页,《写给青少年朋友的话》亲切温馨。
淮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片光荣的土地。抗战期间,淮安军民奋起抗日,既发生过刘老庄、大胡庄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战斗场景,也演绎过打破僵持首开战略反攻、纵横捭阖,跻身于中国抗战史典范的车桥战役等等,编者饱含深情地指出,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广大青少年朋友手中一份活泼、爱读、富含正能量的精神食粮。该书以英烈牺牲、殉职的年代排序,收录77篇文章,介绍英烈的事迹壮举,全书约11.5万字。
一、该书是一部弘扬英烈精神,对青少年进行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好教材。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次会议通过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规定每年的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这是为弘扬烈士精神、缅怀烈士功绩,培养公民尤其是青少年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设立的重要节日。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烈功勋彪炳史册,英烈精神崇高伟大。淮安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许多英烈为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长眠于这片土地上,有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他们的精神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我们要世世代代学习、宣传、弘扬英烈精神。
淮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历经三年,收录整理抗战期间牺牲的英烈出版这本书,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具有非凡意义的壮举!而编纂这部书,正是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讲话精神而作出的有益探索。该书第1篇介绍英烈张芳久的事迹,张芳久是淮安重建党组织的奠基人,在淮安党史界具有崇高而独特的地位。他1939年4月份到淮阴,帮助淮阴恢复重建党组织,任淮属中心县委书记,培养发展进步青年入党,领导淮海民众抗日,后被顽匪杀害。虽然张芳久在淮阴只活动了五个月时间,但他作为淮阴地区党组织的奠基人,永载史册。第11篇,介绍朱启杰、喻尊霞烈士的事迹,被称为涟水“刘胡兰”。朱启杰生于涟水成集,1939年6月入党,和胞兄朱启宇、堂兄朱启勋毁家纾难,多次变卖田地家产支持抗日。后被日军俘虏,敌人妄图胁迫她们投降,面对敌人的酷刑和诱惑,朱启杰坚贞不屈,穷凶极恶的敌人用刀剁掉她的手指,最后被敌人残忍杀害。1947年1月12日,年仅15岁的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会干部候补党员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从容不迫,英勇就义,毛泽东于转战陕北途中,知道了刘胡兰的事迹,深受感动,挥笔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和毛主席的题字消息传到淮涟地区后,引起朱启杰家乡人民的极大共鸣,纷纷用“涟水刘胡兰”称谓女英雄朱启杰。第76篇介绍徐佳标英烈的事迹。徐佳标是灌云县人,是贫苦农民家庭出身,后参军抗日,屡建战功,被评为战斗英雄,在解放淮阴城战斗中,身为班长的他首先登上城墙,毙敌3人,身负重伤后,为了掩护战友攻城,面对敌人机枪突突突突的火舌,他舍身堵枪眼,壮烈牺牲,年仅19岁。攻城部队迅速跃出阵地,架梯登城,解放了淮阴城。徐佳标是我军战争史上第一个舍身堵枪眼的英雄。抗美援朝期间,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烈士事迹传遍全国各地,广泛宣传,而淮安的徐佳标则被人们称为“淮安黄继光”。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9.3阅兵方阵中,“刘老庄连”方阵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战士们整齐的步伐、昂扬的斗志、威武的雄姿引得现场阵阵掌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事迹在淮安更是家喻户晓。而《群雕》一书第16篇则收录了大胡庄战斗的八十二烈士的事迹。1941年4月,新四军三师二十四团一营二连奉命在淮安县茭陵一带负责流动警戒,4月23日,二连进驻大胡庄,25日移驻小西场。日军十七师团五十四联队“扫荡”淮海地区,密探侦悉新四军二连驻扎大胡庄消息后,出动兵力八九百人,并携带毒气弹、燃烧弹围剿二连。副营长巩殿坤和连长晋志云指挥全连官兵利用旱沟构筑的简易工事与敌激战,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午后,敌人发射毒气弹和燃烧弹,浓烟滚滚,火借风势,小西场陷入火海,连长晋志云在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后与敌同归于尽,副营长巩殿坤用枪中最后一颗子弹打死了冲在近前的鬼子,最终被烈火吞没。全连只有一名小战士名叫刘本成被熏昏倒在战友遗体下的血泊中得以幸存外,其余八十二人全部阵亡。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大胡庄烈士的事迹没有宣传报道,许多人不知道这场惨烈的战斗。原三师师长黄克诚在文革复出后十分关心大胡庄烈士的正名工作,1986年淮安县在烈士殉难地建起了纪念碑,2012年又建了祭奠广场、陈列馆等为一体的“大胡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二、该书故事性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很适合青少年阅读。
该书把每一个烈士的事迹浓缩成一个个小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背景描写,有环境描写,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英雄人物形象高大伟岸,读后使人内心无比敬仰,无比崇敬。同时,该书图文并茂。据统计,配有130幅图片,这些插图,有的是烈士遗像,有的是手画烈士肖像,有的是烈士纪念碑或墓碑照片,也有许多现如今烈士家乡新貌图,也有许多国防教育鼓励热血青年参军图,版面活泼,美观大方。该书还有一特点,每一个烈士事迹的标题新颖别致,用对称句式提炼出烈士事迹的特色,读来琅琅上口,细细咀嚼,回味无穷,油然而生崇敬之情。如第3篇,一门忠勇双烈士,赞虞血尽小溪河;又如第9篇,地下交通章守阳,惨遭杀害头示众;如第43篇,少年英雄王元甲,传奇英雄王二小;如第64篇,亚东找党垂青史,策反敌营遭诱杀;如第56篇,反战盟员松野觉,阵前喊话浴血亡等等,这些标题高度浓缩了烈士事迹特色,让人印象深刻,印入脑海,难以忘怀。
三、该书史料翔实,具有权威的史料价值。
研究历史必须占有史料,必须忠实于历史,不可任意编造,要以对待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研究历史,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要求。该书在编辑整理过程中,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市党史办原主任柳宏为是我市研究党史的领军人物,现已85岁高龄,但他思路清晰,认真审核把关,对书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烈士特点等查阅大量资料,作了充分研究和考证。同时,《群雕》一书的编辑人员专程到各县区党史办、民政局、人武部等单位,与相关人员一一核对史料,确保史料翔实准确无误。
中央领导同志强调,“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革命先烈、抗战英烈是国家和民族闪亮的精神坐标。随着《群雕》一书的出版发行,随着新书的推介宣传,淮安大地一个宣传英烈、崇尚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英烈的氛围则愈发浓厚,让那些抹黑英烈的小丑见鬼去吧,让那些毒害青少年的毒教材见鬼去吧!英烈精神必将鼓舞淮安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凝聚力量,砥砺前行,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