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要做大事业的人,总要有名师点拨,几乎从来都是如此,中华文明五千年,各个时代都不乏名师高人,正是他们的学识和心血,培养了前仆后继的、振兴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英才。
一次惊天动地的大山崩,山石窝中跳出了石猴来。谁是石猴之父?谁是石猴之母?显然,无法确认,只能是天做父亲、地做母亲,石猴是天地之子。
石猴在上无父无母、在下无兄弟姐妹,无妻无妾、无子无女,是没有六亲之人,它无有任何牵挂,它自然想不起做私的由头来,也没有什么关系逼他谋私。他只有个包容他、收留他的花果山猴群,在他一再显示自己的超群本事之后,他就成了猴群拥戴的王者。
没有六亲,就没有九族,就不用担心杀六亲、灭九族的危机了,就会少了许多欲望念想的思想包袱,就会遇事无私无畏、勇往直前。这是一般正常人很难做到的,也是学问家、政治家、事业家时常难以处置的人生难题。
没有六亲的悟空可以无欲,可以少欲。无欲做不到,少欲可以做到。悟空没有色欲,没有性欲,没有物欲,没有占有欲,权欲倒是有一点,入了水帘洞就让众猴拜他为王,可见悟空也有王者之心。难怪玉皇大帝对他不放心,暗地里怕着他。
众猴喜后生悲,哀叹起生老病死的命运来,这可是个大课题,众猴讨论这个大课题热烈之极,几个年老体弱的猴子悲愤不已。石猴为解决众猴之忧,决计到天下遍访名师,学到长生不老的本领,归来后教给大家。
孙悟空承担这样的使命,风险太大。能不能找到老师?会不会在中途遇到这样那样的磨难?其中有九死一生的风险,敢不敢去冒?石猴对这些事都不去想,心中只有一个无私无畏的理念,为解决猴群之忧,决计去海上寻师。石猴说干就干,和众猴砍木断藤,捆扎了一个结实的木筏,筏上载满果蔬食品,石猴义无反顾地告别众猴上路了。
经历海上的几多暴风雨、惊涛骇浪,石猴踏上西北海岸上的南瞻部洲地界,在当地寻师拜祖,流浪八、九年无有所获。执着的石猴不曾有丝毫的心灰意冷、回心转意,不曾有过半途而废的心念,终有一日时来运转,它访到了西牛贺洲地界,找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里洞,拜见了菩提祖师,被菩提祖师收为徒儿。
这个菩提祖师好生了得,若是查查他老人家的神位来历,他可是法力仅次于释迦穆尼如来佛的大圣人,这等样的名师天下无二,石猴找到了真正的好老师,成正果的时候不远了。
没有六亲牵挂,就这样找到了他在天、地、人三界最为敬仰的师长,真是他的大幸。人世间要做大事业的人,总要有名师点拨,几乎从来都是如此,中华文明五千年,各个时代都不乏名师高人,正是他们的学识和心血,培养了前仆后继的、振兴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英才。菩提祖师是个典范,是名师的符号,让我们永记在心。
那个可以培养出孙悟空这样的名师,这样的故事,是吴承恩先师的一片良苦用心,我们不可不明察其中的奥妙。

从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的本领里我们可以悟出许多与战争有关的深层次的道理来,这其中不但有复杂的战略思想的大智慧,也有战术思想的大智慧。
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那里学会了七十二变的本领,这件事在我少年时看来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只是恨自己不能随心所欲的变化,以解燃眉之急,或变一只蜜蜂,偷看一下即将下发的考卷的考题,或是化作一个漂亮女孩头发上簪着的一朵小花,或是变一只苍鹰翱翔在蓝天上俯视人间,这些往事后来都变成笑谈。
转眼间已是古稀老人,一次和一位军旅之人谈起《西游记》,我居然对他说,孙悟空"七十二变"是一种战略和战术的最高境界,博得军界那位老军人一阵喝彩和首肯。
细想起来,少年时阅读《西游记》,看到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和二郎神的那一场恶斗很是过瘾,两个人从地面打到天空,从天空又打到水中,从水中打到山间林丛,互相斗智,七变八变,变来变去,一会儿是小山雀,一会儿是草丛游蛇,一会儿又是大灰鹤,再又变着土地庙,看得人惊心动魄,趣味无穷,那心里痒痒的,暗想自己若能这样该有多好。
活到满头华发的时候,再读《西游记》,才想起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可以另有所悟。
"七十二变"是菩提祖师教给孙悟空最有名的一套本领。孙悟空大闹天宫,去西天取经都非常出色的应用了所学的"七十二变"的本领,打出了孙悟空的名号和威风。天界无神不识孙悟空,西行路上无妖不怕孙悟空。孙悟空智斗妖怪,用善于变化的本领带来了许多机变和胜算,他一会儿化作小妖,一会儿化作小蜜蜂,一会见化作仙桃儿,一会儿化作女孩儿,都在战胜妖怪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好作用,或侦查妖情;或以假乱真:或有意落入妖怪之口。通其服软;或盗其宝贝与法宝,挫伤妖怪的锐气:或搅乱妖怪的阵营,逼妖怪就范…显示了孙悟空绝顶的斗争智慧。
遂
尚若孙悟空没有这"七十二变"的本领,那西天取经不可思议。不仅孙悟空的英雄形象会大打折扣,而且人们会怀疑孙悟空能不能战胜凶狠狡猾的妖怪,许多故事无法继续下去,西天取经故事会索然无味。
孙悟空在《西游记》的故事里始终是以少胜多、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时常是与众多妖怪单打独斗,如果孙悟空没有"七十二变"的本领,那是绝对不行的,是绝对无法取胜的。
正是孙悟空有了"七十二变"的本领,才使《西游记》故事看起来趣味横生,扑朔迷离,读起来十分引人人胜。
从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的本领里我们可以悟出许多与战争有关的深层次的道理来。这其中不但有复杂的战略思想的大智慧,也有站术思想的大智慧。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一成不变的战术显然是行不通的,没有灵活机动的变通不行,针对不同的敌人,不同的形势,不同的斗争环境,势必要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这样必然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七十二变"的本领就是最能体现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一最高的战争原则的。
自古以来,兵法之道为诡道,诡道的本质就是秘而不宣,就是多变与善变,打敌人于不知与无知;打敌人于不防与无防;打敌人于不能与无能。兵家做到如此,即可稳操胜卷。一切成功的偷袭、奇袭、智取的战争案例都贯彻这个诡道的战争精神和原理。那种把战争当做游戏,什么都明明白白告知自己的敌人的做法是十分愚蠢的做法,简直是送死的做法,是自取灭亡的做法。战争首要的是隐藏自己,保护自己,其次才是相机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在战争中扬长避短,规避风险是首先的策略。迷惑敌人,麻痹敌人,劳顿敌人,寻找最为有利的战机,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歼敌于茫然无助之时。这些战争基本的原理在"七十二变"的本领中都有具体的体现。
世间的万事万物,变是主流和根本,不变是支流和假象,运动的,变动的是绝对的,静止不变只是相对的。
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外部的生存环境和职场组合的境况都在不断地变化,变来变去,有时会变得人们无法适从。不知不觉中,土地变没了,房屋变没有了,工作变没有了,有的人连老婆儿女都变没有了,一下变得一无所有。面对如此的残酷复杂的生活变化,怎么办?我们不懂得变的原理和规律,如何打发人生?
阅读《西游记》,认清人生道路的曲折变化的大道理,学习人生应变的本领,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唐僧取经一路上有八十一难,同样,我们每个人人生的道路上会有多少磨难?你知道吗?你能善于应对吗?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精神你具备吗?你何以看待人生?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良苦用心,告诫看官,我们可都是《西游记》中的角色,每个人的人生都要善于把握,不可大意,不可随意,不可当做儿戏。否则,人生的苦果不好下咽,难道不是吗?只有善于学习和应用各种有用的本领,一专多能,才能立于人生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