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揽胜(六)
作者:武稳祥
目 录
1、陕西西安东郊·白鹿仓
2、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
3、河南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4、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
5、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6、山西平遥·平遥古城
7、山西灵石·王家大院
8、山西永济·鹳雀楼
六、游览平遥古城
古 城 一 座 始 周 朝,
风 貌 依 然 保 存 全。
沧 海 桑 田 星 作 伴,
绵 长 延 续 几 千 年。
康 熙 西 巡 临 此 地,
遙 见 楼 宇 实 不 凡。
世 界 遗 产 记 录 在,
华 夏 文 明 走 在 前!
(摘录)
晋中市平遥古城· 历史文化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东经112.19°,北纬37.21°)北距省城太原90公里。平遥县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
县城建成区面积5.7 平方公里,人口5.44万人,古城区面积2.2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万人。平遥县文物古迹甚多,有国家级3处(双林寺.镇国寺、古城墙),省级2处(文庙大成殿、慈相寺)。
1986年,国务院公布平遥古城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7年12月,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
平遥古城 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
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属赵国。秦置平陶县,汉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为平遥县。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各代进行过十余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了城楼,增设了敌台。
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格局。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 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它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建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 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
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山西平遥 被称为 “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平遥县,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平遥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整座城市非常周正,街道横竖交织,街巷排列有致。市楼位于城市中央,明清街位于南北中轴线上。古城建筑分为两部分:城隍庙居左,县衙居右,文庙居左,关帝庙居右。道教清虚观居左,佛教寺院居右。
平遥也被称作 “龟城”,南门是头,北门是尾,东西四座城门为四条腿,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仿佛龟背上的花纹,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八卦。它反映了平遥人经受苦难,渴望和平的朴素本质,人们希望在城墙的护卫下,这里是一个远离战乱的世外桃源。
2009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 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2015年7月13日,平遥古城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
2024、2、16(正月初七)上午,在洪洞县 文超领我们参观了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大开眼界 大长见识。
中午12点、文超驾车 我们一直向北疾驰,要去游览参观 “平遥古城”。由洪洞至平遥143公里,一路崎岖不平 多有上下坡。若上长路 一般需两个人轮换着开车,文超一直一个人开车、也确实辛苦。当然 我也不能忘记吃晕车药,和在嘴里含着老伴预先切的生姜片。
当走到一个叫 ‘石膏山’ 的地方,前方可能发生了交通事故,被迫堵车。汽车一辆接一辆 像蚂蚁一样,一直串连了好几里,都看不见头和尾。约等了半个钟头,把人都又焦急而又无奈。
文超也就学着有的人、把车慢慢左转到另一条岔路上、继续向北行驶。不料 走了几十里,前边又堵车了,你看急人不急人?文超一看这个情况、当机立断,又拐转向南,又回返到了石膏山。幸好这里发生的事故已经排除,畅通无阻了。这一下才好了,这真是 谁没遇到这被堵车 而焦急的硬等待,谁就根本体会不到这 ‘心急如焚’ 的滋味。
还好 从此一路顺利,汽车向北行驶了几个钟头,约在下午4点多、终于到达了平遥古城。在城东门外 停了车,我们都下了车,文超去停车场存车。我推着老年车、随大家都进了东城门洞。门洞并不太大,当然远远不能和西安的城门相比。
孟泽在前边带路,我们一进城门、就顺着城墙内的小街道 即向南走了好远。走到城东南角、90度猛拐向西,后来方知 这叫 ‘东南门头街’。又走了一截,住进了路北的一家叫 ‘鑫盛源客栈’。老板姓 ‘陈’ 极为热情,十分欢迎我们这帮远客光临他店。
‘平遥’ 不愧是个古城,完全不像新兴城市那样高楼林立,城内大部分每家的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而且都是独立的一院。但门面和院内都拾掇装潢的古香古色、阔气而靓丽。
进了门房看到,院内三间上房是两层楼,对视面各两间厦房,装潢的也还阔气。他先把我们让进左边厦房,房内很小 盘了一个大炕就占了半间房、太狭窄了。文超和房主在院中商量后,决定转住到上房下层、紧挨着的两间房子。房子稍大些、当然要贵一点。
我们男女各一间。房内也盘了一个大炕,我和俩孙子睡在上边,另外紧靠炕的是一张单人床、文超睡。有一个条桌和一把椅子,拐角有个小卫生间。出门在外、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客栈西边 隔个小巷 就是一个饭馆,我们入内吃了晚饭后,就顺街漫步直向西走。又向北拐进南大街,街道都是用青石板块铺的。街道两边商铺林立、一家紧挨一家,日杂百货 琳琅满目。游人多得简直是人挤着人,南来北往 熙熙攘攘,梭穿如流。
山西省的汾河和我陕西省的渭河一样,都是本省内最大的母亲河,滔滔河水日夜不息地 灌溉滋润着两岸的沃土农田。山西的特产 ‘老陈醋’ 闻名全国,‘汾酒’‘杏花村’‘竹叶青’ 更是盛名远扬。所以 经营销售酒和醋的店铺比较多。
另外还有一个别具一格的特色景观;就是在来来往往的人群当中,身着古服戏装的青年女子比较多。听说化妆连租衣裙共需100元。“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为了在人前卖弄风韵、引人注目,姑娘们是不惜花这点银子的。她们也就成了平遥城 这一道特有而靓丽的风景线。我曾暗暗拍了几张,以示我没打诳语。
慢慢地走到了市中心;“市楼”,三层飞檐翘角 金碧辉煌的古楼,可算是横空出世、鹤立鸡群,倒也显得雄伟壮丽。(当然远远不能和西安钟楼相比)楼下的门洞很大,可以任意通行。平遥城的南北大街不是直线的,而是在市楼硬拐了一短截。但东西大街是直线相通的,我们就由 ‘市楼’ 拐向东大街,走了一段后,由拐向南的一条小巷(小巷内灯光昏暗)、慢慢走回客栈。
从地图上看,平遥城内 几个主要景点排列的极为对称;东南角是纪念孔子的 “文庙”,西南角是祭祀关羽的 “武庙”。以南大街为界、东西是一条直线,东边的城隍庙街是管理阴间的 “城隍庙”,西边的衙门街 是管理阳间的 “旧县衙”。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饭后,由客栈向东走不远、就是 “文庙”。文庙坐北面南,大门顶上是蓝底黄字的三个大字 “棂星门”,左边挂着黑底黄字的招牌;“平遥文庙学宫博物馆”。
孔子 · 名孔丘,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作为证悟生命之道的先圣与先师,他的影响纵贯于古今,他的声望远播于天下。两千多年来,他的政治思想、他的治学理念、他的学术成就,为全世界很大一部分人所尊崇 所倡导 所遵循。
所以,对于每一个热爱东方文明、懂得诚信为本、兴礼仪邦的人,了解他毕生的思想哲理,了解他毕生的教育之道是十分必要的。
登上几级台阶 进入大门,冲门第一座大殿大门顶上挂着黑底黄字的牌匾:“文庙学宫”。后边就是文庙的主殿;庄重雄伟的 “大成殿”。
“大成殿”始建于汉代,现存的大殿为金朝大定三年(1163年)重修,距今850多年,是全国文庙中最早的建筑。为古代木建筑之珍品,旧时奉祭孔圣及‘四配、十哲’之所。现为中国最大的孔圣及先贤塑像群。
跨过高门槛 进入殿内,正中神龛里敬的就是孔圣人的塑像,两边有好多神态不一的贤人坐像。游人很多,我拿出手机、转着一圈照了个相。即由后门下了台阶出来了。院子很大、其它的也无暇细览,就由北门(后门)出来了。就来到了城隍庙街。
对门就是 “城隍庙”。城隍庙·按照 "天人合一" 的礼制,以城内南大街为轴,同平遥县衙东西相对称,城隍庙居左上首。
“城隍庙” 的大门可真是雄伟而壮丽;右边矗立着 “国家AAAA级旅游地” 标志石碑,左边矗立的是 “平遥城隍庙” 招牌石碑。我连忙给它拍了照。
正中间的两根大红木柱、高高支撑着飞檐翘角 琉璃瓦大门顶,蓝底黄字的 “城隍庙” 三个大字镶嵌在正中间。两间稍低的飞檐翘角 琉璃瓦顶的偏门拱卫在两边。红柱上挂着四串大红灯笼,喜气洋溢,非比寻常,十分气派!
城隍庙以它的正殿为中心,集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庙、财神庙(附真武楼)四大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宏大,殿宇建筑保存完好,在国内县级城隍庙中当属珍品。
城隍庙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厚,传统儒教、道教、民俗文化相融为一体。这些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泥塑、壁画之中,就连殿宇建筑形式、月台乐楼、木刻砖雕等各个方面,也颇有情趣。
城隍庙在建筑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各殿宇的木结构形式,开间、上限、木雕雀替图案以及琉璃构件的使用,都严格遵循当时封建礼制,而且工艺上乘,多有独到之处。每间亭台楼阁,都注重雕梁画栋,精磨细琢,十分考究。它是凝聚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由于游人太多 庙内的景物也未曾细观,匆匆而过,真可谓是走马观花。即从西北角的后门转出,顺着一条小巷向南、再拐向西,要去游览 ‘旧县衙’。
‘旧县衙’ 可是平遥城 最高的政府驻地。大门楼是三间古色古香的小瓦苫顶房,黑底黄字的 “平遥县署” 牌匾 悬挂在大门顶上中间。两边的柱子上都有长长的楹联,一左一右两旁 各有一头青石雄狮 蹲坐在高高的底座上。四盆大四季青点缀在狮子两旁。又雄伟又庄严,令人望而生畏。
每张门票竟要130元(老人免票),文超说;“你们仨老人进去看看吧,我们就不进去了,就在街上随意转转吧。” 后来,梦泽也买了个学生半票(65元)进内来招呼着,游人很多、以防老人们走迷了。
进了大门,院子宽阔挺大,最里边的五间小瓦大房、是县老爷审案的大堂。有一条 5 米宽的大道、铺着大红地毯,由院庭中间直通大堂。其时,有一班演职人员正在表演过去县老爷审案断案的一折小品。
大堂正中横挂着 “明镜高悬” 的牌匾,众衙役站列在两边。身穿官服的县老爷坐在桌案后的椅子上,把惊堂木一拍,大声道:“把击鼓人传上堂来。” 衙役们一声吆喝;“击鼓人上堂。”县老爷问;“你有何事告状鸣冤?” 一个卖肉的百姓回道;“你一个衙役偷了我的钱袋子。” 县官叫衙役们都上来,卖肉的指认是李三,李三拿着钱袋子,说是他自己的。
县老爷命人端上火炉 架着锅,给锅里添入水煮钱袋。一会儿水面飘出一层油花花。县老爷道:“卖肉的手上经常沾的有油,看来肯定是李三偷了钱袋。” 李三在铁的事实前、不得不伏法认错,当即归还了钱袋。大家齐声夸赞县老爷这件案子断的公道。
由于观看的人很多,我只得站在较远的人群后边 遥遥观看,也看的不太清楚,多亏了有高音喇叭,方能听个大概。我拿出手机长按,拍了一点视频为记。演出结束后,我们就随着人群 由西北角的后门出来,拐向南 出小巷和大家会合。
大家继续向西拐南 折东往回走。由于路太远、也兼石板铺有的路不平,走的我精疲力尽。文超见状 就让我坐在车子上、双脚略抬,他就推着我走了一阵子。孙子孟泽和航宇也分别推了一阵子。(也多亏了龙平给我买的这个老年车)由于平遥城内不允许行驶汽车,每隔一段就设有活动的铁栅栏挡道,儿孙们就一边一个人越栏递车子。终于走回了客栈。
关于喝酒 我历来有我的看法和习惯;酒本是粮食之精华,少饮则可活血通络 有益处,但若贪杯 多了误事而有害。我每天都爱喝两杯,但从来也不多喝。文超一路给我买了山西特产 ‘汾酒’‘杏花村’ 等,在平遥又买了 ‘平遥老窖’,也算是既浪了平遥、又喝了平遥的酒。大家喝了后、余下的都给我带回了。
歇了一夜,第二天即将要南返往回走了。清早,我拿出手机、给院子转着照了一圈,算是个留念吧。尽管只游览了平遥城的一部分,但是 我觉得 也应该把它如实记下来。也可作为一个文字留念,也不枉文超又费力又花费、开车跑了这么远的路,使我跨省来游览了一回平遥。
由于需要尽量介绍的全面些 详细些,有些文字及照片、都是由电脑上择优选录下来的。请大家谅解!
【现在儿孙们人人都有手机,这次文超拍的最多。借此机会,也向帮忙整理 并加文字说明的新毅,以及所有支持玉成拙作的友人,都致以衷心的感谢!】
《话 说 平 遥》
1
久 闻 平 遥 踞 晋 中,
历 史 遥 远 周 建 城。
青 砖 灰 瓦 四 合 院,
布 局 古 朴 似 明 清。
2
城 内 中 心 市 楼 雄,
西 有 县 衙 城 隍 东。
石 板 铺 路 店 铺 多,
戏 装 靓 女 笑 春 风。
3
滔 滔 汾 河 两 岸 兴,
巍 巍 吕 梁 三 晋 屏。
山 西 特 产 酒 和 醋,
誉 满 全 国 享 美 名。
4
沧 桑 古 迹 何 处 逢?
列 队 献 花 热 欢 迎。
慕 名 前 来 八 方 客,
流 连 忘 返 说 古 城!
—— 长安 武 稳 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