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廉吏杨震传
作者:雷学品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杨家满门忠烈,历代人材辈出,杨家将作为爱国的代表在世上广为流传,他们忠诚正义,尽忠报国,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杨家府弟,往往选址背靠青山,屋旁辅以小河或小溪,周围山明水秀,隐喻清明、正直。大门上会书以“四知堂”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是杨家人廉洁家风的真实写照。东汉时期,杨家出了一个著名的廉吏杨震,其刚正清廉的故事流传至今,盛传不衰,他高尚的品质永远流芳千古,光照后人。
城步南方杨家将故里,在此走出了一批批国家的忠臣良将
杨震,东汉名相之一,字伯起(?~124),是伯桥公的23世孙,云阳杨氏关西本派始祖(潼关以西),也是弘农杨氏的一个重要人物,人称“关西夫子”。杨震从小生活在诗书礼义之家,饱读古代书籍,接受过封建忠君思想的教育和熏陶,深知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长期的耳濡目染,使他萌生了”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为官理念。步入仕途为官之后,他处处从严要求自己。生活中讲究勤俭节省,时常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思想来教育家人和下属。工作上坚持原则,不绚私情,他经常对亲属和手下人说:“做什么事都得凭公心,人在zuo,天在kan,举头三尺有神明……”在上任东莱郡太守时,有一次途经昌邑县(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去体察民情,夜宿驿所,县令王密闻之,夜里怀揣十斤黄金前来拜见,见四下无人,他动情地说:“感谢恩公的提拨举荐,没有你老的提携就没有我的今天,区区小意,还望恩公笑纳……”原来,当初王密因才华出众,被杨震举荐为令,为了报答他的举荐之恩,他今天特地来谢恩。杨震正色道:“举荐你,是因为国选贤材,你怎么能以私情相看呢?况且,这事若传扬出去,将置我杨某颜面于何地?”。王密自信地说”天黑,无人知道”。杨震凛然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不知?”王密只好惭愧地回去了。
杨家将故里正厅
湖南的洞庭湖,烟波浩渺,方圆八百余里,穿渡其间,风云变幻,凶险难测, 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不知吞噬了多少无辜的生命 。所以凡官宦庶民渡洞庭者 ,无不临行时须撒下三牲祭礼,祭祀洞庭湖神,以图平安。有一年,杨震携妻小渡洞庭到武昌去,临行前,但见湖上云雾弥漫,天空中乌云翻滚,似大雨即将来临。手下人进言说:“杨大人此番过湖,须要祭祀河神,以图一帆风顺,平安到达……”杨震傲立船头,即景吟诗一首曰:“杨震为官一身清,哪有金银祭洞庭,平生不做亏心事,船到江心任尔沉”。吟罢,但闻天空一声霹雳之后,刹时云开雾散,湖上风平浪静。杨震一行得以顺利到达武昌。傍晚,伙夫去城中买鱼做晚餐,寻遍大半个城不见卖鱼的人。好不容易在城边从一老者手里买到一条大红锦鲤。伙夫剖开鱼腹,竟意外得一金光闪闪的头钗,上刻杨震夫人名字,伙夫大惊,禀报杨震曰:“老爷有喜……”杨震不解地说:“何喜之有?”伙夫将奇事向他说了个详情。杨震拿着金釵深感惊讶,差人找来夫人一问才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原来出发时因杨震无钱祭洞庭,夫人为了保夫君一路平安,偷偷将娘家的陪嫁金钗丢进了洞庭湖里祭了湖神。也许是好人自有天佑,如今这金钗竟失而复得。
延光二年(123年),杨震任太尉,因其正直廉洁得罪了奸臣中常侍樊丰,被诬告罢官归本郡,途中饮鸠而死。忠臣虽已湮没于滚滚的时代洪流,但他廉洁刚正的动人事迹将永远镌刻于历史的丰碑。
2020.7.7草成
【作者简介】
雷学品,男,1970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城步县兰蓉乡水坪村。1987年参加教育工作,中学一级教师,城步县作家协会秘书长,县文史调研员,县苗学会会员,邵阳市大邵公益资深志愿者,城步县户外资深向导。喜爱文学、户外、摄影。个人宣言:用脚板丈量大地,用文学记录生活,用公益照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