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幕《北京诗派诗人评论系列》之三
感觉的味道与视觉的刺激
——试评诗人黄长江的诗集《小炒诗歌》
谢 幕
2023年9月28—30日,我们同时参加“首届中国(宁波·香山)禅诗奖颁奖大会”,我是获奖者,他是禅诗奖颁奖大会的特请嘉宾;在宁波香山艳阳宾馆,《今日文艺报》总编、著名诗人黄长江与我同住一室。
两夜三天的交往,我们相逢恨晚,每每交谈到子夜,我们几乎有共同的爱好、追求,有着几乎相同的经历,他赠给我两部作品集,一部是诗集《小炒诗歌》,一部是序跋评论集《山野的星汉》,及杂志《中外名流》(2018年夏·总第21期)、《今日文艺报》(2023年7月30日·总第174期),在艳阳宾馆就阅读了诗集《小炒诗歌》,很有感触,之后我去了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地游玩了十余天,回到哈尔滨后再读诗集,再生感慨。
2023年11月,应著名诗人、书法家王爱红邀请,为《中国诗人生日大典》(2024卷)作序,题为《金质名片:天赐的生日与诗意的记录》(6200余字)。
在《中国诗人生日大典》(2024卷)中,我又一次地与“首届中国(宁波·香山)禅诗奖颁奖大会”的特请嘉宾:著名诗人周瑟瑟(北京)、黄长江(北京)、张况(广东佛山);还有“首届中国(宁波·香山)禅诗奖颁奖大会”获奖者马晓康(山东济南)、黄官品(云南曲靖)、左右(陕西西安)“见面”,实有邂逅相逢之感,十分兴奋。
我在《北京诗派·三十六天罡星赋》中,对诗人黄长江的评价是:
【013★天罡星玉麒麟☆黄长江】
黄长江,媒体人。贵州兴仁,现居北京。今日文艺报主编,房山作协副主席。发诗国内国外刊物,诗入十余种诗选集。《小炒诗歌》有滋有味,《山野星汉》哲情哲理。十七雨季,觅纯舞蹈。中外名流,香山禅诗。人生旅程,彼岸如期。倾听交谈,一阵游戏。梵梦托境,镌刻石印。早年曾许诺,字海弄潮讯。今日把酒问,转瞬观颜人。枕上听涛诗入梦,禅境对饮两思亲。宁波夜,教寺禅,斋清馨,洗心面。促膝谈,识恨晚,鸿雁书,诗评判。曾沐温柔一缕尘,相伴痴情断肠音。卷帘望尽天涯路,缥缈篷雾烟雨坤。
(一)
读诗人黄长江的诗,是一种享受。
本集的第一首诗,就是较长的诗,共5页12节117行,题为《镰刀和铁锤》,一看就是红诗,可诗人黄长江却写得别开生面,写得令人意外。
“两块石头/在半坡/在蓝田/在北京的周口店/当当碰碰,产生了火花/产生了华夏文明/历经了母系氏族时代/父系氏族时代/演变成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几十万年后的一天啊/一块石头变成了青铜/一块石头变成了铁器//又过若干年后/青铜和铁器就变成了镰刀和铁锤/更让人难忘的呀/是那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把两个大胡子德国人的思想/装进了镰刀和铁锤//1921年7月的一天/在上海,后来转至浙江嘉兴/据说是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镰刀和铁锤碰撞/产生了火花/……”
诗人黄长江写了两个“开天劈地”,写得那样有个性,这是我看到写红诗最独特的那一种,独特的令人拍案叫绝。
“两块石头”与“镰刀铁锤”的对比,对“开天劈地”而言,既在想象之外,又在意料之外,是天外之笔,神来之笔。
在这首诗中,诗人黄长江并没有注重结构的编织,也没注重语言的华丽。他用了一种几近平实的叙述,用了没有任何技巧成分的白描,把一个“开天劈地”置处在几个看似很平常的场景中放大成心灵的“自白”,诗人黄长江选择了具有更大思想含量的表象和更大生活内容的理想追求,以想象的力量,来驱动被情感和意识及岁月积尘所深埋的事物,作为艺术抒情的凭借。诗人有意地回避了现实生活中五光十色的时代文化景观,并向着沉静和冷静的目标塑造成成鲜明的个性表现品格。
“找一片荒坡/把钢笔铸成铧/自己代替耕牛/把它全部耕翻//……”——《找一片荒坡找一片荒坡》
这让我想起“种笔成文”四个字,而诗人黄长江却“把钢笔铸成铧”,这是一种写作上的自觉性和行动上的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虽然,这个“自觉”与“能动”并没有对立到绝对的程度上,但对于信念和力量的生命赞歌的大框架来说,这种“希望”的“憧憬”可以看作是诗人黄长江情感脉络的一个曲折过程,它使诗人黄长江的诗出现了“希望”与“奢望”的交替空间,这个“空间”则是诗人黄长江内心世界,剖白给读者一个独特体验的更宏观的艺术阐释。这其实是诗人更寓言和思辩的伏笔,而在这寓言的境界中展示了丰富的希望图景,这也正是诗人黄长江思想内涵之深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
诗人黄长江的诗,以质朴、宁静为主旋,但并不缺乏激情。
在本集中,大多为短诗,精悍、简洁、哲理、自然,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我向脑海里投入无数的噪声/放荡地窜着每一条/洒满人影的大街和小巷//……”——《夜思》
“海吗/宽阔极了/平静吗/海涛成了猛虎//总想把所有的美景/放入里面//可是,可是/里面只能容下/一个脚印//”——《心》
在黄长江的诗中,既没有乖巧的技法,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生僻的造句。他只写他所熟悉,所钟爱的诗,他所吟唱和讴歌的是那些蕴藏在他心中的善良、纯澈、透明和圣洁。在他的诗中,那些纯净的音符或许是他心灵圣地流淌出来的小溪,潺潺地流来流去,娓娓地讲述着他埋在心底的秘密。
“在晴朗的心空下/不知我变换了多少次/脚踩的地方//只要抬起头/就会不由得大吃一惊/眼前的仍是你//于是我开始有了疑心/天与地之间/究竟有多少个你//”——《月亮》
“这里无常/我忘记了我叫什么/甚至连河流也不知道了/自己的流向//……”——《流浪的日子》
这其实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对诗人黄长江而言,则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横生妙趣。我知道,诗人黄长江常常是伴孤独而远行的,他的生命载体就是孤独、孤寂、孤苦、孤寞,总之总是与“孤苦”与“噪声”相伴,也正因为是“孤寂”,所以就常以凄月作为倾诉的对象,而“月”又是“夜”的情感符号,这种可以“自白”的“夜”,当然就苦涩,就苦楚、苦寒、苦闷、苦难、苦恼、苦痛,就苦思冥想、苦心孤诣,就衰苦、悲苦、愁苦、孤苦、艰苦、困苦、劳苦、清苦、痛苦、辛苦,就吃尽苦头,就含辛茹苦、冥思苦索、凄风苦雨、就酸甜苦辣了。
当然,对于“流浪”而言,诗人黄长江的理解是别具一格的,对于“苦”的“内涵”与“外延”,黄长江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注释,作为生命的普通体——自然人,苦难则是生命负值的写真,是灾难;而对诗人而言,这“苦”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是一笔意外的财富。这是在普通人的眼里,诗人为什么成为“疯子”或“精神贵族”的原因了。
“失眠写诗,是一种享受/只有失眠写诗/你才是诗人,才能更好地/让你在心间降临//……”——《诗人之爱》
“自白”需要胆量,同时,“自白”还需要技巧。
倾诉是一个方面,而倾听则是另一个方面,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缺一不可,面对着不适当的人群,倾诉就会事倍功半,就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
在诗人黄长江的许多诗中,强烈的主观精神,是极为鲜明的,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悲欢离合,他的苦辣酸甜,他的爱憎恨懑,都毫无保留地诉诸在他的笔端,诗成为他“情感碎片”的“日记”,他对“月”而吟而诉,就是恰好的证明,这种“吟诉,又怎么不让他“失眠”?
这个“夜”属于诗人黄长江,这个特别的“失眠”也属于诗人黄长江,但作为一个“阶段”,我希望这个“失眠的夜”,只是作为诗人黄长江诗歌道路上的一程而已,作为某种“感觉”,或许这“一程”,对诗人黄长江是极有价值和纪念意义的一程。
诗人黄长江的路程,绝对不是这么简单的走法,还应该有更多思维的程式,更多花样的翻新,更多范畴的涉足,更多手法的融合,更多思想的接受,更多篇章的架构,更多艺术领域的探索。诗人黄长江的路是很长的,是贯穿其一生的路,也就是说,自诗人写了第一首诗伊始,就注定要写下去。
(三)
的确,黄长江是一位创作态度颇为严谨的诗人,“严谨”是他的资本,这也是他能够有更大的空间可以驰骋。当然,在读诗人黄长江这部诗集时,并没有看出他给自己的“放任”找一个什么理由,他用诗的笔,描摹出一个本真的黄长江,面对着浮藻的社会,他依然坚守在他心灵的阵地。
“这匹骏马,真骏/步子一迈,就是几代人/他没有拖车,可是/他拖着的四匹驹子/比车还沉//……”——《骏马》——写给年满60岁的父亲
“母亲是一头牛,这无可非议/她耕了一辈子的田,犁了一辈子的地/直到现在,她那牛的健步/还在田地间继续/……//妻子是一只羊,这也无可议非/她不再耕田,也不再犁地/但是她始终是那般的温顺/养育着一只小羊羔/……”——《母亲和妻子》
在《骏马》诗中,写到了父亲和四个子女。
在《母亲和妻子》诗中,写到了母亲、妻子和一个子女。
这些可是诗人黄长江生命的全部,是他的靠山和温暖,诗中再现的是诗人的一个个生活的侧面,仰或一个生活场景,诗人几乎用白描的手法,毫无掩饰,毫无遮拦,实实在在地呈现,包括阳光背后的黑,艰辛侧面的痛苦,一点一滴,一寸一尺地区域,命运多变,可现实依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母、子女和妻子及子女,都深深地烙进心灵的大街小巷,烙进情感远去的路途。
这是在这部诗集中,我比较喜欢的两首诗,这两首诗具有情感亲切、内外兼修、左右逢缘、上下贯通、前后顺畅的感觉。
在诗人黄长江的这两首诗中,可以满足欣赏者的许多好奇之心和探索之趣,同时,更让读者在欣赏中灵魂会得到洗礼和净化,人生也会在亲情中得以完美而升华。
可我们可以在这首诗中,不仅看到了理由,还看到了过程和结果,我认为,能珍爱“亲情”则是大智慧,是生命价值最崇高的升华,这样的人生是伟大的人生,是可以自慰和自豪的,这种“伟大”,只要能够去除掉自己和虚伪,只要胸怀仁慈和诚信,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够实现。
其实,当这些诗在诗人黄长江心中植下根基的时刻,那份仁慈和爱已经成为了诗人的灵魂和血液,这让读者崇敬,这个传统需要传承,需要发扬光大,这是作为真正诗人,真正人生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读者通过读诗而得到启发而受到教益,这也将会成为传承和发扬的“理由”,这与诗人的想法契合,这个“契合”就是“灵犀”的起点,很好的起点。
组诗《春天》是由四首诗组成,即《一月》:29节194行;《二月》:38节193行;《三月》:32节185行;《四月》:24节196行,总计123节768行,是本部诗集最长的一首,
在本集中,还有《五月的遐思》、《惊世盛典——2015大阅兵》等长诗,都是达到了感观刺激的级别。
在四季分明的东北,春和冬则是诗人最最崇爱倍至的季节,如果说秋季是普希金的“黄金”,那么春和冬季则诗人黄长江的“白银”,这种“丰收”的季节,被诗人们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喜爱着。其实,我与诗人黄长江的“感觉”有着惊人的相似,我出生在春暖花开的三月,那是我的最爱。包括我出生地之故乡的“鹤”,都被我崇爱并固定在我每一部书的“封底”,我相信春天给我更多的成熟和思考,我只是想在黄长江的诗中,找到一点诗人黄长江原本的情感之根和写作理念的意识之源。在诗人黄长江的眼里,已经把绿色的春天,冶炼成诗的金黄。在读者的眼里,已经感觉到了视觉的刺激,感觉到了心域灵犀的味道。
的确,读诗人黄长江的诗,是一种享受。
诗人黄长江名曰:“小炒”,却将“诗”炒出了视觉的刺激和感觉的味道,实在难得,实在妙不可言。
2023年11月9日·癸卯年九月二十六
谢幕写于冰城哈尔滨听雪轩
2024年4月6日·甲辰年二月二十八
谢幕改于冰城哈尔滨听雪轩
总策划:谯达摩(著名诗人、评论家,“第三条道路写作”创始人,“北京诗派”创始人,“中国第一个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