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新华、央视网4月10日晚最新消息:中国党和国最高领导人4月10日下午在首都北京会见马英九一行。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学生第二次访问大陆历时十天,在高潮中获得圆满。
据消息报道,中国党和国最高领导人在会见马英九一行时表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举世无双的中华文明,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荣光。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漫长历史,记载着历代先民迁居台湾、繁衍生息,记载着两岸同胞共御外侮、光复台湾。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书写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史实。
中国党和国最高领导人指出,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商量,没有什么势力能把我们分开。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制度的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客观事实。外部的干涉,阻挡不了家国团圆的历史大势。两岸同胞一路走来,始终一脉相承、心手相连、守望相助。
中国党和国最高领导人指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两岸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
中国党和国最高领导人指出,祖国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民族精神。两岸同胞从来都是一家人,应该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我们将采取更有力措施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交融,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促进心灵契合。我们热诚邀请广大台湾同胞多来大陆走一走,也乐见大陆民众多去祖国宝岛看一看。
中国党和国最高领导人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两岸同胞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自觉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党和国最高领导人强调,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百年奋斗,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不仅实现了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蓝图,而且创造了许多远远超出孙中山先生设想的成就。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凝结着两岸同胞的奋斗和汗水,需要两岸同胞同心共创、接续奋斗,也终将在两岸同胞的接力奋斗中实现。两岸青年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我们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持续为两岸青年成长、成才、成功创造更好条件、更多机遇。希望两岸青年互学互鉴、相依相伴、同心同行,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党和国最高领导人特别指出,4月3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我对遇难同胞表示哀悼,对灾区民众表示慰问。
据消息报道,马英九在会见时表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深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中华文化,提升两岸同胞福祉,携手前行,致力振兴中华。与会台湾青年代表作了发言。
据消息报道,此次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学生第二次访问大陆,十天行程排得非常满。从4月1日飞抵深圳到广州再到西安然后再到北京(中间又去了沈阳故宫),沿途一路坐高铁,参观了中山故居、拜谒黄花冈72烈士陵园、陕西寻根、祭轩辕黄帝陵、参观了西安古城墙、沈阳故宫;看了中国大陆很多的高科技的产业,比如说比亚迪、腾讯、大疆这些都是世界一流的产业;访问北京大学并座谈,参观各地发达的商业闹市与历史名胜,亲历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博大精深,与海峡两岸中国人同宗同根、血与水的脉脉相承……。
笔者认为,最后一天在北京受到了中国党和国最高领导人的亲切会见,使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学生一行第二次大陆寻访之旅,达到了最高潮,而功德圆满!诚如马英九在陕西祭祖时感言:“我是汉代马援将军的后代。明朝末年闹白莲教的时候,陕西扶风马家军中的一支辗转到了湖南衡阳。所以,追根溯源,我的确是陕西扶风人”。为此,特赋《庆春时》为评为纪。
二回大陆,
龙年春暖,
老马青蹄。
鹏城粤秀,
珠桥港澳,
黄土祭思随。
参观腾讯,
高铁新电车怡。
皇城倩影,
交心紫禁,
期盼统归时。
一一2024年4月11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