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作——《庞进文集第十七卷•龙踪凤迹(上)》后记
庞进
我为谁写作?问这个问题,如同问一个工人为谁做工、问一个农夫为谁务农、问一个学生为谁上学……回答可以是通行的,甚至是高大上的,如为家人、为团体、为民族、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而有一个“为”,往往被忽视,至少很多人不曾敲明叫响地说出来,即“为自己”。
“为自己”的什么呢?回答也是多种多样,如改变命运、实现理想、获得爱情、换取钱财、赢得尊重,等等。
不否认,这些个“为自己”,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本人身上,尤其是年轻的时候。如今,对已经活到接近七十岁的本人而言,上述“为自己”,虽然还多少有些存留,但已揖让逊退,不再占据“C位”——“核心”了。而让我特别看重的“为自己”,是两个人们都熟悉,但未必都能做到的字:快乐。
对写作的功能,我曾有“齐合天地自然,融渗社会斑斓,抒发美妙情思,成就人生璀璨”的说辞。能践行、做到这四句话,应该说已接近快乐或已经快乐了。当然,还可以追求得再具体些,或者说对当下的我而言,快乐有更接地气的体会、表述,这便是“填空”和“陶字”。
所谓“填空”,是说写作,当然还有与写作相联系的学习、研究等,填充了我的时间。人从娘肚子里掉下来,到与这个世界挥手告别,是一个时间段。期间,维系、繁衍生命需要占用一些时间,之外,还有一些空闲时间。这些空闲时间如何度过,就因人而异了。可以打牌下棋,可以养花种草,可以游山玩水……总之,得把这些时间的“空儿”填起来,否则,人就会产生没有着落的空虚感。对我而言,无论是在岗时的工作之余,还是退休后的相对宽松,我都没有因无所事事而感到空虚,总是有长的、短的、不长不短的东西排着队,等着我去学习、去研究、去挥笔。这样的“填空”,挤走了“乏味、无聊、没意思”,使烦闷、抑郁、颓废等负面情绪在我的精神光盘里几乎没有位置。
所谓“陶字”,是说我常常在对汉语言文字的陶冶中流连忘返,且陶醉于汉字的魅力。我们民族的老祖先们太伟大了,创造的汉字系统,具有“天人合一”、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美不胜收的表现力,这样的表现力使我常常如痴如醉。当我左挑右选,来回推敲,反复琢磨,“众里寻他千百度”,终于找到理想的字、词,然后结构句、段、文,把灵感、慧悟、精思等等,恰当、新颖、美妙地表达出来时,我常常会像爱到高潮时那样喊一声“爽”!
本书是《庞进文集》的第十七卷,虽然是“日记体”,却也是我“填空”“陶字”,从而感到快乐的结晶。其中的部分内容,发表于“中华龙凤文化网”,我查看了一下,竟也有六万多字的阅读量。我希望这些使我感到快乐的文字,也能给读者朋友们带来快乐。
本书由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以电子书和纸质书相结合的方式出版发行。电子书通过“中华龙凤文化网(http://www.loongfeng.org)”首发,有兴趣的读者可登录免费下载。
(2024年4月6日于加拿大枫华阁)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理事,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庞进文集》(一至十七卷)等著作五十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