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遗忘的世外桃源
作者:沐风
滩培村,一个位于皖南歙县大山中的孤村,至今尚未通公路。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向导小炜哥熟练地驾驭着小汽车,丝毫不心疼爱车被两边的藤枝摩擦得沙沙作响。连续不断的急弯路让人既感到刺激,又不禁感叹“无人村”的无奈。沿途,向导介绍说,偶尔会有一些喜欢探幽寻古的游客来这里,有的甚至徒步带着干粮上山进村。在喧嚣的城市背后,古村落是一个可以让你平静心情、品味岁月的幽静角落。
终于出现在眼前了。这个村庄坐落在山脊之中,仿佛与世隔绝,村子被茂密的森林环绕着,秀丽而静谧。村里一栋栋气派的徽派建筑,无不体现出当年这个村的繁华和富裕。满眼密布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腰间,不知哪家的小烟囱里冒出缕缕青烟,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村子里非常安静,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偶尔传来说话声,走近一看,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与他攀谈之间得知,老人之前被孩子们带去杭州治疗腿疾,在城市和山村抉择间,还是觉得山里好。他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介绍村子里的房屋,从房屋的建造到曾经的温暖人情。在老人的指引下,我看到好几处建造很讲究的住宅,一看就是当年的大户人家,可惜如今也是人去屋空。老人更多的是感叹年轻人都放弃了这里,进县城或者外出打工了。
漫步在村子里,我一共看到了五位村民,还有一猫一狗。除了刚才那位大爷,一位总是带着淳朴笑容的大娘,她独自一人默默地用竹枝编制着扫把,大概这算是她用以换些钱的生计来源,也是打发时光的一种方式。在她身边,一只可爱的泰迪犬忠诚地陪伴着,成了她唯一的“家人”。可爱的小泰迪估计是老人晚辈们的宠物,留在了老人身边。难得遇到村外的人,小狗也变得欢快起来。
村子里还有一对兄弟,进村时看到的炊烟就是来自他家,兄弟两都三四十岁了,也外出打过工,觉得在大城市里开支大,挣钱不易,最终还是回来种地,可是地里也很难挣到钱。我驻足在他们家屋前,房子应该是父辈留下的,选址很好,屋前对着碧绿的大山,一片峡谷中常有云雾缭绕。弟兄俩每天上山打理自己的田地,家中唯有的装点就是亲手采来的山中花草,屋前屋后也形成了一道好风景。可惜的是,景很美,人遗憾,兄弟俩都因为身处大山孤村而孑然一身。
小炜哥的直播声传来感慨:都说故乡承载不了肉身,远方承载不了灵魂,但人的最后总是要回到自己的家乡。终是远方的阑珊灯火,映不出故乡的星辰闪烁。
让人对孤村感到眼前一亮、看到希望之光的是,一户人家里的两个人,不停忙碌着削制竹片,开始我还以为是劈柴,主人自豪地告诉我,他们是要用削好的竹片制作一种鸟屋,是出口卖的,价格不菲呢!看似贫瘠的大山孤村里,也有宝藏可挖啊!小炜哥告诉我:这里又被称为鸟笼村,因为这里村民制作的手工鸟笼,在江浙一带比较有名。真希望生财之路可以留住更多的人,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孤村一定会重新焕发生机,再现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繁华山村。
“无人村,村无人;祖辈创业成规模,晚生打工出老窝;山花烂漫无人看,古屋上锁草满园。”小炜哥直播的画外音又响起。带着感慨作别村子,站在村口回望,整个村子完美地隐身在青山绿树环绕之中,宛若一幅绝美的世外桃源画。不远处,那只可爱的小泰迪,此刻静静地坐在石板路边,带着忧伤的眼神望向我。这里仅有的屈指可数的村民过着简单而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带着一丝无奈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敬意。
于我而言,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只有宁静与祥和。于留守村民而言,他们有深深的无奈或许还有伤感。祖辈们历经沧桑打造出的世外桃源,如今近乎变成了“无人村”。也许我们觉得,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物质的富有,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但是真实的人世间还有另外的无奈伤怀的一面,需要我们去倾入关注和扶持。古村落是历史长河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这里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他们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孤村不见人,
偶闻人语响。
青山犹深情,
多少悲喜唱!
......
作者简介:陈美,江苏盐城人,笔名沐风,教育工作者,《世界文学》签约作家,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曾在《天津散文》、《人民作家》、《作家美文》、《北方写作》、《浩缘文学》等平台发表散文、诗歌、随笔多篇。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