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申卫华
老孙今年六十有二。
虽已退休两年,总感觉提不起精神,面对清闲的日子,时长发呆,总想找点事情,发挥一下余热。
巧的是一月前,一位老战友在淮安火车站附近,成立了一家房屋开发公司,并特邀老孙帮忙,担任经理助理,老孙当然求之不得,如愿欣然前往。就任的岗位还算轻松,唯一遗憾是上班须得南北奔波。因为,老孙的家住在汽车南站附近,需要穿过整过城区。
战友当然知根知底,并酌情照顾:“上下班就不必按部就班,帮我照看照看,出点主意,就行了。”可老孙还是那套当兵上班时的操守,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哪怕是亲密战友的公司。老孙不会开车,骑上自行车和电瓶车,这路途又太远且不安全,唯一的交通工具,当然是公交车了。还好一路公交,就在居家门口,况且,终点站离公司也就三五分钟的路程,虽有后顾,没了之忧。
一日,老孙和往常一样,早七点半钟就出家门。当踏上一路公交车时,车上的座位已基本客满。一瞧,大都为打工一族。还好,唯一的座位,好像专门给老孙留的,自打重新上班的那天起,八毛钱一次的划卡乘车,他可一直都是坐票。就这样,一路公交车和往常一样,载着老孙和乘客们,不急不慢的向着终点站驶去。
下了运河大桥,车上的人渐渐出现了拥挤,上班的一族,在校的学生,晨练的老者,买菜的大妈,城市的喧嚣在有限的空间里,显得异常的“严闹”。而此时的老孙,则心安理得坐在占领的座位上,不时欣赏着窗外如水的车流。当车停靠解放路车站时,车内的乘客则随着下车的人流,拥向了公交车后。
此时,一位“老者”站在了老孙面前,看着一头的白发,以及满脸刀刻的皱纹,老孙在心里暗暗揣摩:他那老态龙钟的神态,岁数肯定比我大,是否给他让坐呢?可转念一想,干嘛我让,这前后左右坐着的,比我年轻多了,刚冒出的念想,转眼又收了回去。可再望前后左右,不是脸对着车窗外的风景,就是在闭目养神,没有一个让坐的迹象,既然都不想让坐,老孙也装模作样的闭起眼来。
车过水门桥站台,从车前挤过来一位老妇,同老孙近旁的“老者”搭讪起来:“唉,老王吧,这是去哪?”看来是老熟人:“不提了,前几天在一院查出了肝癌,准备这两天动手术。”一听癌症,老孙立马睁开眼睛,毫不犹豫的将座位让给“老者”。可“老者”坐下后却心安理得,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
而接下来的话,更让老孙郁闷懊恼。“孩子她妈前几年就查出肝炎,多次劝她吃药治疗都不听,结果弄成今天这个样子。”此时的“老者”悲哀的说道。而见面的老妇一边劝慰,一边转移话题:“你还有几年退啊?”“早呢,还有三年呢。”这一问一答的对话,直让老孙好一阵后悔。原来在他眼中的“老者”,竟比他小了整整五岁。算了,只当学回雷锋做好事,这座位既然让了,就好人做到底吧。要说此时的老孙,其姿态比雷锋还要雷锋。
当车停靠一院车站时,“老者”终于要下车。老孙原想着该坐归原主了,可“老者”在下车前,硬拽过老妇坐上了座位:“再见,老妹!谢谢关心,后会有期。”老妹,看来这老妇也并不老,比起老孙来已不是年龄问题。老孙虽然已过耳顺的年纪,可新单位的同事都说他,看上去也就五十出头。难怪每次乘车,只有他让坐的份,重未碰上人给他让座。话说到此,有人不禁要问,难道车上就一直没空位。还真是,那天从汽车南站上车的,都是到火车站附近建筑工地打工的,你说哪还有座位可坐。就这样,一路公交在台州商城停靠时,占位的老妇总算下了车。
这下该轮到老孙磨上正位了。可他没有急于坐下,而是环顾车厢,只见一位老太,双手扶着车内的栏杆,随着汽车的启动而颤颤巍巍。老孙急忙招呼着老太就坐,为防止再次判断失误,他一边让坐一边关心的问到:“她大妈,您今年高寿。”“不高,也就八十吧。”老孙虽然在称呼上往年轻里说,在年龄上往高里猜,主要想为让座位学雷锋,寻找到可靠的依据。可老太面对老孙的好心,确一再推辞:“老师傅,谢谢了!还是您坐吧。”“唉,你老岁数大了,给你让座是应该的。”“啥应该不应该,我身体能行,站着挺好的,再次谢谢你哈!”“不用谢!您老要是不坐下,让我于心何忍。”结果,你来我往,你让我谢,就差连那座位都被感动了。
就在双方互相礼让,互相道谢,谁也不想坐下时,车内的喇叭终于响了:“乘客同志们注意了!请带好自己的物品,终点站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