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费翔的歌《故乡的云》:
天边飘过
故乡的云
它不停地
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
微风轻轻吹起
有个声音
在对我呼唤
归来吧
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
归来哟
别再四处飘泊
踏着沉重的
归乡路是那么的漫长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
归来吧
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
归来哟
我已厌倦漂泊
已是满怀疲惫
眼里是酸楚的泪
那故乡的风
和故乡的云
为我抹去伤痕
我
曾经豪情万丈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那故乡的风
和故乡的云
为我抚平创伤
归来吧
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
归来哟
我已厌倦漂泊
我已是满怀疲惫
眼里是
酸楚的泪
那故乡的风
和故乡的云
为我抹去创痕
我
曾经豪情万丈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那故乡的风
和故乡的云
为我抚平创伤
那故乡的风
和故乡的云
为我抚平创伤
这首歌,反映了侨胞的心声,令人感动,歌声常常会让我热泪盈眶。也许是从事侨务工作多年,有亲人在海外生活,听到感人的歌声就会想到海外侨胞和在海外的亲人,相识的侨胞朋友的形象,会在我的脑海中呈现,其中就有刘承桓先生。
刘承桓是浙江省南浔镇人。他的祖父刘镛是晚清时期的江南首富,其父刘湖涵是在上海拥有上百套房产的民族资本家,在杭州西湖边上也有房产。在故乡南浔,刘家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冠江南的小莲庄和嘉业堂藏书楼。
刘承桓的故居在上海同孚路(石门一路)333号,是1930年为祝贺他出生,而建的别墅。这座豪宅占地8.033亩,建筑面积六千平米,分内宅、外宅。内宅系主人居住,高三层,欧洲风格,柚木地板,水晶吊灯,彩色玻璃。屋顶上有一个八角形瞭望亭,站在亭内瞭望,周围景物尽收眼底。外宅包括账房、大厨房、汽车间、下人居所。豪宅有大、小两块草地,有秋千架、沙坑、羽毛球场和孩子游乐地,还有一座孔雀亭,饲养着四只孔雀。
刘承桓是刘镛的嫡孙,刘湖涵的独子,继承了父辈留下的家训:百年世家,重在积德, 万般好事,唯有读书。
1948年,年仅18岁的刘承桓前往美国留学。他虽然家里有钱,却只带了数千美元,在美国全靠自己打工挣钱维持生活。他获得PURDUE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长期从事多肽类药物研究,成为普渡大学高级研究员,成了华人中享有盛誉的科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在国内的祖业丧失殆尽。刘家在上海的698幢私房被社会主义改造;同孚路(石门一路)333号的豪宅1949年上海解放后,被军管会整体征用,供新成区政府办公,后为上海沪剧团、上海合唱团、上海舞蹈学校等单位使用。他父亲刘湖涵的身份是上海工商业者,在杭州市西湖边上的楼房“孤云草舍.”却被杭州市政府以地主名义没收;故乡南浔名冠江南的刘家私家园林小莲庄也被征收;刘氏嘉业堂藏书楼,则在1951年捐赠给浙江图书馆,都已不再是刘家所有。刘承桓在上海市区,作为产权人拥有的34幢店铺和住宅,也被政府处理了。
刘承桓在国内虽已一无所有,一个人在美国自食其力,生活了32年,仍 衣食无忧。
他多才多艺,在美国参加过无数次国标舞比赛和国际大赛,得过很多奖;对桥牌也情有独钟,在美国经常打桥牌,定期参加桥牌比赛。他虽然终生未婚,也生活得丰富多彩。
但是,刘承桓总觉得自己像一片无根的落叶,没有归属感,常常怀念故乡,无数个夜晚都会做同样的梦,梦中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繁花似锦的上海,回到水晶般的江南小镇。
刘湖涵晚年遭受不公正待遇,蜷居在汽车间里,死后骨灰盒由老保姆携回农村埋在自留地的树底下。1980年11月,刘承桓回上海为亡父举行了海葬。此后,他每年至少回国一 次,力所能及的举办公益事业,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报效祖国。
刘承桓认为,中国要现代化,首先要教育现代化。于是,他萌发了建立教育基金会,促进教育发展的想法。他将政府落实政策归还给其父的100万元作为基金,以其父刘湖涵之名,于1983年11月7日,在上海成立刘湖涵教育基金会。
1985年5月10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简报第11期,刊登上海市侨办《引进智力的一种形式》,介绍刘湖涵教育基金会情况。简报分送中央政治局领导、中央书记处、各部委、各省及中央各主要媒体。
从1983年到2017年,刘湖涵教育基金会共捐助及支持教育项目24项。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5年报道:刘湖涵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来,多次发起在上海举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由同济大学主办的两届海洋岩土工程及近岸离岸结构物国际讨论会的全部组织费用及论文出版费用,均由基金会资助。基金会努力开发和引进国外智力资源,曾先后邀请美籍华裔科学家方晓阳、颜本正等来讲学,基金会还为中美双方互派进修生提供了助学金。
上海五四中学、比乐中学1986年至2002年,分别有160名学生获得刘湖涵教育基金会提供的奖学金。
为了在浙江省南浔设立刘湖涵教育奖励金,刘承桓变卖了父辈收藏的名家书画,将资金在南浔设立刘湖涵教育奖励金,一年一度奖励南浔区优秀小学老师和学生。
他资助上海卢湾区少年宫托儿所业余外语院校、上海市侨联佛教人员培训班,还邀请美国学者到上海同济大学讲学。
他资助市妇联举办六期保教员培训,培训了三百余名保教员,不少人 成为幼教教师骨干。
2008年10月在北京举行,被称为“棋牌奥运会”的世界首届“智力运动会”,有140多个国家参加,他也兴致勃勃地代表中国参加了老年组赛。为了促进桥牌运动的发展,他两次资助一支上海民间桥牌队,去美国参加桥牌锦标赛。
他还组织承办了上海——湖州(在南浔举行)桥牌赛、南浔区老年乒乓 球赛和象棋赛。
1990年,刘承桓将父亲珍藏的古籍碑贴806册捐赠给湖州图书馆。
四川汶川地震他也捐了款。
1990年5月10日,他受聘任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名誉理事。还受聘任上海市桥联名誉委员。他荣获2019年湖州名人大会“我为家乡办一事”表彰,2020年全市慈善个人捐赠表彰。
在他临终前,湖州市政府颁发给他湖州慈善奖。
热爱祖国的海外赤子刘承桓先生因感染新冠后引发器官衰竭,抢救无效,于2023年1 月13日8点20分在上海离世,终年93岁。
4月2日,在南浔刘家家属的陪伴下,刘承桓先生入葬南浔陵园。南浔区为他举行隆重的下葬仪式,有关部门领导人、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参加了仪式。
刘承桓先生安息吧!热爱祖国,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们不会忘记。
我同刘承桓先生相识较晚,是在退休后才认识的。刘先生同他的表弟、刘湖涵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朱曾浒,因杭州孤云草舍落实华侨私房政策事,找我寻求帮助,因而相识。我曾经陪同朱曾浒先生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浙江省侨务办公室请求帮助。遗憾的是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但是,经过多年相交,彼此加深了解成了朋友。我曾经两次到南浔小莲庄和嘉业堂藏书楼访问,了解刘家历史。每次到上海探亲访友,都会同他们一起喝咖啡,亲切谈话,也去过刘承桓先生在上海的家看望他。虽然我在北京,他们在上海,却经常保持联系。
我敬重刘承桓先生的才华和为人,更敬仰他的爱国热情。对于他的逝世 深感悲痛,会怀念他。
2024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