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玉文,大公朗诵艺术团团长
咸言碎雨(二)
让孩子学会感恩很重要
朱玉文
写在前面的话:长辈的溺爱与教育失当,导致了他们冷馍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不懂得感恩、这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如果父母不改变教育方法,不努力给孩子做一个知思感恩的榜样,孩子很难学会感恩。感恩教育,不是嘴上说说的事情,而需要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在家里,父母应该礼貌地对待家人得到帮助后要表示感谢。在邻里之间,家长要与他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受到熏陶。当然,在努力做好孩子的榜样的同时也有必要给孩子讲一些感恩的方法。比如,接受别人的帮助要表示感谢.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要主动帮忙,等等。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而如今的父母对孩子都是毫无书制的付出,结果孩子不仅无视父母的爱,甚至变得自私无情。其实,做父母的责任不只是爱孩子,不只是让孩子好好学习,同样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用自己的行动报答父母。
故事一:
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华侨,想在自己的家乡资助一批贫困学生。但令人惊奇的是他给学生们寄去的是几本励志书籍,而不是给孩子们钱。收到书的孩子们都傻眼了,心想:自己连学都上不了了要这些书有什么用啊?只有一个名叫阿牛的小男孩在收到书籍后,给华侨回了一封言简意赅的感谢信:‘好心人,谢谢您的帮助!’结果,只有这个小男孩得对了华侨的全额资助,重新回到了课堂。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华侨不无遗憾地说‘所有的小孩中,只有他一个人懂得感恩!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我们怎么能指望他长大后回报社会呢?”
教孩子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学习,去生活去报答父母和一切帮助过他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的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作为子女不能仅仅只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而只有当孩子学会感恩,父母的爱才变得有意义。在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有一位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给孩子们出的期中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假如你家有5口,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由于打字员疏忽,把‘10错打印成了“l’了。这样题目就变成了‘假如你家 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老师心想这道题本身就有问题,因为它不可能有答案。在阅卷时,老师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给出了答案,但是只有一个答案让他受到震撼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到一个苹果。后面接着写出了一段解释:假如爷爷买来一个苹果,他一定会不得吃。因为他知道生病的奶奶一定更需要这个苹果,他会留给奶奶的;但奶奶也舍不得吃,她通常会把苹果送给她最疼爱的小孙女——我;可是我也舍不得吃这个苹果,我会把它送给每天在街上卖报纸的妈妈困为妈妈每天在太阳下晒着,口渴的地一定需要这个苹果;但是,妈妈还是不会吃的,她一定会把苹果送给爸爸,因为爸爸进城这一年来每天都在工地上干很累的活,却从没吃过苹果。所以,我们全家5口人,都会得到一个苹果。看完这个学生的答案,老师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感动的泪水。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儿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他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人生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的情感回报。
学会感恩,这对孩子来说尤其重要。父母必须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感恩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这种表示可以体现在物质回报上,也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但是,很多孩子都以为感恩父母唯一的方式就是用金钱购买一些东西。
故事二:
女儿将压岁钱和平时的零用钱攒下来还利用暑假寒假打工挣钱,给妈妈买了一大束鲜花,表达对妈妈的生日祝福。妈妈收到女儿的礼物非常高兴,但不免又有些难过。为什么呢,因为当妈妈问女儿那束鲜花多少钱时,女儿说:“521元。妈妈又问为什么是521呢?”女儿笑着说:‘521代表我爱你呀。’妈妈这才恍然大悟,虽然脸上笑,但心里却没有幸福的滋味。很多孩子都从为长大了挣钱给父母买吃的穿的就是感恩;家长也都认为孩子还小,要他们感恩,纯粹是荒诞可笑的,因为他们要钱没钱,要物没物,怎么来感恩呢7殊不知,感思不单是物质上的回报那么简单,感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孩子感恩父母可以送父母一幅自己画的画,或者给父母唱一首《生日歌》,还可以给父母写封感恩信;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帮父母做家务,为父母端茶倒水,和父母讲学校发生的事情,这也是感恩的一种表现;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通过和父母沟通尊重父母,照顾父母等方式表达感恩;等父母渐渐老去时,孩子对父母的最好感恩莫过于多陪伴父母尽心照顾父母。感恩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言不由衷的谢谢,也不是缺乏诚意的感恩信,更不是孩子将来给父母一些物质回报,而对父母的所思所想不闻不问。所以如果父母没有正确理解感恩,那么就容易被一些表面上的回报行为所迷惑。父母应该知道感恩,是一种认同,如果孩子能够从心灵里对父母有一种认同,知道父母恩赐他太多,并懂得尊重和爱护父母,那么父母是能够感受到的;感恩是一种回馈,孩子从母腹被接生出来,而后母亲用乳汁将他们哺育,虽然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大自然的孩子们,从不要求任何回报,但是作为父母不能不要求孩子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种铭记,记住父母的好、记任帮助过自己的人,在必要的时候伸出援手;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让孩子学会感恩是为了防上孩子的心灵麻木;让孩子学会感恩是为厂防止孩子的情冷漠。让孩子学会感恩,是为了让孩子学会一种生活态度,更好地与父母、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父母要做孩子感恩的榜样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了,什么东西都想霸占不懂得分享,不懂得感恩。其实,这并不完全是孩子的错,而与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父母没有给孩子做好感恩的榜样。
故事三:
有位父亲有了孩子之后,非常疼爱孩子他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经常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怎样感恩。但自己却对那个渐渐老去的父亲日渐反感因为老父亲行动不便,走路不稳,到处磕磕绊绊除了吃饭和抽烟之外,什么事也于不了。所以他想把老父亲打发到乡下的破屋子里去,并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恳求他让老人留在家里但他不同意。妻子只好说“那你让老父亲多带点被子去乡下。巴,给老父亲准备一茶厚毛毯,以备不时之需!可是他心里只想给老父亲手荣毯子,嘴上却说:‘好吧,就让他带上一条毯子走吧。’ 正在这时,他的孩子——8岁的小男蓝,用稚嫩的声音说“爸爸,你不要给爷爷一条毛毯,给他半条就村剩下的半条留着你老了用。他听了大吃一惊,赶紧改变了想法,留下了老父亲并用心他孝敬他。我们常说言传身教其实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身教比言传重要,因为孩子喜欢模仿父母做了什么,怎样做的,孩子都喜欢模仿,无论做得对下对。所以,教育孩子学会感恩,不如兄做个知恩感恩的人,让孩子去效仿你。因为只有你懂得感恩父母,孩子才能学会感恩你。曾经看到这样的故事说一位既为太子又为人父的人,看到自己的老父亲把一个碗打破了就对他破口大骂,几天后他发现自己年幼的儿子在锯木头,就问他为什么要锯木头儿子回答“我在做木碗这样你老了之后就不会把碗打破了。看一看,孩子其实是很聪明的,很会学习的。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从自己身上学到优秀的一面比如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习惯等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好榜样。有一天早上,7岁的李雄在屋里玩爸爸看到妻子在为年迈的母亲穿衣服、叠被子特意把儿子李雄叫过去看一看。当李雄看到妈妈忙着照顾奶奶,马上就说:妈妈,我也来帮忙。还说:以后我也要这样照顾你和爸爸。’ 第二天,李雄起得比往常早,坐在客厅里的妈妈推开卧室的门,李雄就跑了过去。妈妈感到奇怪,便问“你今天为什么起得比往常早啊?”孝雄说:‘因为我想给你们叠被子,如果起晚了就不能及时为你和爸爸叠被子了。”听了这话,妈妈的心里暖暖的,还在床上躺着的爸爸也听到了这话,马上爬起来,迅速穿好衣服,给儿子一个孝敬自己的机会。这对家长没有告诉孩子要做什么因为他们孝敬父母的行为已经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孩子很自觉地去模仿,去实践,根本不需要给孩子讲太多关于感恩、孝顺的大道理。
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法能给孩子产生直观的感觉,孩子很容易接受。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优秀品质,是学会做人的起码支点。可是,在如今优越的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2012年完成 2024年4月整理)
作者顶雨面向全校师生演讲
作者在大凉山山区支教演讲

编辑: 李 牧
校稿: 朱玉文
编审: 马汝义
监制: 尹卓悦
主编: 王景惠
编委: 陈金福 杨桂珍 一 琳
胡 江 朱明杰 晏明华
李 凤 郑洪金 孙立芳
李迎春 白晓涛 郭建芬
策划: 刘颖华
顾问: 刘金享 张顺富 张守儒
杨 闯 王伟长 吴文昌
劳淑芹 王国清 方胜利
任 冉 王 谨 李淑琴
李德兰 刘春华 王启顺
韩玉春 谭 颖 闫三堂
齐玉山 李景春 甘会文
朱成华 刘兆亭 张文革
出品: 李 牧 朱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