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阴雨有感文/老骥
连阴朝夕雨,
看去志犹豪。
诗法少陵妙,
文超子厚髙。
春来山色润,
盘谷此人逃。
万井人间态,
何如值一毛。
《原过》跋
文/老骥
夫近读王安石《原过》一文,甚有感也。
盖安石以为天有过之,地有过之,人安得能免过乎!使人必无过,乃陋见耳。而贵其过而能悔,悔而能改焉。乌乎!安石之言甚当矣!而今之评文者以为安石操唯物之观,秉造化之术;可以破孔子之“唯上智下愚不移”之论也。斯诚浅不知理者之言也。
夫过而能改者,但囿于中士,与上智下愚无涉耳。其上与下,其智与愚,甚少也,甚固也,非改能移之者。安石此文岂在破此哉!唯浅人之乱诌耳?故特为跋而明之云。
夜 雨
文/老骥
夜雨檐间滴,
令人渺渺思。
生前已无业,
身后但留诗。
守玉徐孺子,
戒贪吴隐之。
髙贤遗美德,
转益是吾师。
雨 过
文/老骥
楼外雨过复夕阳
南山雲气杳茫茫
欲游未得病身便
遥望更生思念長
闲鸟欢鸣前槛闹
桃花新发后窗香
虽无佳客心犹乐
澹澹春光舒曲腸
卖 枇 者 言
文/老骥
夫吾邑之小关岙,正当苜石、插旗两雄峰之南坡。土厚而水深,草繁而树茂;吾甚喜而每游之者也。当大山之腰,隐然有茅庐,雲腾雾绕,极有灵气;盖其有髙人隐居乎?欲访之,但惜其每阒寂无人,终未遂愿耳。
一日见茅庐有人,乃循石径而造之,其乃老翁也。吾礼而问之曰:“翁居山中,何为者也”?翁曰:“吾儿孙皆迁乎城中,余不肯往,乃结茅而居耳。”“如此,翁何以生邪?”翁指满山枇杷树曰:“吾之生者,乃赖此也。”复曰:“吾种枇杷也,春而培之,秋而疏之,”每岁其果则大熟;客来摘而买之者甚众。計其年之所入,较吾之所出每有餘。吾甚乐耳”。吾曰:“虽然,翁孤居深山,其无不意之虞乎?”翁曰:“何不意之虞也!种枇杷与培人才不同。夫培人而成才,有报之者,有不报之者,更有恩将仇报者。而种枇尔果力之,其终有报也。虽年有丰歉,但报之多寡而已也!安有不意之虞耳”。
嗟天!其虽一翁,而言近乎道;故吾特记之,以儆世云。
甲 辰 清 明 有 感
文/老骥
身老年来不扫墓
清明时节欲如何
人间烟火心中少
世外风雲梦里多
功业惭无入青史
诗文偏好寄南柯
孝心渺渺未泯灭
时向坟前犹一过
山 行 即 景
文/老骥
独步北山幽径曲
深林斜谷日光分
山庄杨柳蜉蝣色
古墓苔碑蝌蚪文
佛鼓咚咚村庙闹
鸣声陣陣水蛙群
莫言寂寞无心绪,
万种春喧已可闻
寄 友 人(七言歌行)
文/老骥
雨潇潇,雪纷纷。忆自京师别君后,伯劳分飞每离群。我久卧病归故国,君之声华不再闻。夕阳几度过山岙,岁月骎骎吾已老。富贵安荣皆欲得,莫言人尽墙头草。尔居西,吾居东。長江万里遥相通。同上武当佇金顶,意气奋发心自雄。更寻隆中访诸葛,茅庐三顾留陈迹。复入鹿门吊先贤,浩然墓前仰颜色。吾处南,君处北。偏头关外黄河曲。老牛湾上极目远,阴山影影跨大谟。群山苍茫气东吞,又登勾注窥雁门。自古英雄征战地,千年之后与谁论?君在城,吾在乡。闲散日月孰与長。极顶乔松饱风雨,深谷幽兰只自芳。柴门寂寂春复秋,何人能解万古愁。唯同天公共大度,胸怀宽绰容九州。君历古,吾历今。茫然天地太古心。东楼独坐思良友,流水惟听伯牙琴。海上孤岛气自局,夜来遥酹一片月。鱼龙混杂难为别,渔樵为友心如玉。遥望也!遥念也!作歌本寄关外人,不知友人有音尘?
南 风
文/老骥
南风终夜发,
吹我小楼台。
万物千般响,
随时搅梦来。
新春每足雨,
今午日能开。
花草欣欣意,
天公一为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