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印记
文/图特约作者:饶晓辉

故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那么的熟悉而又亲切,温馨而又美好。我的家乡是一个充满记忆的地方,那里有我最亲和至爱的人,最珍贵的儿时记忆和最美好的时光。
我的家乡座落在赣抚平原东乡区虎圩乡境内,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绚丽而且还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竹林塘。说起竹林塘村的来历,那是因为村子里竹多林多塘而得名。据老辈们讲,当年小日本鬼子“扫荡”期间,发现该村林竹茂盛,池塘星罗棋布,都未敢贸然进村,家乡也因此有幸躲过一劫。九十年代初期,因工作南下广东发展,我离开家乡远赴异地,直到前些年才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离开家乡二十余年,但我依然无法忘记故乡那片土地上的人和事。每当我闭上眼睛,回忆中总是浮现出那些熟悉的面孔和美好的记忆。如今,当我重新踏上这片土地,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充满温情和快乐的时光。

回乡定居在城区,但我总会抽空回去看看,看看家中年迈的母亲,听听乡亲熟悉的乡音。每每回到熟悉的村庄,我总喜欢独自一个人去山里看风景,去田埂上感受故乡泥土的芬香。这些年来,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党的富民好政策,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尘土飞扬的土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硬化路,一直通往村子里,通到家家户户的门前,通到村民的心坎里。曾经低矮的小瓦房子也变成了漂亮的楼房,一栋栋,一排排,错落有致。更让人称奇的是,乡村也有了自己的保洁工,他们忙碌的身影,将过去乡村的“脏、乱、差”一扫而光,换来的是一条条整洁恬静的村道。

小村的路灯让我感到温馨和舒适。在这个农村与城市媲美的进化时代,这些变化让我感到格外的温暖和亲切。在晚上,大妈们会聚集在村里的广场上跳广场舞,那些熟悉的音乐和舞步让我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当我走在村子里时,看到了一些我曾经认识的老人,他们已经变得苍老了。但是,我还是能够认出他们,因为他们的面貌和身形依然清晰。当我看到了一些年轻人的面孔时,对他们已经变得不太熟悉了。这时,开始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样子,那些小时候的伙伴们,我还能够认出他们。然而,当你看到一些孩子时,他们已经长大了,变得不再像我小时候认识的那个样子了。我只能依靠小时候的模样来认出他们。和这些乡亲相见时,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每次回到老家,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玩耍,一起在小河边捉鱼,一起弹玻璃球,一起在树下听故事。现在,我又回到了这里,看到了这片熟悉的土地,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和进步,同时也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和温馨。尽管岁月已经改变了很多,但是家乡的记忆依然如此鲜活。我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家乡会继续变得更加美好,我也会一直关注着它的变化。

这片生我养我土地,是我成长的根源,也是我永远的家园。故乡于我,尤如一片走不出的蓝天。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