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胜光,中共党员,伤残退役军人,退休管理干部, 中国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经阁编委,桃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约作家。
巍峨壮丽的秦岭苍山如海
气势磅礴 层峦叠翠 举世无双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
四周是高入云端的山峰和绵延的森林
停下脚步
聆听鸟儿的歌唱和溪流的潺潺声
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秦岭积雪皑皑
银装素裹 给人以纯净 洁白的美感
处处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山峰挺拔 崖壁陡峭 绿树成荫 溪水潺潺
呈现出独特的自然风光
密林深处
山水相依 草木葱茏
令人深感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妙
满山的红叶像火一般炽热
与青翠的山林交相辉映
行走在这无边的绿茵中
仿佛被五彩斑斓的画卷所包围
让人心旷神怡
山脉绵延数千里
丰富的生态资源
物种丰富
使其成为天然的宝库
山峦叠嶂 峰峦秀丽
每一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绿树环绕 溪水潺潺
让人流连忘返
秦岭的山水之美
如诗如画 让人沉醉其中
置身莽山之中
远离尘嚣 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座座山锋 条条溪流 都印记着人类的发展史
风风雨雨中
见证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经历了中华民族的跌宕起伏
更目睹了华夏民族奋发图强 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
站在峰岭之巅 俯瞰八百里秦川
壮美秦岭与八百里秦川交相辉映 相互相承
多少文人墨客 英雄豪杰 为此竞折腰
在这里 古香古色不足为奇
在这里 秦砖汉瓦 古迹遍地
在这里 大秦雄风 横扫六合
在这里 秦俑军阵 疑视远方
在这里 汉风雄魂 霍去病发出震撼之声 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
在这里 曾贞观之治 大唐盛世
在这里 十三朝史铭记华夏
在这里 文人骚客诗万千
在这里 阅尽西安遍地诗
由万般的神化 演变成实实在在的 受人顶礼膜拜的巍峨峻峰
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山脉
与淮河携手
划分了中国的南方与北方
延绵千里 高耸入云的山峰 决定了中国南北气候的差异
养育了山中万物精灵
提供给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
不仅仅是一座地理意义上的大山
它划分中华长江与黄河水系
哺育了伟大民族勤劳的子民
受到文人墨客的崇敬赞美
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融合成长
如今,巍峨的秦岭又深情地注视着
新时代中国的飞速发展
为民族 发出震天之颂
这就是巍巍秦岭,华夏龙脉文明发出的苍龙之吟
走进大秦岭 伫立秦岭之巅
渭水从它深处走出
悠悠渭水 润物无声
走进八百里秦川人的心里
嘉陵江和汉江从它深处流出
一路浩荡
滋润秦巴山色美景
洛河从它腹地一路向东奔流而去
演绎出几千年历史大剧
月照林夕 晚风轻吟
泾渭分明 水天一碧
莽莽秦岭
萦绕在三秦子弟的梦里
多少次深情的呼唤 多少次动情飞笔
苍苍茫茫何处去 漫漫长路山逶迤
走进这里 看山花烂漫的春天
走进这里 感受清爽的夏季
走进这里 尽情领略漫山秋色红叶
走进这里 领略白雪皑皑原驰蜡象的雪域高峰
走进大秦岭
雄关风雪 淹没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足迹
秦直古道 留下了多少前朝后世的马蹄足迹
鹰翔鸟鸣 小兔 山羊 羚牛 云豹出没在山岗
沉醉于茫茫林海
北望长安 东流逝水
流过竹林 流过关岭 进入黄河 汇入大海
走进大秦岭
穿过崇山峻岭 走到这里
云蒙山巅的晨露 洛河源头的神曲
连同华阳君邀约仓颉围棋的茶盏里
袅袅攀升 缠绵了旷世欢喜
站在终南山 遥望繁华似锦 历史悠久的西安
伫立牛背梁 置身绿茵茵的高山草甸
集万般感触 写出云朵般美妙的诗篇
走进大秦岭
公路 铁路 条条康庄大道
通向致富发展的阳光大道
在大秦岭母亲的怀抱里
在浩瀚无垠的群山里
徜徉在崇山峻岭 千万年不变的风霜里
只要走进大秦岭 置身这云雾缭绕的仙境
心就融入神奇美丽的大自然
三秦大地,八百里秦川
秦的子孙 龙的传人
爽快 率直的秦人
不论置身何处 不论何时
血脉里
始终燃烧着炎黄子孙爱国的炽热火焰
深情依恋着壮美河山
与秦岭一路阳光 一路歌唱 跨越万里
令人魂牵梦萦 一首永恒之歌永远伴于一生—— 秦岭雄魂
将永驻三秦儿女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