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安有亭阁
文/沈闻语
亭台楼阁,常并称。
这是老祖宗创造的中国的另一样国粹,都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沧海桑田,仍歌咏颂之,而亭阁更是风雅之载体,观古今之天地,名胜旁定有亭台楼阁,它们从来不是旁观者,是见证了盛世华采,烽火埃尘后渺渺神州的艺术品,曾见故人高歌,也待后人作赋,熙熙天地无人顾,未免伤怀。
亭既在首位,许是青山不老,或是形制繁多,文章典故中也有长亭、短亭,李太白诗:“何处是归程,长亭复短亭。”饯别堕泪,又曰“洒泪”,也是离别,弘一《送别》中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张耒诗:“沙岸飞鸥旧相见,短亭杨柳不无情。”
好像这有顶无墙的东西,只留住了感伤。
其实它们不只是一个符号,《说文》里:“亭,民所安定也。”亭子有了把人留下的权力。自唐宋之后,亭有了明确的用途,一曰观景,二曰景观。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览山光云树,帆影浮图,作亭台临观;其结构之丽,冠绝古今,仪态万方,或玲珑典雅,或俊逸秀美,上乘雅物,无人不爱。
首尾相应,能居高临下观胜景倚夕阳者,阁也。《尔雅》有云:“阁,楼也。”有一句俗语叫:凡人好登高,仙人好楼居。可见阁让众人流连忘返。
论亭阁之盛:滔滔浙水,绵绵越山除却碧空烟波淡荡,跃浪银波,群山堆黛,晨钟荡丘壑,朦朦日光穿漏若碎金屑玉,十万人家耽娱处景,亭阁做缀,熠熠生辉而相得益彰。
一片清光浮水国,“山横三面碧,湖绕四围青。”太虚一点者,湖心亭也。乾隆题“虫二”,恍然大笑慨叹风月无边,张岱痴情湖心亭,落寞进谁眼,“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广寒宫。”夜静月攀柳梢头,人间热气散,便觉在尘寰,凉意入骨堪不住,却道:“中央宛在,一半勾留。”
兰舟棹北是孤山:“楼阁参差,弥布椒麓”。山脚文武亭,文澜阁有瑰宝,灵芝石前阅书,坐看清光避回禄之灾;南麓天下景,回文联奇巧:“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山巅云峰四照亭,藤萝小径下,西泠篁里见竹阁,修竹拨帘回首望,四照始为阁,环山抱水仰清风。水堂香月亭,环株是梅花,林和靖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妻鹤子真隐士,梅与放鹤亭。拍手倚栏杆,西山朝来,至有爽气。一径入湖心,到岸请君回头望,如月当空,四面玲珑。
断桥至西泠,沙灿白如银,桥畔苏小墓,六朝金粉埋玉,千载芳名铸金,后人筑亭名“慕才”,仍记当年同心结,青骢马,油壁车。桥西风雨亭,碧血花开秋瑾坟,鉴湖女侠真英雄,风雨过后终自由。
南天竺外月桂峰,玉颗珊瑚落回轩。
闲花寂草龙井泉,二老亭外溪水绵。
江山赖有才人扶,一代风流推谢傅。
亭阁犹在斯人故,松枫云霞归此处。
亭台虽小情无限,别有缠绵水石间。
无缘深探反倒平添些遗憾,古今多少事,都付流水中。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究亭阁之艺术,是结构之精巧复杂,也是千载斯文在此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