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磨麦,
做粿吃。
糖便宜,
粿好吃。
大块细块都着吃,
吃了碎事着去做,
阿公讲,我命殆殆臒。


4月5日,一场以“弘扬本土文化,保护福清方言”为主题的福清童谣朗读活动,在石竹街道宏兴社区燕麦小屋举行。部分在福清创业的台胞、台属,周边小区的家长及孩子参加了活动。


此次活动是福清三福文化研究院在燕麦小屋设立阅读基地后的首场活动,由福清市政协台胞台属组、福清三福文化研究院、福清市非遗研究会联合主办,燕麦小屋承办。

当天,福清三福文化研究院院长、福清市非遗研究会会长林秋明带领大家朗读了由他编著并出版的《福清童谣》的部分篇章,随后讲解了这些童谣的含义,以及在教化孩子中的作用。

据了解,福清童谣有1000多年历史,是福清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社会生活的最底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民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内容多与时事、民俗息息相关,脉脉相连,最能反映人民生活的真实面貌。福清童谣具有浓郁的乡土民情特色,是儿童最早的启蒙形式之一。

林秋明编著的《福清童谣》,是从福清众多童谣中精选出来的,韵律性强,节奏明显。有的还有故事情节。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难忘。这对青少年进行乡土文化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燕麦小屋负责人林坤华女士赞助了此次活动的礼品。她表示,童谣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洁明快、童趣盎然的特点。它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她还将联办类似活动,让福清童谣深入孩子的心田。


吴小忠女士表示,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家里都讲普通话。福清方言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和传承,将有失传之虞。主办方举行此次活动,对引导孩子学好福清话具有积极意义,希望多多开展类似的活动。

近年来,林秋明和他的团队陆续走进福清行知小学、福清市机关幼儿园等校园,普及福清童谣。近期将走进部分社区、福清城关幼儿园等,进一步推广福清童谣,并计划在利桥古街举行规模较大的福清童谣选拔活动。

林秋明,福清市社科联副主席,福清三福文化研究院院长,福清市非遗研究会会长,青岛科技学院研究员;福建省老字号协会、福清非遗保护工作评委专家;福清市第九至第十五届政协委员、文史编辑委副主任、智库成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省电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化产业学会常务理事;福清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福州市“十大读书明星”、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获得者。已出版著作42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