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底色是人文风骨
文瑞
都说上海人精明,岂不知上海人还很精心、精致。在大隐书院的读书会上见过郑斐老师一面,之外便只是在微信群里有过互赞。让我意外的是,去年我的《方塔情思》一文在群里转发后,不几日她竟转了一则上海语文特级教师姜先生的阅评:“文瑞先生的《方塔情思》,如诗一般的散文,有聚焦有发散,有抒怀有史实,难得见到如此幽深的古为今用、古今融通、情景交融的好文章。多见了干巴巴的粗劣之文,兀见此文当真有鹤立鸡群之感。”原来她把这篇散文发到她的快乐老人群里去了,群里尽是些曾经在各个领域有所建树的七八十岁的长者,所发议论自然是率真而睿智。今天,郑老师连续发了几则她写的关于我的散文阅读后的感言,令我大为感动且感慨,上海人的精心于事用心待人的精致态度,以及文人相亲的美好心态,在郑老师身上得到了美好的诠释。城市的表象是繁花似锦,城市的底色是人文风骨,是郑老师、姜老师这样一代代有风骨的人在托起一座城市的精神脊梁。
附郑斐老师阅评:
1、《油桐花开见文瑞》阅读感言:文瑞老师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博古通今,为人谦和,平易近人,没有大咖的架子。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作家。看他的散文,静态写成动态,栩栩如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婉如一幅油画,激活读者的视角,心旷神怡,产生共鸣。令人敬佩。
2、《方塔情思》阅读感言:文瑞老师的《方塔情思》结构巧妙,语言流畅,文章前后呼应,结构完整,叙述清哳,引人入胜,沁人心扉。吸引读者,产生共鸣。文字是划过心灵的符号,是内心深处的独舞,唯有文字,才可以窥见一个人的思想,可以感受一个人的性格与品质,文字是盛开在心灵上的花朵,她温柔用心品味着文字,她有一种花香的芬芳。美的文字,是真诚与真情百看不厌,在文字行间静静的品味人生……
3、《湖乡母地的精神回望》阅读感言:仿佛春潮翻涌,春风吹了,破碎了坚冰,湖水泛起的浪花,抹去了残冬的痕迹。千条湖泊扬起了出征的帆。陶潜,白居易,苏东坡,王阳明这些先贤的故事,历历在目,刻骨铭心。鄱阳湖边清澈的湖水,在弹着潺潺的春曲,这水声,鸟声,笑声应和着,岂不是一支美妙动听的轻音乐?让春风吹进人们的心田,使心和大自然一起歌唱……
4、《西塘印象》阅读感言:文瑞老师《西塘印象》给我们补上了一堂西塘的人文历史课,西塘人杰地灵,西塘古镇是一道心驰向往的风景,远去的人和事形成了特有的文脉。它是西塘不能忘却的记忆,西塘印象他从此定格在我们的视线中,回荡在我们的脑海里,如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娓娓地诉说着西塘远去的人和事……西塘人依旧生自己的炉,喝自己的茶,画自己的画,走自己的路,读自己的书。西塘依旧是小桥,流水人家。
5、《春见》阅读感言:文瑞老师的散文《春见》描述在春雨中,一对母女在雨中捡拾掉下来的耙耙柑,一位老太太见状,将自己的伞移到母女俩的头上,自己淋着雨。年轻的母亲激动万分,溢于言表,女儿奶声奶气地“谢谢奶奶”。老人的一个善举,体现了城市的道德和温度。春雨中见彩虹,老人为他人打伞,成了一幅美丽的油画。盲人婆婆,职场经理的一个个鲜活人物和面孔,尽管看似平淡的小事,折射人性的真情,举手之劳,都是爱与善良的表白。最能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让身居水泥森林中的人们,感受人间的友善,最能品尝到最不平凡的百味人生……静静回味着春见这春见时分的春见故事……让我感受春见的诗情画意。
6、 《山阴路遐想》阅读感言:文瑞老师的《山阴路遐想》中,瞿秋白先烈浩然正气,铮铮铁骨,大义凛然。三十六岁为国捐躯。面对死亡,他临刑前盘膝而坐,笑顾四周:“此处甚好,开枪吧!”全然无死之悲惨,亡之痛苦,只有对刽子手的蔑视,对人生苦难的解脱的释然。长风浩荡,松涛激越。他写的《多余的话》“这个世界对我仍然是非常美丽。一切新的、斗争、勇敢都在前进。”……正如文瑞老师所说:东方日照,万物滋润,天地光明,一片祥和。人间正道是沧桑,瞿秋白的风骨,永驻千秋。
7、《金色鹭河》阅读感言:刘七宝生小说《金色鹭河》在中国作家龚文瑞老师的精彩的点评下,锦上添花,熠熠生辉,夺人眼球。鹭河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袅袅炊烟,一览无余。大山,兰花,满堂,满红二代人的创业,生活,栩栩如生,过目难忘。人生苦难,生命情感,生存、理想、追求……历历在目。走进鹭河人家的袅袅炊烟与娓娓故事里,仿佛身临其境,感慨万千,……鲜活的面容,个性突出,引人入胜,真情实感,感人肺腑。生命就是一朵花,静静开,细细品。《金色鹭河》深植人心!
8、《谷雨别春》阅读感言:龚文瑞老师的《谷雨别春》图文并茂,充满诗情画意,阅后仿佛人在画里,诗在心中,怡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岁月时光的故事里,每一时都能开出繁花朵朵,就像有些遇见与相聚,如沐春风春雨,让人润了眼,暖了心,经岁月洗礼才是生命中的永恒。不是所有的记忆,都能书写成行,有的却只是一种回忆,但文瑞老师的文风是抹不去的印迹……配上李遇春的画,意境深刻,相得益彰。每一幅栩栩如生,妙不可言。都是我们人生中的美丽的风景,能使我们的生命更加斑斓精彩。
9、画上丨《永远的歌谣》阅读感言:著名画家陈桂南的力作"八景台”郁孤台,拜将台,八境台,章贡台,凤凰台,钓鱼台,高戏台,龙凤台。历历在目,每一幅画,俊朗雄奇,大气磅礴,震撼人心!他的挥毫扑墨,给赣州涂上了浓重的色彩……无不引人入胜!加上龚文瑞老师精彩的论述,图文并茂,激活了人们的视角,一个画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成就他的事业之峰!
10、《一片明霞破晓烟》阅读感言:龚文瑞老师的《一片明霞破晓烟》l江南专栏,洋洋洒洒让我们领略了道光年中,闵行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江南专栏,一目了然,失去记忆的民族将失去希望,拥有历史的地方才会拥有未来。江南专栏的详尽描述,跃然纸上,传统集镇风云变幻,民间俗文遗存,如今在文瑞老师的笔下,共同恢复了历史的记忆,对当时的人文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李媞既是才女,又是烈女,《申江十景》编入自己的《犹得住楼诗稿》表现了非凡的才华与勃发的诗情,她亦是清”申江十景”的创始人。一代才女,最终香销玉殒。留下了300余首隽永的诗词,在上海文学史册中熠熠生辉。她的不幸遭遇,令人扼腕!
11、《故园情》阅读感言二龚文瑞老师的画上l故园情,讲述罗毅《逝去的家园》的视频,其中图片气势恢宏,抚人心,撼灵魂。文章对故土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大街小巷,有高度,有广度,有温度,对故乡的深厚的眷恋之情,扣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感慨万千,历历在目,有过去,有当下,亦有未来。对故土永远的魂牵梦萦!生命之根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忘不了自己是赣州人!《逝去的家园》是一部浓缩的历史!值得珍藏!
12、《始于乡土,通于天下》阅读感言:龚文瑞先生《始于乡土,通于天下》拜读后,让我领略了赣南的源源文化,记载着文明悠久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孕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杰出的人才。诉说着岁月的久远,蕴积着文化的厚重,令人赏心悦目!目前赣南尚存的《兴国县乡土韵语》《大庚乡土志》《南康乡土志》《石城乡土韵语杂字》等六部乡土志,这些都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特别是陈瀛,谢扬光二位爱国人士参与编纂的力著,《赣南县乡土志》以教材形式,开启民智,团结民众,振兴民族和国家发展,字里行间浸透了他们对童蒙学子的强烈责任感,体现出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情怀。呕心沥血,功不可没!正如龚文瑞先生们所言《赣南乡土志》又仅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现在社会的乡土教育文化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13、写文章不攀附、不谄媚、不屈从,我们要写最真的文字,做一个真诚的人;唯有“真”才能写出好文章,既感动自己,又感动他人,产生共鸣。纵观龚文瑞老师的文章,感人之处:不为权贵和时代之风气而退舍而苟且,以其书生骨气锻造一座精神之碑。可谓:难能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