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灯定损”背后的负效应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近段时间以来,江西玉山一房东因“提灯定损”,疑似讹诈租客的事件,冲上热搜且持续在网上发酵。
一家人的一张索赔清单,“成功”地把一座城、甚至是一个省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更是直言不讳:这个租客不简单,一个人干翻了一个县,更是殃及一个省,而且还创造了一个新成语一一“提灯定损”。

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提灯定损”背后的负面效应,受牵连的是无辜的江西人民。据报道:前不久江西某省厅厅长在网上诚心邀请大家来江西赏美景品特产时,却遭到网友的吐槽调侃:我们怕摊上“提灯定损”之事,真心伤不起。由此可见,“提灯定损”事件的“蝴蝶效应”已突现出来。
我们不得不承认互联网时代,“坏事传千里”效应不断放大,个人涉嫌欺诈行径令自身身败名裂,同时也连累了地方与城市名誉受损。可见,“提灯定损”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网络镁光灯之下,任何不道德、违法违规等行为举止,都有可能被送上公众与流量的“审判台”。

江西玉山县这个房东的“提灯定损”,把与人为善之灯弃之不顾,反而提起了损人利己之灯。“提灯定损”让人看到了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丑陋嘴脸,也看到了无视道德与法律的嚣张态度,与法治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更可怕的是,“提灯定损”把一座城市、一个地方好不容易积攒的口碑与形象,因为一盏利己主义的“灯”而一夜破灭,这样的地域性伤害,或许是无心之举,却形成了极具有形的杀伤力。
据悉,“提灯定损”事件后,玉山当地的民宿遭大量退订。这说明,每出现一个负面的事件,会远远超过一百次乃至更多正面事件带来的负面效应。特别是事件之初当地官方的态度,更是会直接影响整个事件的走向。负面事件的出现说实话是无可避免的,特别是人人都自带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那就给当地官方出了一道试题,如何在负面事件出现的时候尽快表明官方态度并介入调查,从而第一时间还原事实真相和给出官方调查结果。这个试题对所有地方都适用,也值得所有地方思考。
当然,我们相信“提灯定损”只是个例,但期盼当地政府能处理好此事,还玉山,还江西一片净土。(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