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这一天临近,心中的酸楚便油然而生。父母双亲已然仙逝多年,具体多少年要掰着手指头才能算清,这是不是不孝呢?为人子竟然记不住父母亲的诞辰,实在该打!母亲大人的仙逝是最令我痛心难过的,每每想起她老人家,心都疼到窒息。母亲命苦,很小的时候,河南发大水,整个商丘都淹没在涛天洪水之中。外婆胆小,听母亲说,外婆因受到惊吓,当年就去世了,那年母亲还不到十岁。十一岁那年,我母亲就被她姨带到我们这里,在我爷爷家当了童养媳。在现在这个年代里,她还是一个上小学六年级的娃娃,十六岁和父亲合卺。
1948年11月,我们这里发生一件震惊全世界的大事,那就是淮海战役的碾庄战斗。历经17天的血与火的洗礼,解放军一举歼灭了黄伯韬兵团的10余万国民党匪军,取得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我们家乡也成了首捷之地。同样我们家也毁于战火,国民党匪军为了开阔视野,狙击解放军的进攻,一把大火把我的老家烧个精光,一片残垣断壁,家没了。战后重建连一棵像样的木棒都没有,在国民党的战壕里扒出一些烧黑木头搭建两间土房。家中更是穷徒四壁,不知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为了把日子过好,母亲日夜操劳,省吃俭用,艰难度日,一段时间因为营养不良,全家人身体浮肿,三哥夜里饿了实在没东西吃,抱着石刀在白菜旁喊:娘,娘呀……
母亲一生共生了我们兄弟姊妹七个,一个姐姐夭折了,养大了我们六个付出多少艰辛,流了多少眼泪!母亲生于1931年9月,今年是母亲诞辰92周年。转眼之间母亲离开我们42年了,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才16岁,安葬好母亲,我一个人在屋里读书。突然听到邻居的孩子,娘、娘、娘地叫着。这勾起了我对母亲的思念,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我一边哭一边写下了人生第一首打油诗《思亲》“霹雳一声响,失去亲生娘。闻外唤娘声,室内哭断肠”。多年后老父亲也撒手人寰,追随母亲而去,享年81岁。为了纪念父母亲我学着填了三首词:
满 江 红 • 悼 念 父 母
几时新梦,肝肠断裂。
黄泉路千里,恨无相见日,无语哽咽。
昨日长谈音在耳,更哪堪竟于儿长别。
双眼泪,蘸写满江红,心滴血。
喜见娇儿初崭角,抱孙更是心情切,
竟谁知,横祸降云天,明灯灭。
亲朋友,心痛彻,严父逝,情更怯。
泪洒顿作倾盆雨,难停歇!
江 城 子 • 祭 父
梦中父子又重逢,诉情衷,泪朦胧。
人去茶凉、故友讯无通。
回顾八十余年风雨路,忧郁里,困潜龙。
今将往事用尘封,是何从,任西东。
谨记严词、奋发自强中。
只待功名成就日,斟祭酒,告先翁!
蝶 恋 花 • 祭 双 亲
忆起严慈双眼泪。
数十载分离、泉路重成对。
新作亡魂犹重罪,奔忙都付东流水。
恨把阴云撕粉碎。
唤使冤魂、去搅赃官睡。
囚困其身三百岁,此生愿作高墙垒!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一切恍若昨日,而思念确沉积成殇。不知不觉母亲已经58年没回过娘家了,我出生那年外公去世,因家境贫寒,交通不便母亲没能见外公最后一眼,此事也成母亲人生一大遗憾!
最近我通过河南省开封籍战友热心帮忙,帮我查清楚外公家的地址:历史沿革,1955年设小店乡,1958年属樊庄公社,1964年析置小店公社,1983年后改乡,1995年建镇。
2006年将延津县的小店镇整建制划归红旗区管辖。小店镇地处新乡市区东部,南邻S308线,西邻京珠高速。小店镇和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两部分,现在隶属于红旗区管辖。地址清楚了,今年一定带母亲回娘家!
作者简介:祁士中,字非吾,1965年生。一个土生土长,土了吧唧的农民,偏偏喜欢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尽管洗不掉属于农民的泥土气息,仍然想用我笨拙的文字讴歌那土铜色的劳动号子。母亲常对我讲,人啊一辈子就是吃土喝土,死了还土。头上没有光环,乡土就是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