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伟人毛泽东的诗词《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唯有花枝俏……彭城大地的雪一年比一年来的早,2016年初雪刚至,我就约三、五友趋车来到龟山梅园赏梅,踏着厚厚的积雪,任凭脚下“咯吱,咯吱”的响声不顾,谈论着,哪一树梅花鲜,哪一树梅才刚报出花骨朵。红梅在雪的映照下格外鲜艳,也许是睹物生情的原由吧,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初恋情人岑正梅。苏北徐州是一座老工业城,地下盛产着煤炭。我的家乡大庙是个煤炭重镇,林林总总地开着四五家乡镇煤矿。在这个煤矿“王国”里不仅每天出产上千吨的煤,还滋生着一些与煤炭行业有关的爱情故事。那时二十多年前,正值风华正茂的我,在这个镇的一家煤矿,每天在罐笼的升降中,奔波在地下500米的巷道中凭着矿灯的光,避过骄阳似火的六月及寒冬飘雪的冬季,干着分拣煤炭与矸石的工作,周而复始,年年不断地像地鼠一样穿梭于地下的千米巷道。
在一个明媚的早晨,矿山来了一群贵州的打工人,其中一位打工姑娘特别引人注目,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像两颗熟透了的葡萄,乌黑油亮的头发扎着长长的辫子,白皙的面庞,瘦高的身材。她爱说爱笑,遇到熟人一低头,脸上飘出两片红霞。一段时间的井下接触我们熟悉了,在这个青一色男同胞的矿山中,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是井下信号工,我是工区区长,我每天有事没事地和她粘在一起。她告诉我她叫岑正梅,家住贵州遵义的一个小山村,姐妹俩人,姐姐几年前被人贩子贩到了山东,父母盼女心切,眼睛也失了明。梅高中毕业后就告别了故乡,带着父母的那份期盼,踏上了千里寻姐路。终于有一天她告诉我她姐在山东巨鹿的详细地址,约我和她一起去,以免一个女孩子被骗,再说了路上也可相互照应。车子一路颠簸离开了高祖故里,直奔齐鲁大地,在山东的一个老区,我们找到了她失散多年的姐姐,她们姐妹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痛哭流涕,诉说着久别重逢后的心酸与喜悦。大约是木已成舟、生米做成熟饭的原因,看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她姐姐也只有选择在那了却终生了。在山东度过一宿,第二天我们搭乘了返徐州的班车。
也许是她不想远嫁他乡让父母独守寂寞的原因吧,她选择了悄悄离开。那是96年一个隆冬的早晨,一个工友将一双用旧报纸包着的绣花鞋垫交给了我,还有一封短信。“强,我走了,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吧。这双鞋垫是俺昨夜赶做的,权作纪念吧,梅在异乡为你独放!”我眼睛湿润了,眼望西去的列车,没有说一句话。如今在我脚下,无数双鞋垫都被岁月的双足磨逝,只有那双绣着两只蝴蝶的绣花鞋垫温暖着我的双脚,伴我度过漫长的岁月。想着远方的梅,现在也应是枝繁叶茂嫁人生子育女了吧。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远方的梅,你是否还记得北方矿井的那个小伙子呢……
作者简介:姚成强,笔名飞雪迎春,中国诗歌网、江苏诗歌网会员,徐州作家协会会员,2022年获中国诗歌华彩杯优秀奖。先后在《扬子晚报》《青年文学家》《西南当代作家》《徐州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200多篇(首)诗歌、散文、小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