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屋故事巡礼(四)
——韩家店十屋的古“楼兰”
文:张洪福
你存在于老一辈的故事里,你被岁月的风沙吞没,我曾无数次的想寻找你。却没有你的半片瓦砾。我的祖父无数次在这里叫卖过家谱挂画。我妻子的祖父辈们真真切切的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查阅手里少的可怜的经典,没有查到你只语片言。韩家店,十屋的古“楼兰。”请给我一点灵感,让看到你的容颜,哪怕是在梦里。多么想,这里有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让我看看韩大爷,是如何大闹公堂,如何与恶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韩家店第四代后人我岳父岳母
据岳父活着的时候说,东桑树台屯,有个魏老总,大概和我前文所说的魏大水蛇腰是本家。魏老总此人心狠手辣,且诡计多端。挖空心思想夺取韩家西河套的土地,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拉开了长长的大幕。在十屋这块土地上,气贯长虹,长啸穿云天。
韩家店,建屯于光绪年间,韩家先人是山东省青州府槐树庄人,生活在这里的韩氏家族,有两大股,一股河东居住,一股河西居住。虽然拜同一祖宗,河东一股,识文传字,且有达官显贵,相对来说,河西一股,就平凡得多。所以经常受到河东那股打压。河西这股,集资供出一位读书人。并取得功名后,把韩家河东河西家业分的清楚。于是河西一股大哥,带着家眷及二弟、三弟,及家财向北淘金而来。由于老三年纪尚小,喜欢热闹,走在奉天(沈阳)时,正赶上兵匪街战,老三因为好奇,偷偷跑出去看热闹丢了,老二去寻找老三,也没有回来。剩下老大携着家眷,在原地苦苦等了三年。也没有等到。于是就继续向北出发。来到了科尔沁大草原十屋地界。老大看到这里草木肥美,于是定居此处。地理位置现在十屋镇北小河子渡口,定居下来后。买些田产,修建房屋,并开了个大车店——韩家店(在现在的十屋镇总牛场,东二里地左右)因此得名。韩家店祖太爷有六个儿子。可谓人丁兴旺,生意火红。经过祖太爷的几十年的经营,韩家店在附近十里八村很有名气。光阴荏苒,韩家六个儿郎都已经长大。祖太爷,把韩家店交给大儿子打理。

韩家店第五代后人我妻子
当地人把韩家六个弟兄分别称作,韩大爷、韩二爷、韩三爷、韩四爷、韩五爷、韩六爷。韩大爷为当家的,韩三爷主管农事、韩四爷主管大车店。此时的韩家店,已有良田百倾,骡马成群。从韩家店向西,直到边家店,二十里地范围都是韩家的土地。大车店更是威武,土夯围墙高有一丈多,且修建一个高大门楼。进身两丈,宽一丈二,高为一丈三尺。中间是六寸厚的木板对开门,门上布满了大头铁钉。韩大爷,向来为人和善,附近贫苦人竞相而来。他能给方便都给方便。因此,韩大爷在十屋地界,没有人不知道的。话说,小辽河子,在韩家店前流过,向西六里地左右,在此折了个九十度角,向南流去。当时,向南一段的河流西岸,被称作西河套,是一大片无人开垦的荒地。西于东桑树台魏老总土地相近,东连接韩家店的土地。这天,韩大爷望着西河套这片土地,踌躇满志。天下只有不会种地的人,哪有不产粮的地。这一大片土地荒废了,太可惜了,要是开垦起来,能有二三十垧。韩大爷河南河北河东河西走访了当地人,确认是没有要的荒地。于是就开垦起来,经过几年的粪土改良,由原来的废弃地,变成了良田。要说树大招风,韩家店的迅猛势头,东桑树台魏老总看着眼红。后悔不止,为什么自己没把西河套开垦出来。于是找来了管家商量,管家有名的胎里坏。他出了一个连环计:首先,买通了官府,把韩家开垦的西河套荒地,说是魏家原来的牧场,并用钱,让官府给出了个伪地契。然后,到官府去状告韩家,无故开垦魏家的草原,要求韩家立等奉还。再次要求韩家在经营西河套土地的年头内,要补交相应的地租。要不说吗?见过不要脸的,没有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韩家店第五代后人
这天,韩家店第二代当家的韩大爷(文章以下这代人就被称作韩大爷、韩二爷……直到韩六爷)正在指挥族人生产,官府来人传唤。韩大爷跟魏老总对簿公堂,县太爷由于收了魏老总的好处,偏袒他。韩大爷性如烈火,刚直不阿,公堂之上据理力争,慷慨陈词:第一,西河套地,原本荒地,按照惯例,谁开垦,谁来种(谁开垦谁来种,即使到现在也成立)。况且,韩家在西河套已经耕种了五年之多,把本来的荒地地变成良田,为什么魏家才开始向韩家讨要土地。县太爷装模作样,让魏老总拿出证据。魏老总便拿出伪地契,并说什么五年来,自己一直在外经商,并不知道韩家把此地给耕种了。魏家族人虽然知道韩家耕种了西河套,但他们并不知道西河套是魏家所有,并有地契。县太爷收了魏老总的好处,根本不听韩大爷说话,把韩家开垦的西河套判给了魏老总。虽然,韩家已经把这块地耕种了,但到秋收成,归魏老总,算是这五年的地租。韩大爷听罢,怒火中烧。在公堂上破口大骂。县太爷被骂得恼羞成怒,本来要给韩大爷下大狱。此时,门外有好百人请愿。大有要冲击县衙之势。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魏老总府上有个仆人,受过韩大爷的恩惠,他偷听了魏与师爷的对话,把消息送到韩家店。但是当他到了韩家店的时候,韩大爷已经被官差带走,他便把此事说于韩三爷。韩三爷,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是远近有名的铁嘴子。于是韩三爷组织韩家店的男女老少,及十里八乡受过韩大爷恩惠的人们,到县太爷府衙请愿。好几百人,黑压压一片。县太爷也慌了手脚。宣布退堂,案件择日再审。
过一个月后,魏老总不死心,又拿出白花花的银子,贿赂县太爷,第二次开庭,韩大爷心身疲惫,就把这场官司交给了韩三爷打理。韩三爷的口才继承其母亲的血统。胆大心细,才思又特别敏捷。公堂之上慷慨陈诉。并称有证据掌握了魏老总所谓的地契是假的。并把证据递交上去。
县太爷一看,便以要核实证据为借口,暂时退堂,待日后再审。退堂后,县官与魏老总商量对策,县官的师爷狠狠的说:“魏老总,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此事好办,别看韩三爷找到所谓的证据,你让他永远消失不就好了吗。”魏老总说:“如何让他永久的消失。”县官的师爷阴测测的说,找个人出面,摆桌酒席,假作调和,酒桌之上用毒药把他要死不就得了吗”。
夏五月,韩三爷死在调和的酒桌上。这激起了韩大爷的愤慨,他通过明察暗访,掌握了魏老总的杀人证据。并上告到省城。县官一看情况不好,让魏老总先投他侄子的山寨避避风头,把西河滩地判给我韩家。判决如下,
第一、西河套韩家开垦的土地,一律归韩家所有,与魏家无关
第二、魏老总杀人证据确凿,现人在逃,官府正在捉拿,魏家需为韩三爷披麻戴孝,并赔偿一定补偿。
第三、补偿金额,双方协商,官府不再参与。
秋风五丈,西河套虽然是硕果累累,但韩大爷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父亲因韩三爷的死,也撒手人寰了。韩大爷把他们埋葬河套高岗上,让他们能看见西河套,能看到西河套的火红的高粱,金灿灿的玉米。韩大爷站在父亲的坟前,想自己也到了不惑之年,却反而走不出困惑,人为了什么,他开始懂事的时候,就听爸爸妈妈讲他们这一股韩,是如何被同族欺压,才被迫下关东,父辈是怎么的含辛茹苦,养大了六个儿郎,并打下了这一片事业,官司赢了,三弟却又走了。赢了官司,走了人,这究竟是输了?还是赢了?心身疲惫的他时不时抽几口大烟,他发现大烟真的能让疲惫的身体得到轻松。当时并他没有意识到大烟的害处,反而认为一种享受,韩三爷的死,他似乎看破了红尘,挣下万贯家财,不还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吗?行乐及时,抽吧!大烟带来精神上的快感,太美妙。后来,这代六个老爷加夫人,除韩三爷死了外,十一杆烟枪。渐渐的,开始入不抵出,开始变卖土地,维持开销。

韩家店后人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人在一起
风云七十多年的韩家店开始走下坡路。这时候,韩家店第三代少爷都渐次长大。虽然这代,光少爷就有二十二人之多。但只有韩大少爷到韩九少爷的前半生,才勉强见证韩家店的辉煌,其他正赶上韩家店衰退或者解体。这辈少爷也被后人称职为大爷、二爷……十六爷、(据说有个传统十六以后都叫作老爷。)当年和我爷爷结拜的就是这代的韩九少爷(后人也称之韩九爷)
大烟毁了韩家店,也差点毁了整个中华民族。偌大的韩家店,又经过一段时间,彻底的人去院空,只剩下老树乌鸦。慢慢的,连房屋都不存在了。
岁月的风沙,淹没韩家的辉煌。沧海桑田的时代,韩家店被夷为平地。人走他乡,连祖宗尸骨,也都迁走了。
解放的大潮席卷东北,魏老爷的土地都被土改。并定为了地主。韩家各股因祸得福,均定位贫农。新政府在韩家店遗址的西边约两里地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军马场,因此,此地得名为马场,再后来,九十年代,马场改名为总牛场。

本文作者韩家第五代女婿与妻子
岳父(韩家店第四代传人)活着的时候,每当讲起来这些,眼神里充满骄傲。虽然韩家店成为了历史。但在我的心里的分量,不亚于古代的“楼兰。”我总想把岳父讲给我的故事,插上翅膀,让它带我到韩家店遗址的上空,悼念一下。哪里有我爷爷留下的足迹,还有爷爷与韩九爷(韩家店第三代)义结金兰的荡气回肠。他们都是十屋这块土地留给后人的精彩。我用心把他珍藏。

韩家店后人们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海子的一首诗《重建家园》
在水上 放弃智慧 停止仰望长空
为了生存 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 来浇灌家园
生存无须洞察 大地自己呈现
用幸福也用痛苦 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放弃沉思和智慧
如果不能带来麦粒 请对诚实的大地 保持缄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风吹炊烟 果园就在身旁静静叫喊 “双手劳动 慰藉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