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上续
散文:《江山如画》
唐增虎
突然,一阵狂风大作,远处乌云密布,紫黄色的尘土与雨水,将大地与天空融为一体,风夹着细雨打在每个人的脸上,使人体味到了南国清新而又带着花香的感觉。当北方进入中秋时节后,已感到一丝寒意,而这南国之乡却是四季如春,风云多变,不一会便晴空万里、白云朵朵、阳光高照。参观紫砂壶工艺馆后,我们品尝了无锡名吃“酱排骨”、“太湖鱼”等,咸酣可口的美味,让人为之赞叹不已。‘锡都’为何叫无锡呢?原来,过去当地人为防止列强掠夺,发生战乱,对外宣传没有锡,后当作地名,它反映了人民保家卫国祈求和平的良好愿望。
我们乖车一路欣赏着沿途的风光,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名园:藕园,它是旧时浙江一官员,冲破封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与心爱之人白头到老的居所,是当时年青人为追求美满婚姻的榜样。这是一座三面环水的江南四合院,但各有洞天,穿过拱门进入前厅,错落有致的桌椅摆设,那是有讲究的,墙壁上用檀香木镶嵌着方圆玉石山水画,寓意深远,象征着主人的地位和喜好。正厅西侧有一院落,里面早已挤满了宾客,聆听姑苏评禅,未进门我就被那委婉动听的江南小调所吸引,快步踏进这古老的大厅,连忙入座,看到手持琵琶略显柔弱的美女,从樱桃小口中哼出的“太湖美”,让人如醉如痴、飘飘欲仙,又一曲梅花赞更使人激动万分、回味无穷。从会客庭特别设计的长方型窗口看去,每个方向都会是不同的画面。每一个角落都有主人巧妙的构思,在后院正中是一座黄山石筑起的假山,它建造的惟妙惟肖,上有山峰、下有石洞,可以攀登;与之一步之遥的石山后,在枝繁叶茂的树木环保中的抚琴园,是二位佳偶共叙知音的地方,据说厅旁的木围栏条凳,谁坐了谁就会一生幸福。在湖对面有一小客厅,是主人与朋友谈诗论画、下棋喝茶的好去处,坐在室内从特制的窗户向下望可以观看水中月光和鱼儿交欢,向远看,又能从朦胧的夜幕中窥视正在弹琴唱歌的美女,品茶谈笑中又能听到远处飘来的歌声,导游说:“‘水中望月,雾里看花’就是由此而来。”我们从水路坐小船而出。说到这南方的园林,它是历朝达官贵族、豪门富商以及文人墨客的住所,有的官场失意,有的告老还乡,有的寻求静谧,有的闲情逸致,有的金屋藏娇而建,还有的为谈诗论画而提供的场所,是一代名人留下的古迹,他们为逃避现实,把个人的聪明才智用在了构建世外乐园的地方,所以说:南国园林多,但没有一处相同,各有特色,主人的心并未置身世外,而是用写书、题诗、绘画这种方式,来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反映低层人民生活的背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典型的诗句;同时也对祖国的大好山河及风土人情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描述和赞美,为后人留下了令人惊叹和仰慕的文化遗产。观完了苏州人家,又来到江南古沙寒山寺,它对面的望江桥和枫桥,是诗人触景生情的真实写照,一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千古名句,让后人对它无限神往,桥下的小溪被树林掩映着,两岸布满野花小草,溪水清澈见底,微风吹过,平静的溪面就会荡起涟漪,阳光下,像鱼儿闪着金鳞在流动。寺中,有供奉的神仙,香烟缭绕、总有虔诚者在膜拜;一群僧侣在一位年长的主持带领下,在吟诗诵经做功课,据说:这些僧侣是佛学院的学生,并不是看破红尘皈依佛门,也不会只吃素不吃荤。再向前是碑文林立的石墙走廊,那里有许多名人的诗句,各种书法堪称宗师。在普明塔院,看到了优美高大的塔貌,它的身旁有一颗800年前的银杏树,这是当地一居民从远方购得而捐献的。尔后参观了珍珠苑,奔赴江南水乡:路直古镇,浏览了叶圣陶纪念馆、保圣寺、万盛米行、萧芳芳纪念馆。纵观古镇风貌,它展示了中国园林式建筑的风貌,那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有曲折密布的小径连接。这潺潺流水、小桥人家,它是现今保留完整的江南古镇之一。啊!苏州,多少风流才子、文人墨客为你留下了赞美的诗篇。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