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过中秋
(纪实散文)
作者:林奇

不觉间中秋佳节又临近了。月饼已在大街上、商场中、超市里,香气扑鼻地运转起来了,应节瓜果的清纯之香也混在饼香之中。走亲访友,赏月叹茶团聚,共度佳节。但时光逆转又令人回忆起往昔的沧桑岁月,忘不了那段岁月里的那一轮明月悬挂中天清辉远射。
那时的中秋时节,不单城市气氛特浓,就是农村也笼罩着这中华民族民间大节之气氛。省亲串友的自然有,过邻过舍闲谈的也有,有饼的农人那时是极少的,一般都是有钱人或有人在外工作的,或经商的人家,或有着富有亲戚的人家才会有月饼品尝,那时的月饼是昂贵品。
每到农历八月初,我母亲就着手准备一些番薯、芋头、甜薯、木薯、竹薯之类食品,为中秋团圆节备用。父亲一般会早早带回三封油纸筒装的月饼,每筒六只或五只,是单位分发的,也有亲友赠送的。若没有月饼就用拖罗饼或猪笼饼(小竹猪笼装的小面饼,做成小猪的形状)代替主食品月饼;父亲还会买回几小包豆类,如红豆、绿豆、赤小豆、红扁豆、黄豆、乌豆、豌豆。豌豆有红的、白的、黑的、黑白相间的、红白相间的。若遇上父亲出差或加班,母亲就与我们往大队的供销社买回月糕替代月饼用。堂亲的子弟们,乡亲邻里的孩子来我们家园子里赏中秋过节日,多穷也要准备充足食品,总要购进一些本地的和外地的柚子。一种叫沙田柚的柚子特别好味道,吃下清心润肺。又从商店买回红茶与绿茶,又在园子内采摘自家种的土茶,清洗晒干。各类茶叶都一一应用上。中秋夜月色朗朗也好,淡淡也罢,我们都吃得开心愉快。
小孩子中秋节这天日间一般都会在村边榕树下,有时也在被雨水冲刷而形成的凹陷路段里玩。这路段满是洁白的细沙末,形成了软绵绵一条3米多宽300多米长的天然古道,是当年小孩子们的乐园。我们姐弟三人常与邻居的孩子在里面玩,孩子里大部分是我家大门里的堂亲,大家一起乐融融地煮泥沙饭,用木枝围起小菜园子,画飞机大炮轮船,跳“飞机”,跳“大海”, 跳“弓”型的地图棋,最激烈的是“打尺”娱乐了。
“打尺”是用两条修好刨光的木棍(长的棍称长尺,短的棍称短尺),把短的放在一块木座或砖头座上,划好比赛的起点与终点,用长尺奋力去击打短尺,飞达的长度在地上作记录,谁远谁就赢了,飞出了界限终端线更劲水准更高!
小孩分开二组,每组由一个稍大的小孩担任指挥,两组人比赛,每人每次打出的长度都用长尺来量,待全部人打完后再计算各组的总分,一般都是三盘两胜或五盘三胜的传统做法。我一向力度大,总会把短尺打得远远的,胜多输少。打尺的娱乐为中秋佳节增添了欢乐气氛!
这时父亲、母亲、姐姐在家里劏鸡的劏鸡,切猪肉的切猪肉。洗果菜豆类的,有时堂婶、堂嫂、堂兄姐也来帮忙,分工合作。我与弟弟等小孩回到园子内筹划着月上柳梢头时的节目。
中秋晚饭,白切鸡、炒米粉丝或薯粉、鸡骨和五花猪肉炖饭豆汤、炒花生等都是主要菜色,也少不了酱油大鸡腿。
晚饭后,一家人都沐浴好,父母亲便把煲好或沏好的茶水盛放在圆桌上,也把饭豆糖水、绿豆糖水、赤小豆糖水及瓜果、花生、农家的土葡萄和主打食品月饼一一放好。小孩们在园内玩乐嘻笑,大人们在谈天说地,谈论年时气候……
待月亮出来了,升高了,明艳了,众人便把食品再次调放美观,把圆台移到园子的门口处朝着月亮,拱手膜拜三次,算是形式上的拜月了。拜月结束,众人先喝一碗糖水,喜欢喝哪一种糖水都可随意。几大煲糖水,任乡亲邻里亲人来品尝,茶水也充足,赏月食品也不少,在我家园子里大家举杯畅饮,品饼品果,一起赏月。侬儿们则这里一群那里一队的挥舞着灯笼、灯具在村庄各个角落捉迷藏、“打仗”,或者拿着“猪仔笼”装着干净的石子、木块、杂物玩起买大猪小猪的生意把戏;几个小朋友当起买方,几个小朋友当起卖方,两个小孩充当“猪中佬”,玩得很快乐。
月饼代表了月亮,人吃了月饼,有吉祥美好之意头。千辛万苦盼月饼,千变万化中秋夜。中秋又如一卷无穷尽的漫漫历史精彩画卷,在世界永恒铺展,穿越了千年的隧道,跨越时空在时代放光。
作者简介
林奇,中共党员;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员,湛江市作家协会会员,湛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在编在职在岗文化工作者,文艺部门科室主任。曾被广东省文学讲习所招收为学员;曾是最年轻的县级文代会代表;曾是县(市)级非遗专家组成员;曾任刊物副总编(执编)。上世纪1988年夏季开始发表作品于各地杂志、报刊、媒体。已在各级刊物、媒体、典籍等发表文艺作品约1400余篇(首、幅),有诗歌、散文多次获奖;有作品入选各级典籍和吴川县(市)志、市鉴中。
(图文供稿:林奇)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