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相聚与别离
今天我们在单位值班,下午看到有几个小孩子在操场上打球,虽然当时天空中下起了小雨,但他们配合默契,玩得可起劲了。看着他们天真无邪的表情,我不禁想起一首儿歌:“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个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友谊是一座连接心灵的桥梁,每个人都渴望交到好朋友。俄罗斯的诗人费德罗曾说:“朋友,每个人都想交,可真正的友谊却很罕见。”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真正交到良师益友,可以给我们带来激励、帮助和快乐,然而这种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们小时候在学校交朋友,往往想法很单纯,只要发现有玩得来、兴趣相投的同学,都可以成为好朋友。交到一个好朋友,好比是找到一个宝藏,每天上下学都可以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做作业、一起玩游戏,简直就是形影不离。
然而,出社会参加工作后,交朋友往往带有一种目的性,抱着“交友须胜己,似我不如无”的思想,总觉得交的朋友至少是对自己有利的人。如果没有利益链条,只是社会上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则不会与其接近,更谈不上交朋友。相反,如果对方有个一官半职或者有某项特权,则想方设法套近乎,结果交的许多都是酒肉朋友。相互之间,一旦没有利用价值,则会一脚踢开。
没有什么值得用心去赢取,除非欢笑和朋友的挚爱。友情是令人向往的,会交朋友的人是令人羡慕的。因为成功的85%在于交际,15%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人抬人,无价之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都希望与领导、同事保持近距离,并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人生就是这么怪,想得的得不到,不想得的反而来。有些朋友处着处着,没多久就处不下去了;有些领导同事寒暄、沟通着,突然变得冷淡了。有的由朋友变成了敌人、同事变成了对手,由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由相见恨晚到不如不见的大有人在。
当初好不容易建立的友谊,为何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呢?本来人性不同,人心各异,每个人经历不同,必然处事方式也有区别,而同事之间因工作而相聚,必然牵涉到目的利益范畴,有利益在,不可避免会引起纷争或矛盾,所以同事多半会变成竞争对手。朋友也是一样,没有利益来往可以做朋友,然而一旦有利益链条,如果分配不均,必然会动摇当初的承诺。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关系再好的朋友,如果彼此之间的缘分尽了,自会分离,再多的解释、再诚意的挽留,都是徒劳无益的。无论如何尽心尽力,可能都不被欣赏、认可,美好的情感、愉快的合作只能留在回忆之中。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产生一个“亡羊补牢”的想法,当对方远离自己,认为是自己用心不够,想追回拥抱却又不敢声张,于是尽其所能讨好之。明知此路不通,但是大家不撞南墙不回头。其实,回过头来一想,既然彼此之间已无话可谈、无情可言了,干嘛花力气去想念一个心已远离的人呢?我们只能把这段友情当作一种经历,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想哭就大哭一场吧,不妨一切出于自然,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讨好别人,不如取悦自己,尤其是人到中年,不必去讨好任何人,觉得与谁在一起舒服就跟与谁在一起,不必讨好、无须迎合,淡淡相处即可。不讨好就是不自取其辱,也是停止受累。我们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精彩,何必用热脸去碰人家的冷屁股呢?不妨用一颗浏览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与失、隐与显,都成了风景与风情。
有的情感是一见钟情,也有的日久生情。不管是哪一种情感,我们是真的爱了,就勇敢去追求,能否得到对方的真心,顺其自然,你真我也真,你假我转身。明知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是一条不归路,何必还义无反顾、一往情深?与其伤痕累累,不如及时止损。
人生交友都是一场又一场相遇,缘分来了,好好珍惜,缘分尽了,不要强留。这种交友过程,好比是两条线,有过交集,但马上成两条平行线,越走越远。遇见,都是一种缘分,既然阻挡不了与另一个人的相遇,也要坦然面对她的分离。
有人说:今日的离别是为了今后的相聚。暂时的分开,可以让我们更懂得珍惜。 重逢也罢,分开也罢;机缘也罢,巧合也好;幸福也好,痛苦也罢;逢场作戏也罢,真心爱过也好,不求轰轰烈烈,只求细水长流,等到老年的时候,还能够把那段情感经历放在彼此的心底,成了一段佳话,变成难忘的回忆则足矣!
作者 王剑 ,男,1976年生于蕲春,自幼爱好文学,曾参加湖北电大函授,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出社会参加工作后,主要从事通讯员工作,近年采写了大量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新闻报道,连续多年被评为黄冈日报社模范通讯员。在写新闻报道之余,还坚持写作散文随笔。去年以来,有不少的文章见诸报端。文字散见于《黄冈日报》《鄂 东晚报》等报刊。现为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