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宝 塔
宝塔是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建筑形制,而注入了中国文化色彩,成为一个地方地标性建筑,两千多年了,依然耸立在眼前,在脑海。无论是谁,每当看到家乡的宝塔,心里升起亲切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我第一次见到塔大约是六十年代末,我十岁的时候,从老家镇川坐公共车到黄陵投奔父亲路过延安,因为正是文革时期,从宣传画上看到过宝塔山延河桥。真正见到时,看到在山峁峁土台台上耸立着灰不溜秋的塔,心里想,这就是延安宝塔山?!显的贫瘠荒凉孤独,一点也没有画上好看。但它吸引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串联到此,红旗红袖章,一队队人流,一阵阵歌声,浩浩荡荡,沟道的风,脚底下的灰尘,到处黄土飞扬,辛苦劳累,遮挡不住革命的激情,队伍源源不断。
当时不懂,只把他作为革命的象征,毛主席在陕北十三年的见证,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期,著名的《论持久战》,指导中国的抗日战争;老三篇,巜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沁园春雪》诗;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任何时候读一读倍感亲切,指朋方向,受到鼓舞,后来多次往返,宝塔依然。
二零二一年建党一百周年,应邀参加金延安杯“百年辉煌,回望延安—百名诗人回延安”暨“首届金延安艺术节”,去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拜访了老革命家著名的诗人贺敬之,把他的《回延安》写成长卷,老先生签名,赠送给举办方,册页自己留作纪念。我的诗歌也荣获三等奖。参观了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对宝山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
延安宝塔山建于唐代,宋代范仲淹镇守延安,写下了《渔家傲、秋思》,留下摩崖石刻“先忧后乐”。使这座城市这座塔有了名气。刘志丹谢子长闹红,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八年,斯诺写下了《红星照耀中国》,延安成为世界名城。宝塔山延河水名闻天下。
延安宝塔,由佛教宝塔赋予了革命色彩和胜利的象征。
现在不同的是,延河上的桥多了,两岸楼房如春笋般屹立,山上的植被达到9o%,宝塔显得很精神,夜晚灯光闪烁,与楼群延河交相辉映,与大都市比,更有层次感!
后来我到富平上学插队参加工作,经常路过富平的上坡寺,寺庙已不复存在了,更没有香火,只有孤零零的宝塔屹立,遥望富平老城残破的望湖楼,偶尓有放羊的娃娃在玩耍。
有顺口溜“南门外稻子莲花,东门外杜村堡子千家万家,北门外水流桥上桥下,西门外上坡寺一座宝塔。”
而今的富平,荆家原黄帝铸九鼎的地方,杜村堡子,华朱原连成一片,石川河成了城中河,温泉河成了湿地公园,楼房林立,灯火辉煌。老城为全国独存的堑城,古朴厚重,望湖楼已经翻修,成为教育基地,西门外,道路四通八达,上坡寺塔,犹如一座灯塔。
八二年国庆节,我结婚后和爱人从富平到西安旅游,住在东八路最便宜的小旅馆,到兴庆公园一游,这可是李白醉酒写诗的地方,上大雁塔俯瞰西安市,大雁已飞去,我今来登塔。当时的大雁塔周围都是麦田,城墙护城河如同乡野,土里土气,秦岭就在眼前。而今的大雁塔,掩映在楼群中间,要想看到她的容颜,你得走到近前。也曾进入地宫,瞻仰佛顶骨舍利,並恭送我的书法作品《心经》。
大雁塔,由佛教宝塔又赋予了八百里秦川地标性建筑,在大唐长安繁华的都市里为候鸟导航的功能。
八十年代,法门寺塔的倒塌,地宫发现佛指舍利,一炮轰动了世界。
二零零五年,我带着父母去朝拜重新修好宝塔,皇家供奉的物品豪华稀罕,七层宝函金银玉质十分罕见,秘色瓷重现,武则天的裙裾依然,而展出的则是影骨。当时真正的骨指舍利还存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而要观瞻难上加难,要省长批字,五个厅局分管的五把钥匙到齐才能进入。我老伴调入省厅,她们总队负责此事,我有机缘进入参拜了三次,而每次都是长久的站在玻璃柜前,直到接待任务结束才依依不舍的离去。说明我与佛祖有缘。后来又去法门寺,舎利已入新建的佛塔地宫,我把自己的书法作品《心经》敬献给寺院。
九五年与朋友去五台山,第一见到塔院寺,塔如同巨大的白色宝瓶,与北京的白塔寺一模一样。
西藏青海内蒙古北京都有不同的白塔。曾与朋友到青海塔尔寺,一排排的白塔。亚东演唱的《白塔》高亢辽阔,唱进人心,如同一缕阳光射进原始森林。
也曾到过少林寺,最震撼的是塔林,多少高僧大德,修行一生,最后的归宿是高低不同,形状各异的宝塔
二零一二年组织参加浙大培训,去了西湖雷锋塔,曾在课本里学过鲁迅先生的《论雷锋塔的倒掉》,而今是重建之物,遥望宝俶塔。
二零一四年参加总行书法家协会在山西的成立大会及第一届理事会后,在朋友的陪同下参观了应县千年木塔,瞻仰了佛牙,那木塔全世界独一无二,没有一颗钉子,没有虫蛀,麻燕绕飞。这小小的麻燕功德无量,也成了佛。惊叹古人的技与艺,修身理佛的诚心诚意!可谓是:
应县木塔藏佛牙,
榫卯千年独奇葩。
麻燕绕飞几万圈,
神仙下凡护木塔。
我陪孙子去了苏州寒山寺朝拜,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日本影响很大,他们来中国,人人必须去朝拜。以诗印证:
大运河边寒山寺,
南来北往皆朝觐。
爱教发展两相宜,
和平钟声永长鸣。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想把俞越写的《枫桥夜泊》碑运回日本,在僧侣和人民群众努力下,终未能如愿。
我和老伴去东京旅游,浅草寺塔似乎是仿照寒山寺塔建造。陪孙子去北京市的潭柘寺,“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说明历史悠久。塔林形式多样。
陪孙子去上课,因环保废弃的北京市第二热电厂,现改造为运动场地,钢琴,大提琴,咖啡厅,茶馆等等设施,高高的烟囱还在。而隔墙就是天宁寺塔,是辽代十三层密檐式宝塔,有几千个风铃,风声乍起,铃声叮咚,朝阳或落日余晖中,光彩夺目。
宝塔,大都建造在重要的地理位置,除了为珍藏佛骨舍利外,还起着镇邪降魔的作用,战时也是天然的指挥所,钟声是号令,也是唤醒和坚定兵民战胜敌人的信心与决心!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宝,儒、道、释,佛教已经中国化,佛塔更是中国化象征,有着悠久的历史,形式丰富多彩,材质金银铜铁砖石木塔,大大小小,几乎县县都有佛塔。佛教讲爱国爱教,恰逢盛世,参观朝拜,也是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古朴典雅的佛塔也焕发了青春,显得稳重大气,虽然掩映在楼群之中,如同贵州万峰林的将军山,能镇得住,英雄没有老迈,英气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