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一生,爱鹤岗
(一)
栾 武 江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爱上鹤岗的呢?
细说起来,这话还真有些长啊......
1978年7月29日,我随父母迁居鹤岗。火车到站时,夜幕早已降临。我最先嗅到的,就是那股呛人的煤烟味。晚上,睡在大姑家的大铺炕上,倒是很温暖,却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早晨,大姑给我们做了大发糕,还有香喷喷的大碴粥,我也吃不下去,就出门逛街了。
当年,大姑家住老街基白求恩医院附近,那些低矮、破旧的平房,参差不齐的板障子,还有空气中弥漫着的煤烟味,我怎么看着都觉得不舒服。心里就想,这儿可比我山东老家差远了,我怎么就到这么个鬼地方呢?

可是,我这是没法选择的。当年,父亲在鹤岗矿务局兴山煤矿工作,母亲在山东老家务农,两人分居多年。父亲心疼母亲,就托人把我们迁到鹤岗。但直到一年多之后,父亲的单位才在兴山区育红中学附近给我们安排了住房。虽说那是一个只有31.8平方米的老少屋,可母亲却很知足,她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给了她一个完整的家!
那时候,大哥已经上班了,他说自己不喜欢读书,就供我念书吧。可是,我的求学经历却总是那么不顺利。不是我不努力,只是我比较偏科,对语文情有独钟,对数学却不感兴趣,这导致我在后来的中考、高考中多次败北。为了支持我继续复读,父亲戒了烟酒,工余时间去扒桦树皮、捡煤渣,贴补家用。母亲则是把本应自己享用的牛奶和鸡蛋分给了我......

1987年9月,当我如愿以偿地考上大学的时候,我该是多么高兴啊。可是,我没有,却是非常的平静。那天中午,在鹤岗一中校园里,那棵大杨树下,我用1元钱买了4个素馅的包子,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吃下去,就算是对自己的奖励吧。禁不住,我的眼泪流下来了。因为,我深深地明白,父亲、母亲之所以含辛茹苦地供我上学念书,就是希望我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家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现在,他们的,也是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作者简介: 栾武江,黑龙江鹤岗人,中共党员,政府公务人员、史志学者、摄影师、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作家》、《中国报告文学》签约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获得国家级征文金奖9项。2006年2008年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荣誉称号;书香之家:2018年10月,荣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第三届“书香之家"荣誉称号;2019年4月23日,荣获中央宣传部授予的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荣誉称号。
主播简介: 灵感,企业退休干部,喜爱诵读和文学,市图书馆优秀志愿者,多家平台主播。愿用有声的文字传递正能量和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