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 徒
文/魏月星(江苏)
八四年刚过完年,一向在采石场干活的他,已满二十三岁。便决定开年不想去采石场;觉得太苦、太累!再干下去没多大出息,想另谋职业学点手艺本领。
邻居家的小伙伴说:“现在大队鞋厂正招学徒工,想不想去啊!”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来到了鞋厂,厂长客气地接待了他,询问了详情!是来招工。

由于当时改革开放以形成常态化,很多师傅都外出挣高工资。鞋厂面临着严重的缺员困境,决定新招收一批徒工,才能完成鞋子的出产指标。于是厂长便开了个简单的会议,要求每位员工要安份守自地工作。不要被外面高工资吸引鼓吹!并讲,"我们是十几年的集体老厂,外面厂全是个体户,没有什么福利待遇的,”“你们干到年底,厂里每月会发放养老金的。”然后让徒工们站成一排,厂长点名请各位师傅把徒工领走,并说,“以后他们就是你们的师傅,学好手艺是你们一辈子的饭碗,不愁今后娶不到老婆啦!”听似简单的话语,却意味深长!心想如学不好手艺,人家也会笑话的。
同去有十几个学徒工,都是小伙子,有的年龄比较小,学校刚毕业的。而他属于大龄青年,为此他也是有点胆忧的小心翼翼,毕竟是他人生中的转折大事。
头一天师傅就让他坐冷板凳,观看师傅怎样做鞋,下班回家腰酸背疼的屁股不适应。第二天先开始学磨刀,只磨刀看似简单,可是一门技术活计。刀刃在刀砖石上磨手要放平,要求磨得薄而锋利,才能削得开皮革。稍竖高一点磨的速度快也容易钝,师傅削皮会很吃力,搞不好也会被挨骂!当然磨刀不是一二天功夫。第三天,师傅教鞋帮里怎么刷浆糊,要求浆糊刷的薄而匀称,刷多了会粘在楦头上,取不了楦头。师傅一遍说一遍教,然后学钳帮钉钉子,刚开始手不听使唤,按不住皮面。都是师傅预先做了一半,空点让徒工慢慢学。就这样有耐心的师傅也好,没耐心的师傅直接就会骂“木熊”怎不开窍呢!然而有些师傅会拿你开心。他们嘴里叼着烟斜眯着眼,说着调皮刺骨的嘲笑话,可能又是个“抓周老瘫断不了奶。”意思是要学一年不一定学会,然后有的人会笑的前俯后仰!

在皮鞋厂凭手艺吃饭,手艺好的师傅受人尊敬,没人敢欺负。手艺差点师傅会被人讽刺挖苦的,连徒工也看不起!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就必须努力学好手艺才可能有生存机会!而且他们除了每天干活,就是天南地北地瞎嚼舌根,吵吵闹闹以成了习惯性的。但从不记仇,也许这就是皮鞋师傅的特点吧!
他们没有烦恼,每天过着开心乐味的日子。但也有不如意的事,如师傅一票鞋子交不了手,收发师傅稍有不顺眼的,会在收发间里喊某某人的名字,嘴上说着,“这不好,那不好,拿回反工”的话。那就糟糕了,特别是半铫子师傅弄不好也要拆鞋子,有时三拆二拆就要赔钱。所以师傅带徒工是很严谨,脾气暴躁的师傅会骂骂咧咧“小狗日的”甚至会脚踢徒工的,都纯属正常,这叫严师出高徒!很多徒工因受不了气就半途而废不干了。唯有脸皮厚的、会拍马屁精的人,经常买点香烟给师傅抽抽,师傅也会谅解些!聪明懂事的徒工就不同了,总是早晨比师傅早一步上班。把今天用的刀磨快,鞋线用黄蜡蜡好。然后还比试谁的绵线蜡的细而坚,像细挂面一根根的笔直。然后看师傅怎样用锥子“缝圈,”那蜡好线再师傅手里就如神鞭一样摔的“叭叭”地作响,缝的又齐又密如米粒好看。让你看得眼花缭乱,简直就是奇迹!而到了徒工的手里连锥子还扎不稳,弄不好也拆断锥子。
在漫长的学徒期间,徒工在厂里上班一般是不开工资的,只有满师后,自己能做了,才会有多劳多得的报酬。聪明的徒工三个月就可以了,笨一点的要六个月,实在笨的要学一年多才能满师。但满师后的徒工不一定能单做,会面临许多坎坷问题。就需要师傅帶着做,就看你和师傅的交情如何?有头脑灵活的徒工立马会跳槽,外面的个体户质量没那么严,也是很吃香的。
而事有原违,八五年后到八六年之间。原本大集体鞋厂,逐渐被个体户冲垮,面临着倒闭,连师傅都出来挣高工资啦!很快属于镇江市管辖的丹徒、丹阳形成了皮鞋之乡,有本事的人也跨省做皮鞋。
第二年原本在鞋厂的他和几个同伴,面临着失业,刚巧另村的一个老板有一批皮鞋业务。需要找几位师傅到他那里做,他们当然高兴地去啦!也是第一次享受着做师傅滋味,并且还有了属于自已的徒工,师徒之间融合的非常好!

随着形势的发展,由原来老鞋厂学的手工皮底皮跟上线鞋,改为粘胶鞋。但原理是一样的,粘胶鞋简单一些,出手快,挣的钱还多。而手工鞋比较笨拙耐穿,胶粘鞋显得更玲珑美观,深受美女们喜爱。
遗憾的是本不吃烟的他,被本村的一个师傅教会了抽烟的坏毛病,而且一抽就是一辈子。
并且在这里,他也遇上了一个美丽心动的女孩,也是他一生中的初恋。

也许是他的一厢情愿,可人家女孩根本没有看中他,因为他并不优秀!
在羞涩中的他,跟着老板远走兰州去做皮鞋。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他与她再次相遇的路上,她笑着对他说,“以结婚了!”(图片选自网络)

姓名:魏月星,笔名云中月,63年出生,江苏镇江新区大港人。爱好诗词,曾是诗词学会会员,有作品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