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荫山房游记
今年大年初二,南国的广州阳光明媚,花团锦簇,正是出游的好日子。女儿女婿带我们去余荫山房游玩。
余荫山房,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北大街,是广东省四大名园之一,国家4a级景区。它是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邬彬父子三人都是举人,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折桂”的美名。“余荫”是取祖先庇佑之意。
我们一下车,就被一阵阵铿锵有力的鼓点吸引住了,原来是一群少年在园门口舞龙。这些舞龙少年技艺非常娴熟:龙身轻盈,飞舞翻腾,高昂的龙头绕着门口的石柱频频点头,向人们恭贺新春。这里就是余荫山房新修的牌坊大门,这座大门采用飞檐斗拱设计,气势宏伟,美观大气。络绎的游客纷纷从大门涌入园内。
入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祠堂——潜居邬公祠和善言邬公祠,分别是园主邬彬为祖父和父亲修建的祠堂,都建造得十分气派。潜居邬公祠前面有一颗玉兰春,据说是园主邬彬亲自种的,我们正遇上玉兰绽放,或粉或白,朵朵高洁华贵,娇艳无比。正如诗中云:“花如出水青莲袅,色比连天白雪皑。”另一座善言邬公祠以黑色为主基调,建筑凝重,外观庄严,有着浓厚的岭南宗族文化色彩,祠堂依次布局为门厅—中堂—寝堂。中堂是宗族的议事厅,寝堂本为安放祖先神位之所,现开辟为学童开笔场所,供奉着万世师表孔子像。坐在古色古香的书桌前,我们仿佛也成了古时的一枚学童,跟着私塾先生念着“人之初,性本善……”
参观完两座祠堂,我们来到余荫山房景区的核心——余荫园,广州最富盛名的岭南园林。园子不大,占地大约1600平方米,园子二门上刻着一副点题对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就是它最精妙的写照吧。园内绿树成荫,夹墙翠竹,荫凉幽静,尽显“余荫”意境。园中一座廊桥,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浣红跨绿桥,把余荫园分成东西两部分。走在廊桥上,环顾周围:亭台楼阁,堂殿轩榭,假山流水,奇花异草,应有尽有。桥下树荫照水,红鲤嬉戏,让人目不暇接。跨过廊桥,我们移步园中主体建筑深柳堂,它是园主人的会客之所,我拍下了堂前的一副对联:鸿爪为谁忙,忍抛故里园林,春花几度,秋花几度;蜗居容我寄,愿集名流笠屐,旧再同来,今再重来。我不太懂其深意,可能道出了邬园主的造园心声和广结朋友的心愿吧。进入堂内,感觉自己就像当年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满堂珍品,眼睛不知先看哪件:其中两组精美绝伦的木雕挂落,“松鹤延年”和“松鼠菩提”,雕刻得栩栩如生,每根松针都清晰可见,栖息在松树上的仙鹤更是形态各异;还有三十二幅桃木扇画,清代名家书画手迹,真让我们大饱眼福;尤其珍贵的是堂屋左边墙面上镶着“咸丰帝圣旨刻匾”,记录了咸丰皇帝诰赠园主祖父,父亲及本人为通奉大夫,诰赠园主祖母,母亲及妻子为夫人的荣誉。“深柳藏珍”真是名不虚传!
随后,我们来到更有趣的卧瓢庐。这里是园主供宾客休息之所,室内没有深柳堂的华丽,但窗户设计独具匠心,特别是“四时窗”更是绝妙,主人在窗户上装了小机关,运用玻璃色彩的变化,为园子构出岭南难得一见的秋冬景致。只要透过蓝白相间的单层玻璃,窗外的假山,屋顶上会有一层白霜,而透过双层玻璃,则会看到满园绿叶变成了红叶,层林尽染……邬园主实在是大雅之人。
还有玲珑水榭,临池别馆,瑜园等,都是各有特色,美不胜收。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能一一细看,期待下次重游。
余荫山房,虽然名字这么低调朴素,却是内涵丰富,魅力无穷啊!
作者 繁星一颗,实名樊美娜,一个喜欢文字的家庭妇女,在变老的路上重拾少年时的爱好,充实过好余生的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