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江披锦绣 滨海展风采
(组诗·八首)
作者:林奇(吴川)

1、鉴江,我们的母亲河
也许母亲河的深邃
自然勾起我的沉思
也许母亲河的澎湃
自然激发我的畅想
我投入了鉴江的怀抱
像闯进了童年的摇篮
刘猛将军治蝗
已过千年
林召棠状元挥笔
早是雄篇
天之远远
地之茫茫
海之深深
江之澈澈
旧时,今时
名仕,凡夫
在鉴江面前映照
胸怀的广度与深度
倾刻变得如此坦荡而明亮
2、奔向浩瀚南海
南海之滨粤西
那里有我的故乡——吴川
儿时的我却全然不知
大海到底是怎么的模样
那时不敢在海浪里冲刺
更不敢在大海里畅游
大海离我出生的村子——
那面朝鉴江背靠大岭的山水之庄
却被那——
一丘丘的田地一望望的乡野
而把大海阻隔了
爬上山攀上树或从屋顶上远望
一样看不到那奔腾不息的大海
弯曲的山野之路
茂密的草地或洁白的沙洲
令乡人只能望洋兴叹
徒步或骑自行车赶往远远的海岸边
如今时代变迁日新月异
硬底化大道直奔到湛蓝的大海边
面对着蓝色深奥的南海
心潮起浪花久久不平静
在滔滔的阵阵的海浪中
青春激情将思想燃烧
一排排的诗句
一行行的文字
渲染着大海
渲染着蓝天
渲染着未来
看着雪白的晶莹的鉴江之水
奔泻下南海后的激烈拥抱
我的心飞向了朝阳升起的远方……
3、吴川年例
一年一例 一个村庄一道风景
自古与春节、元宵一路走来
清苦的年代省亲去
今天走在旧时的乡道里
探索,寻味
回忆,回味
仍隐约浮现
那年那月那日的尘封往事
像打翻了陈年老烈酒,老酒气扑面而来
年例像春天中芬芳的花朵
年例像夏天中青翠的竹叶
年例像秋天中熟透的果子
盛行在华夏的南方
南方的粤西——吴川
周年灌满了年例的声响与脚步
农历里吴川民间的诞期上演年例的旋律
写在人们的笑脸上
月月都熄不灭,点起年例的旺火
这村的年例过了那村的年例又起
厨师和劳工的身姿
宛如水银泻落大地的轻盈
与炉火一起跳动跳跃
村民的欢笑声里
笑成一条河流飞溅起的浪花
热情的主人L来笑迎
一队队一群群的走亲串客,一族族的人
跟年例握手
跟民俗握手
年例,炸响的阵阵鞭炮声、烟花声
擂响的阵阵鼓点声
敲响的阵阵锣钹声
舞狮舞龙的嘻呵声
家家户户音响传出的时代曲、粤曲
在乡间的每一角落里激荡
荡起浓烈的节日气氛与情谊
粤剧、电影、轻音乐、木偶戏的声响
年例的风俗
年例的力量
播向蓝天渗入大地
在农历固定的吉日里
或是村庄开基的日子
或是历史上的例期
或是意味深长的纪念日
年例在历史洪流中演变
年例的火把燃烧得红红火火
红遍了南粤的天空,照亮了粤西的圣地
永恒放射出一轮又一轮
民俗文化的光芒、光幻
小孩子们欢奔活泼在村头巷尾
调皮的家狗也摆弄着尾巴
在村口村道跑来跑去
好似在代主人,恭迎引领
涌来的宾客与车群
帐蓬遍地舒展,像快速林生长起来
林林总总的食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好似都在攀比身价
正在大厨小师的手里化作人间
一道道动人诱人的美味佳淆
款款年例菜式的浓香扑面蒸腾
袅袅娜娜地向着天野扩散
主人与宾客频频杯举
祝词连发与觥筹交错的惬意
满锅满钵满碟满碗,全是味蕾的享受
滋补的劲汤,醇香的美酒
是年例的特写
是年例的力度
是年例的高潮与高度
是生活的高质与高歌
4、梅菉关岳古庙
梅菉关岳古庙扬青史
雄立在鉴江之东古镇之中
汉文宋诗缅古人
青山依旧,朝晖无限
“汉宋贞忠留万古,
英灵遗像仰千秋。”
雕龙画栋
一砖一瓦一石一木
见证了春秋功过
见证了永不老去的歌
古柱坚挺凝固成历史的永恒风采
古庙前“古钓鱼台”的历史
仿佛重现了数百年前的段段故事
预昭着数百年后的首首优美诗篇与幅幅生动画卷
金龙、黄龙、青龙瓷雕,栩栩如生
浩大深厚的庙堂
似高贵森严的殿堂
清光绪的一把青龙宝刀,高高竖立
让人永远深思永远回味
四百余年的庙墙,深沉厚浑
重重而甸甸
令人思古连连
“汉宋天柱”古匾,古梁支撑
使人深感庙宇历史价值的份量
“作圣后文宣宫墙数仞,
为神先武穆庙食千秋。”
镇历庙史,历历在目
隐隐回响,灼灼催人
久久寻味,长长放光
鉴江上永远荡漾着层层粼粼的金光……
5、吴川飘色
来源古代 深化现代
过长江跨黄河
三度首都大汇演
八度香港大献艺
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晶
东方隐蔽的艺术
令世界“吃惊”
远望 近看
高高飘荡的不是“木偶”
也不是塑像
而是“手舞足蹈”的“侬儿”
昂昂而起的飘色哟
聚集了各款式的“眼球”
飘色飘荡惹人醉
飘色飘出吴川人的智慧
飘色飘出吴川人的风采
飘色飘出吴川大地的兴旺
6、走进鸡行街
卖鸡项儿哟,卖大剦鸡哟,卖鸡公仔哟,卖老鸡乸哟
叫卖声回响在鸡行街的空气中
这一笼,那一笼
这一筐,那一筐
这一撮,那一撮
街头在正北,街尾在正西
街型“L”状
左右两边,对开摆卖着活生生的鸡群
街的对向屋檐之下
热闹着专业的叫卖与叫买之声
一行行红砖直板板地
铺在昔日的鸡行街的路面上
红彤彤,倍感喜悦
马车跑过,路人行过
官轿蹚过,民椅经过
关岳古庙、东西二土地社依然雄盘稳踞
“革命时期”水上交通联络站遗址与碑
仍在沐浴风雨阳光
这街这行(巷)历史的印记
永留梅菉土地上,铭写吴川志书里
寻着远循的叫卖声
这声叫起那声又来……
叫出了文化名人
叫出了革命英雄
叫出了行行业业精英
我好奇走进了古鸡行街
新屋与旧舍相间而居
鸡的买卖早已成渐行渐远的记忆
唯见民间手工艺绽放出浓厚气氛
纸手艺、布手艺、竹手艺
依然灿烂盛开,默然发扬光大
我再次走进鸡行街
站在鸡行街文化广场上
晚霞余晖洒落在古行里窗台上
锣鼓演练声,又响起
舞台上,大戏班即将开演……
7、粉汤行(巷)探幽
热气蒸腾 香气沸腾
卖粉汤,买粉汤
品粉汤,乐粉汤
在那饥渴交加的旧社会
在那物质贫乏的时光里
那一碗碗鲜美白嫩的爽滑可口的粉汤
那一碗碗飘荡着五花肉片和着葱花香味的粉汤
是那时梅菉人的高级向往
粉汤行巷的历史一直写着民间美食的传奇
也写着古行巷的风雨飘摇与幸福阳光
古典而经典的土美食河粉
工艺与传奇,历史与份量
粉皮,吴川古老的美食品牌
往昔粉汤行里主食材
岁月虽远去,粉汤仍飘香
粉汤行在释放出唏呵的光华
粉汤行传递着历史承载着未来
映现鉴江之泮梅菉古镇的光辉岁月与灿烂明天
访古探幽,开启时代之光亮
粉汤行,见证了吴川米粉、河粉的火红历程
8、回眸铁街
打铁街 打铁匠
叮叮当当,回响
岁月的流逝
往日的繁荣景象
在这一刻回眸
我,亲临打铁街
荡起浓浓的遐思
那一丝丝的回音,和应
那一点点的铁火光,恍动
那一炉炉的热火气,升发
都在这一瞬的历史回眸中
凝炼凝固,回味回赏
激活激荡……
铁街,一切依然
后人在繁衍
只是少了往昔的打铁声响与喧嚣
只是红砖街面覆盖了一层混凝土
只是打铁噌噌声此起彼伏皆远去
铁器皿在烈火中滚烫在烈火中炼造
买卖情结浓缩在老梅菉民间的印迹里
从铁街走出的梅菉仔、梅菉姑姐
那个天真活泼的小孩“白猪仔”
已驾起奔驰、宝马、宾利
在时潮里一展风采……
铁街人,在梅菉古老的土地上
不停修剪衍化
(附注:林奇,于2016年7月28、29、30日创作并精修上述组诗。其中,第一、二首诗在《湛江日报》等刊物发表并获湛江日报社征文二等奖;其余的六首诗都分别在《湛江日报》、《比干文化》、《鉴水流金》等刊物发表。)

作者简介
林奇,中共党员;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员,湛江市作家协会会员,湛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在编在职在岗文化工作者,文艺部门科室主任。曾被广东省文学讲习所招收为学员;曾是最年轻的县级文代会代表;曾是县(市)级非遗专家组成员;曾任刊物副总编(执编)。上世纪1988年夏季开始发表作品于各地杂志、报刊、媒体。已在各级刊物、媒体、典籍等发表文艺作品约1400余篇(首、幅),有诗歌、散文多次获奖;有作品入选各级典籍和吴川县(市)志、市鉴中。
(图文供稿:林奇)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