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谨以此文致我的家乡小城洪泽
邵顺贵
有一座小城
淮水向她走来长江向她走来
黄河不远万里带着一身的仆仆风尘
她的一言她的一行
都熏染于三江圣水的高屋建瓴
百座湖心岛诠释着昨夜星辰昨夜风
千亩荷花塘水光潋滟晴方好
万顷芦苇荡
芦花飞与阳春白雪天涯共此时
她左揽白马湖的雄鸡三唱
右携泊于悬湖中的万古高风
她是一座水韵天成的小城
这片土地上禹王的足迹一如
当年明月
盛名于天下的老子山
为大运河百里画廊画上了
圆满的句号
梅堤上的每一朵梅都漾着
近二千年的涟漪
打开地图
在江淮平原上有一个醒目的名字
打开夜空
洪泽作为淮上明珠
在时代的画卷上熠熠生辉
从1956年由一个小渔村设县
到2016年撤县设区
因湖而名的洪泽
已傲娇地走过一甲子的水墨年华
从2016到2024
她又上了一个春风铺就的新台阶
水乡的洪泽啊
春风每翻过一个浪尖
就得在波谷里小憩片刻
风儿醉了醉在这人间天堂之中
这块土地海拔仅7到8米
如果大海是囗井
她就是井沿
海水曾倒灌于此
不 那是游子叶落归根的寻觅
她很低
大海涌起的每一朵浪花
对于她的子民那就是春潮
她是一枚沧海遗珠
当桨涛哼起了水的童谣
那渔舟也唱晚
当葡萄以一双明眸善睐着稻花香
那耸入云端的高原就是她的
天下粮仓
她是一座怡人宜居的小城
“脏”“乱”“差”
在此荡然无存
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
无一不被誉为有机绿色无公害
幼有所抚老有所养已完全覆盖全区
她虽不是天空之城
但升腾自悬湖的每一朵彩云
无一不曾留下星星的吻痕
以中国之大
其境内的白马湖
自古就是南船北马的驿站
如果水网是她的面纱
那么宁连高速
在建的高铁
以及环伺周边的多条通衢
就是她崛起的飘带
寒冰是尚未扬起的春帆
落叶是秋在启航
这是一片热血的土地
博动着多少颗悠悠我心
这是总理的故乡
春光之外
这片土地上充满了希望
她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她有着广袤的平原
哦
她把山都当风筝放了
她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锦瑟
她有近37万根
心弦
后记 :昨日下午应淮安市洪泽区作协陈传银潘桂二君之邀,写一首推介洪泽的诗歌,因白天忙于奔波,唯依托于夜晚。我把窗打开,让星光在手机屏上书写,我只负责署上我的名字。
人生的左岸
一一古堰梅堤纪行
邵顺贵
梅林在大堤的西侧
从东边的坡底向堤顶行进时
我已于心中对她充满仰望
鸟儿飞个三五十米就得停上一会儿
啄开缠在翅膀上的一缕缕梅香
春云许是人们用一缕梅香
放飞的风筝
此刻
梅林正淹没在春光中
古堰梅堤因四季有繁花而变得
古色古香
梅若于春雨中沐浴
春风将为她一件件地脱下花衣
摇曳的梅像醉了酒的贵妃
无论你南来还是北往
梅堤都是你人生的左岸
在月光围成的纱幔里
梅有一盏烛影摇红的心灯
正如朝阳升起时会吐出万道霞光
梅怒放时也吐出了春天的蕊
层层叠叠由低渐高
一株梅就是一座红楼
有修竹相守有杨柳作伴
挥别了夕阳还有明月晚回舟
我看到
一湖碧水正向花海里缓缓地流
弯弯曲曲的梅堤
其情结
世人只能解开一半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中
第一行是梅香
后记 : 应淮安市洪泽区作协之邀,与陈传银、陈幼实、潘桂及一众友人春游古堰梅堤。
春 花
花儿深知春日苦短
将绽放的速度提至极致后
与风风雨雨擦出了火花
于是春色中
姹紫之外还有嫣红
那些白色的花
是开在春风里的凡人微光
当花蕾步入豆蔻年华
风若将她的裙褀撩高了
雨就将长裙淋湿
让其曳地
花瓣将蕊隔成了无数个小迷宫
哪怕一缕心忧落入花蕊
也会被幻作千愁
摇曳的花
是想拾起凌乱的身影
花香是花儿的叹息
瓣与瓣之间空无一物
当花瓣凋尽
此刻
花之心愈发无疆
她连梦呓也用唇语
一一并致刘芳
樱花
连肤色也如此之青
可以想见其青眼之青
其白如果是共白头的相守
那么其青就是共青丝的浪漫
西马拉雅就岀自她的襁褓
她不开囗则已
一开口便是山呼海啸
瓣尖的豁口
哦
她连梦呓也用唇语
其香生成了浩荡的春风
花谢
是天空在下一场彩色的雪
从我们的颊边飘过时
赠之以一个又一个飞天之吻
从孩提时代到至老
她都满脸红晕
她的长情可共地老天荒
与樱花相约
可她发给我们的位置
却被吹散在春风里
明明是单瓣的她
在世人眼里却幻作了复瓣
错失了她
岂不是由一场空变成了两场空
注 : 樱花产自环西马拉雅地带,别称“青肤樱”,瓣尖的豁口是其区别于其它花卉的明显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