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化雨 枯木逢春
(外一篇)
作者:谭春燕
“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王勃在《春游》中将雨比作成泪。有人认为,这清风化成的雨,是逝去的亲朋好友思念至极而流下的泪;有人猜想,这是烈士们看到今日中国发展喜极而泣;也有人觉得,他们趁乌云遮蔽太阳之时来人间偷偷看一眼心中牵挂之人,方能止泪“拨开云雾见天晴”;……春雨蕴藏的情感丰富多样,既包含“每逢佳节倍思亲”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烈士们的怀念,又传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希冀期盼。
春雨柔和绵长,细腻清凉。它将天空与土地间连接形成缥缈的云雾纱帘,如同搭建起沟通阴阳两个世间的桥梁,传递感恩与敬意,表达缅怀崇敬之情。当雨过天晴,我再次踏上通往韶关烈士陵园之路,跨越层层阶梯,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仰头观望,此碑挺拔屹立,高大恢宏,庄严肃穆,仿佛烈士们就在身旁,默默守护着这一方净土。我们缅怀先烈,并献上鲜花,以表诚挚的敬意;希望雨露可以代为传递,让烈士们知道,即使他们的名字鲜为人知,但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无数人将此铭记于心。烈士们在革命中无私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有了如今富强和平的中国,我们应心怀感恩、心存敬意。回想起林觉民烈士的遗书,即情书《与妻书》;他说,这世间本无鬼神魂魄之说,可是他又多希望自己能化作鬼魂陪伴在妻女身旁。烈士们以大局为重,心怀天下,可谓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令无数人肃然起敬。
纪念烈士义不容辞,思念故人理之当然。当在雨幕中漫步,徐徐微风轻抚,绵绵细雨飘过,它们接连不断将上万人的浓浓思念汇聚,一同传递到远方迷雾中的青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中“断魂”一词,顾名思义,是指春雨到来之际,思念故人,深感孤寂悲哀,失魂落魄。每逢清明,人们沉浸在思念中伤心至极,痛苦不已。逝去之人便将美好寓意寄予雨中,借助清风传达。在春雨的陪伴下,伤心不已的人们,心灵得到洗涤,伤痕得以冲淡,逐渐走出乌云下的阴霾,焕发蓬勃生机。古人言:“病树前头万木春”,不诚欺我。后来的他们,也许会穿着新衣,在绿坪上肆意奔跑,追逐不远处的彩色风筝;当感到疲倦时,便在附近的秋千上休憩,观赏远方美景;或者摘取河畔的柳枝,做成头饰,增添一抹独属于春天的绿意。也可泡一壶绿茶,高哼一曲,与同伴闲聊下棋,好不悠闲自在。
清风化雨,枯木逢春;我们当缅怀先烈,见贤思齐,弘扬“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烈士精神;同时怀揣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路看尽长安花”的生活态度迎接美好未来。
春雨润世,警钟长鸣
我漫步于校园樱花小道上,春雨不约而来,缠缠绵绵,无声无息;它滴入花蕊,淌过花间,落于新枝,滑在花瓣儿尖上。我撑着绿伞,抬眸欣赏着如丝般的春雨,悄然感受泥土的气息,思绪逐渐放空。
春雨孕育着万物,赋予自然生机与希望。然而,今春的雨幕中,却隐匿着丝丝不易察觉的阴霾——河北杀人事件、315 打假事件层出不起,如警钟声声,震醒世人。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诸多诗句寄托着春天的美好与奇妙,春天的来临寓意着为我们带来宁静与美好,惬意与静谧。然而,河北杀人事件的报道却让我们感慨万千、痛心不已。一个豆蔻年华的男孩生命消逝,如春花般凋零,一个家庭的幸福,在春天到来之际便消失无影。这不得不让我们深刻反思,当今社会的教育本质。同时,这也警示着我们,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要时刻关心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以及心理教育,及时引导并共同营造一个有爱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温暖的春雨中安心生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觉醒来,河北事件还未落幕,随之而来的是315 打假事件,又一次引起全国轰动。
315 打假事件犹如春雨中的浊泥,污染了生活的清泉。食品安全如诗中韵律,不容错乱。“炸鸡店环境卫生令人担忧,奶茶界的奶茶质量无法保障,水果界的果盘水果腐烂”等现象,无一不在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被假冒伪劣产品所蒙蔽。我们当以诗意之眼,洞察世间万象,守护生活的诗意与纯粹。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它关乎着百姓们的健康,影响人民的寿命,我们怎能选择忽视和轻易原谅。与此同时,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春雨润心,诗意萌动。我们在这场春雨中漫步,赏樱花飘落,看蝶虫飞舞,感慨世界的变化万千。面对世间千奇百怪的问卷,我们应当以心为笔,为单调的生活增添一份春天的善意,描绘一幅岁月静好的春景图。让警钟长鸣,让春雨洗净尘世的污浊,让世界在诗意中绽放无限光彩。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