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上的抑扬
----《道德经》启示录之三十六
作者:焦仕启
经文诠释:
老子《道德经》上篇--道经。
第36章原文:将欲歙(xi:一声)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36章译文:想要收拢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让它强大;想要废除它,必先推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是一种微妙高明的道理;柔能胜刚;鱼儿不能离开池渊,国家的利器不可以轻易向人展示。
思绪流萤:
老子曰:“将欲歙(xi:一声)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这是说世间万事万物都隐藏着“欲取之、必予之”、“欲强悍、先柔弱”等先抑后扬的道理,而本文述及的“抑扬”,是谓事物规律和引深的感悟话题。
唐代的庄若讷在《湘灵鼓瑟》诗中道:“帝子鸣金瑟,馀声自抑扬”;“抑扬”,本意指音量高低或节奏大小,也引深为处世态度的进退屈伸,或与时抑扬的浮沉等,还指褒贬人的评议,如“外相抑扬,内相附会”,或指文章的起伏,辞旨抑扬,悲而不伤。
如宋代的张戎在《岁寒堂诗话》中曰:“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欲扬先抑的“抑”,指按下、贬低;而“扬”,是指褒扬、抬高;人们写文章时,想褒扬某个人物时,常用此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状,造成鲜明对比,也易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生中的欲扬先抑,常指控制或放纵感情,以及劣势或优势;比如,《战国策》中有“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说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挑剔待遇、发牢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可他却能为孟尝君经营“三窟”,显示出这方面的非凡才能,这便是一个人在自己优劣势中体现出的抑扬状态。
自然界里,也有生命的抑扬道理;比如,在风尘弥漫的路旁,鲜花依然绽放;荒凉贫瘠的山冈石缝里,仍可见到野草的顽强生长;大雨倾斜时,路上到处泥泞,可路边的树木却越发的精神抖擞……均说明,不同的事物因基因和质地不同,在不同条件下,展示的状态也自然各不相同;并且,人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也会赋予事物不同的抑扬思想和境界;比如野草,既是一滴露水可压弯叶片的弱小代名词,又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象征和装点大地、防沙滞水的功臣。
大诗人泰戈尔写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上、一个却深在海底”。生活中,人们看待近处的现实时,似乎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意或不满足,便常常把希望寄托于憧憬的未来或远方;因为,远方如有自己畅想的追求目标,或有好于现实的条件、景色及故事,可平复或慰藉眼前因不满引发的心理失衡,这是心理感觉和距离上的抑扬现象。
是的,现实和未来,近处和远方,皆蕴含着生命抑扬的哲理,这是因为现实多了一些残酷,唯有倾向于远方的追求,似乎才可牵引着生命的渴望和繁花似锦的期待,即“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于是,溪流追逐远方,因为远方是浩瀚的大海;雄鹰追逐远方,因为远方是天高云轻;鱼儿追逐远方,因为远方是海阔水深;人们追逐远方,因为远方有理想憧憬……如若不然,安于眼前的溪流,只能停滞不前,成为一潭死水;雄鹰留恋近处的安乐,就难有搏击长空的壮美;鱼儿若不舍弃近处的浅水,就无法有海阔凭鱼跃的欢畅;人如没有远大的理想,就只能是安于现状的苟且生存。
人在追逐目标或远方憧憬的过程中,自然需要提前做好许多准备,这在客观上,也强化了人们自身的升华和进步;徐霞客不满足于近处的风景,追逐远方,终成为伟大的地理学家;伽利略不满足于唾手可得的前人理论,苦心探究远方未知的领域,终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理论,奏响天宇;英国女科学家珍妮孤身一人前往远方的非洲,在丛林中生活了十几年,终于研制出一门动物行为学的新学科;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不顾大哥的劝说,毅然外出打工,而不是与哥哥在村里合办砖厂;因为他清楚,自己若留下来,最终的好结果,无非是像哥哥一样,成为当地人羡慕的土财主;可在他的心里,认为远方总有某种东西在呼唤着自己,于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家乡,虽然自己在外地也遇到挫折和不幸,可也有与晓霞纯洁美好的爱情,还有许多宝贵的经历和充实的人生,这便是孙少平先抑后扬的人生“风景”。
再如,人们常说的“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也是人生感悟的抑扬之道;生活就像一杯咖啡,香甜中带着苦涩,待你细细品味之时,才会发现苦涩中的美好;一滴水足以润活一朵花,然后美丽一个世界;一滴墨足以书写一个字,然后成就一幅书法;一叶扁舟足以载动理想,然后驶向一个令人向往的远方……还有,荆棘丛中,一朵小花独自守望;寒冷的天山顶端,一缕阳光静静照射;沙漠尽头,一片绿洲默默横卧……都是辩证的抑扬之理;平时,每个人都有情绪的压抑或宣泄状态,这也是抑扬的表现;但是,情绪的抑扬表达,需要选择时机,而不是随时随地的任意发泄;所以,人们常说“有些场合,遇事要冷静;有些场合遇事要尽情”;比如,处理突发事件时,就需要冷静;情人热恋时,却要尽情;这说明,人须充当主宰自己情绪的主人,否则就可能会出现抑郁或张扬不当的状态……苍鹰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才能拥抱蓝天;种子冲破了土层的压抑,才能沐浴阳光;而人生,只有选择了奋斗,才能逐步走向成功……可谓抑扬与选择相关。
当然,生活中也有先扬后抑的使用方法;比如,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在《贾生》诗中写道:“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中前两句仿佛是颂扬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的德行,这是故意的张扬;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这才是先扬后抑的主题,辛辣地讽刺了汉文帝政治上的昏庸与懦弱。还有,乾隆时期,有位王翰林为母亲做寿,遂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纪晓岚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就说:“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更是十分尴尬,可纪晓岚却不慌不忙地又笑着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话音落后,全场顿时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然而,就在大家兴奋之时,纪晓岚又说:“生个儿子去做贼”;立刻,全场的气氛又转入紧张,可纪晓岚随即仍不紧不慢地补充道:“偷得蟠桃献母亲”;继而引得大家纷纷交口称赞;如此,便是先抑后扬的典范例证。
现实中,许多年轻人,基本都是月初发工资,但因受“超前消费”的不良影响,失去了人生的理性规划,只顾满足自己眼前的欲望,到处“买买买、吃吃吃”,肆意挥霍,导致债台高筑;还有一些年轻人不重视平时的修身养性、刻苦学习和技能提升,反而特别在意自己“逢场做戏”的表现欲,招致许多嫉妒,这也是没有节制、不利于成长的张扬。
同时,一个人如过分地压抑自己,也不值得提倡;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整天孤芳自赏地活在抑郁之中,不懂人生的自我调节,结果最终落得个郁闷而死的结局。
这看出,生活中的很多时候,特别是年轻人,还是应放低姿态,多收敛、少放纵,戒掉浮躁之气,宁愿先吃一些苦,多做一些积淀,人生才会在先抑后扬的将来,迎来自己事业上的适宜“张扬”。
作者简介:
焦仕启:笔名“秋鸿”,辽宁省营口市人,在北京工作近30(京籍),先后毕业于营口教育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MBA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当过记者、政府官员、民营大型产业集团总裁和央企高管。因茶余饭后喜好摆弄文字,先后在地方、国家报刊发表和出版了近千万字各种体裁及题材的作品,主要著作有:诗文集《春华秋韵》,纪实散文集《眷恋与希望》,人生启示文集《悟性的境界》,企业实操指导丛书《企业:“经营和管理”意味着什么?》,长篇小说《潮湿的季节》、《那风那草那情》等,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