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作者:塘 萍
清明前后 ,或阴或雨。我常会想,这是节气的自然呢,还是祭祖扫墓的灵性?

先到的寒食节,会让人遥想远古四时的钻木取火。断旧火,请新火,唐代的洛阳人家,便纷纷煮杨花粥、桃花粥。清明时节,雨润万物。或山野,或水畔,或都市,或村边,该绿的都绿了,该红的也红了。

百姓人家要在门楣上插柳枝,女人要戴柳圈儿,童儿要吹柳笛儿,这便又成了插柳节。
云南的村寨里,清明时男男女女要挎着竹篮结伴上山采花,亲朋好友间会选出那些最美的野花互赠祝福。这是傣族人的采花节。

清明这天,还有老老少少带着橡子果、炒燕麦,去绕着山坡"打歌",赞颂百鸟给人类的益处,随后再將带去的食物撒向树丛和草坪。这又是白族民间的祭鸟节。

杜甫的《清明》诗里,就有"渡头翠柳艳明眉"的句子。宋人的词里也有"红杏枝头寒食雨"、“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的描述。诗词宜在春光里诵读,那清韵声声宛如春色里的流霞。此时,你或许才会感觉清明那么亲近,是慰籍心灵、寄托思念和美好的日子。
愿我们在春日里敞开情怀,去享受生命,去拥抱大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