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视那无返之日的背影
文/石国华(北京)

清明节,人们怀念故人的日子。
清明时节倍思亲,孝子贤孙寄托哀思。
每年的四月,春风吹拂绿色的原野和山岗,呈现春天万物生机茂盛的景色;焕发了人们的热情,激发了人们对故人的思念;伴随春风,春暖花开时节,上山坟地,扫墓修坟,寄托哀思,释放心中的怀念;托福父母的恩德,寄托父母的恩情,保持全家充满欣慰和幸福。
二十年前,父亲离我们而去;十多年前,母亲也驾鹤西游,双亲步入了天堂仙境,在另一个世界享受安宁,七个儿子含泪目送至亲,凝视那无返之日的背影。
时光飞逝,几十年过去了,每逢四月清明时分,孝子们谨以清明寄托哀思。
无论千里跋涉的艰辛,无论生活的忙碌如何牵绊身心,那份深沉的怀念永驻心头,朝着墓碑深深三叩首。
第一叩,祈愿双亲在天堂安享宁静,沐浴在那光明璀璨的天堂之中。
第二叩,祈求父母护佑家族繁荣昌盛,保佑石家世代延续,血脉不息。
第三叩,愿为家人和儿孙祈祷福祉,护佑他们一生幸福,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回忆往事,记住父母辛勤劳作和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历史。为了养家糊口,度日如年的艰难,父母都要黎明起身,日暮而归,为了生计奔波操劳。
尽管家中的房屋简陋破败,狂风起时瓦片飞散,风雨交加时家中如小溪流淌,历经数十载艰苦岁月,艰难奋争,却将七个儿子抚育成人。
回忆过往,心中充满欣慰。春暖花开时节家道渐兴,炎炎夏日里虽无凉意,子女们仍坚持刻苦攻读;秋天季节本当欢庆,父母却更加忙碌于备冬;寒冬腊月,家中遭受严寒侵袭,父母却时刻挂念着孩子们的温暖。
百事回首,忠孝在心。父母在世近百岁高龄,儿女们都以实际行动尽显孝心,轮流陪伴父母,从北京到广州再到贵州,安排老人游走东南西北,享受人生美景,让老人感受到儿女们的温情与关爱。
一生的艰苦奋斗,一生恩爱之情,父母的恩情何时能回报?父母的恩德如何延续?
父母均已步入耄耋老年期,身居九江老家,直至父亲八十八岁安然辞世,母亲也在九十六岁仙逝。儿女们心痛不已,依依惜别,为其举办了隆重的葬礼,送他们最后一程。
虽然父母已离世多年,但他们始终活在七个儿子和子孙们的心中。
每到清明时节,供奉祭祀,燃香放炮,献上祭品。借此机会,倾诉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让泪水洗刷着心底的苦楚,细细讲述着儿孙们成长的故事,让其共享家族子孙满堂的喜悦,感谢父母将我们带来人世间,将我们养育成人。父母的大恩大德,我们终身铭记,此生立志,报答社会和需要帮助的人。
正如古语所云“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的无私付出,深深刻在心底;父母的情深义重,永志不忘。
清明,正是这深深的怀念之行,承载着我们对父母无尽的追思,让我们永远记住父母的深情厚爱,永远不忘父母给予的恩情。
2024.3.27 清明前夕

石国华,中共党员,下放知青,研究生毕业。曾担任国企高管,外企首席代表,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工作;曾参加国家“863计划”,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通过考试和评审,获得中国科学院生物工程高级工程师职称,发表论文和报刊文章若干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