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清明泪]
文/蔚华
西和县素有"宝贝的复杂地带"之称。被评为"中国半夏之乡"和"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物产有半夏、西和麻纸、花椒等。有仇池山、伏羲崖、晚霞湖等旅游景点。今逢清明返乡祭祖思绪万千。唯有清明,清生命之感,明生命之理。读懂清明也就理解了人生一一感恩. 信念. 情怀. 与思念,燃起心灯不忘先人。
故乡铁山媳妇溜,
刺破青天任云游。
相传杨满堂征西在仇池山败落,踦马逃走,马跑的很慢,回头看见儿媳紧抓马尾,扬鞭将儿媳打落山下,此山名曰媳妇溜。
1936年9月8日红二方面军发布《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决定发动“成徽两康战役”。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从9月11日起从哈达铺南移,分左、中、右三路纵队,实施“成徽两康战役”计划。19日,右路纵队之一部从西和县大桥乡翻越铁山媳妇溜进入武都冯家坪,因敌军前堵后截,部队又顺冯家坪沟出来,沿太石河而下,进驻西和县大桥乡蔚家河口,在蔚俊智和蔚八金两家宿营。途经大桥乡乔庄、龙凤、韩河前往康县。
又是一年柳如烟,春风携着细雨,揽掬着晶莹的樱桃花,唤飞起白色的精灵,花翼在天空中翱翔,花辦羞涩地闭上眼睛,洒落在地上。樱桃花将美丽洁白的花瓣,变成漂亮迷人的花姑娘,抚抱着她深深眷恋的大地新郎。大地新郎展开它温暖的胸膛,拥抱起洁白美丽的新娘。脸贴着脸,唇粘着唇,享受初恋的爱抚、温情、浪漫、化魂、深深甜甜的亲吻。两颗心灵碰撞,激起的火花溶化了两人的心房,终化为土肥孕育来年新的樱桃花仙子。
太石河
清彻见底的太石河与黄色的西汉水在村东头相聚,称为蔚家河口<鱼洞乡>
西汉水
从远古流来的悠悠西汉水,源于嶓冢山脚下的坚家山村,从深深峡谷中流来,浪涌波翻,訇然作金石之声依偎在天险胜地仇池山脚下。
仇池山
遥望耸立的仇池山,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遂道,在刑天埋首伏羲出生,让古老的仇池大地在民族大融合大分裂演变的前进中,历尽沧海桑田的风云变幻,裹挟着茫茫的历史和神话中流走,把两千年的氏羌文化,同华夏文明融合在一起,是千百年来学者向往的“洞天福地”。以杜甫、苏东坡为代表的历代诗人学士,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诗因山而咏,山因诗而彰。
苏轼将卧云归隐的梦幻,永远贮放在仇池山上,杜甫何时一茅屋成为遗恨,在西汉水的身旁泉水汩汩喷涌,难见的神鱼啊,让诗圣叹息空想,日夜不息流过杜思念已久的神鱼洞,奔流入长江汇聚赴大海。
神鱼洞传说古时有一书生上京赶考,路经神鱼洞见一大鱼,因带不走将其用柳条缠挂一树杈。当地人见后甚为奇观,在神鱼洞坡上盖了一神鱼庙,香火很旺。书生赶考回乡,路过神鱼庙很感概提笔留诗一首<去时干鱼挂,来时鱼王庙,世间无神道,反版人做造>,此庙后因失火而毁。
<婆孙情>
游子含泪望故乡
村口槐树嫩叶黄,
不见奶奶弓弯腰,
乞盼目光白发扬,
双手依仗久仰望
心系孙孙念儿郎
往事如烟尽在目
平凡细小情意长
放学双手如冰凉
放入奶奶烂衣裳
冻脚暖在双乳下
暖流涌进我心房
端碗想起奶面长,
肉在下边少菜汤。
躺下想起奶热炕,
半夜摸炕添柴忙。
河边拣来鹅卵石,
留作念想永珍藏
临行村边拉我手,
叮咛话儿重复讲,
上车回头痛柔肠
挥手数次热泪淌
车己离去几小时,
奶奶还在翘首望。
血浓于水心连心,
永世难忘婆孙情
独立阳台思凄然
梦断消魂意连绵
奶奶,让我在孤独的冷月下魂牵梦绕,在我的余生中,永远再难捕捉到您那束闪耀着深沉灼热慈祥的目光,你能看到孙女儿燃起心香的缥缈,你能感知孙女思念你的心痛吗?
高耸柏树冬天背着雪霜为亲人挡寒,盛夏张开枝叶为亲人搭凉。油菜花如黄缎,伏在坟旁散发着清香。蜜蜂成群结队亲吻着花蕊,彩蝶翩翩起舞戏闹油菜花瓣。
沥沥细雨的斜织而下,我们踏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亲人们坟前洗碑除草,父亲墓前的竹叶在春风摇曳中滴下串串泪珠。我双膝下跪,阵阵悲哀,焦急的叩打我的灵魂,燃烧我颤抖的心。我泪如雨下,只能把深厚的感情熔铸在朴素的文字里,遥寄浩瀚无际的天国,聊表积聚已久的哀伤。
<清明吟>
清明三更幽梦间
慈父与我叹流年
颤心泪涌紧依拥
欲诉衷肠魂已断
纸蝶翩翩绕坟舞
烛香袅袅向青天
墓前匍匐频叩首
养育之恩难报全
<清明泪>
凄雨沥沥
幽梦荡荡故乡尘院
豆灯亮
悬窗内
父亲兴致旺
挥豪墨香
门外泪千行
互不识
儿鬓霜
二十四载
阴阳隔
生死两茫茫
肝胆裂
万断柔肠无言话凄凉
数百里外
孤坟蓬蒿旺
清明时刻千杯酒
纸蝶飞扬泪溪饶墓
声声哀唱
亲人们,你们在地下,我在地上,思念形如种子,早已深埋寂寂的芳草绿梦中。家中一切尚好,只是少了你们的温馨和快乐,我的缅怀相思永久在梦里等着你们。就这样静静的跨过时间的鸿沟,憧憬和向往等到明春清明的一天。
作者简介:
蔚华,现为中华诗词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协会会员,甘肃天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秦州区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院士。作品获得第十一届<古韵新吟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二等奖。专家评审优秀奖。出版过24万字的《生命之音》、《跪乳集》、《桑榆余韵》、《亲情如歌》等长篇小说,散文诗词在甘肃诗词、秦州文艺、孔学纵横、天水日报、晚报、老年大学报等网络平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