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大家奉上来自去年中篇一等奖获奖者苏伐老师的创作专访,助力大家完成投稿的最后冲刺!
苏伐《点亮火星》
收录于第六届冷湖科幻征文获奖作品集《点亮火星》
八光分文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苏伐
陕西省作家协会成员和陕西省编剧协会成员。在《科幻世界》《漫客·小说绘》《飞·奇幻世界》《超好看》《推理世界》《奇幻·悬疑世界》等主流类型杂志发表小说逾百万字,并在其中多家杂志连载作品。出版图书《超能力犯罪》。其多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同谋》被改编为热门电影《天方异谈》;《时间盒子》被改编为科幻短片《别无选择》(Choice in Quantum),并获得格兰戴尔电影节最佳短片及男主角奖。
其作品曾多次入围豆瓣、超好看APP等多家平台的征文比赛并获奖。作品曾入选《2014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和《2017中国最佳科幻作品》。新作《点亮火星》获第六届冷湖奖中篇一等奖。
第六届冷湖奖中篇一等奖
《点亮火星》|颁奖词
一个充满烦恼和尴尬的爱情故事,引出了亿万年来贯穿太阳系的悲壮史诗。读者在追随女主角的回忆、体味爱情的甜美与苦涩的同时,也在未来的行星际空间中漫游,一步步抽丝剥茧,发现时间的铅幕和宇宙的荒漠背后那些被掩埋的真相。表面的背叛却是最高的奉献,无声的留言胜过千言万语,彰显出人类这一物种的存在,不仅是自我保存的苟且,也是为了生命的光明和美好而与毁灭作不懈的斗争。故事笔法纯熟,叙事生动,完成度极高,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火星科幻佳作。
你所要做的就是写完,并且投稿|冷湖获奖作者苏伐专访
Q1:苏伐老师,作为一个悬疑作家、奇幻作家,却收获了“冷湖奖”这一极高难度的科幻奖项,请问您得知获奖时是怎样的心情?
苏伐:心情当然是非常激动的。因为冷湖奖竞争非常激烈,获奖真的非常难。
事实上这不是我第一次参加冷湖奖,第四届的时候也参加过,那一次很快就收到了退稿信,甚至连初选都没过。所以这一次投稿,一直到奖项公布前都没有收到退稿信,就悄摸摸地以为这一把稳了,起码进复选了,导致得知获奖消息时虽然激动,但没有那种从天而降的突然。
不过后来才知道这是个误会,因为从第五届开始就不发退稿信了,无论有没有进初选,都不会提前得到通知了,所有参赛者都只有公布奖项的时候才能知晓结果。现在想来这种误会还挺幸运的。不然要忐忑地多煎熬几个月。
Q2:冷湖奖是一个与一方水土相连的奖项,您在创作小说前对冷湖有了解吗?冷湖的特殊背景对您的创作有没有什么影响?
苏伐:对冷湖是有过一点了解的,毕竟这是冷湖奖。其实知道冷湖这个地方也是因为冷湖奖。当年第一届冷湖奖举办的时候,可以称得上是横空出世,震动了整个科幻圈。因为在当年来讲,30万的总奖金在科幻领域算是非常高了。
在创作之前,我专门去查了一些冷湖的资料,也看了一些冷湖的旅游视频和照片,得知这里有广阔的风蚀地貌,被誉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冷湖地貌(摄影:郄国伟)
也是因为这一点,产生了《点亮火星》最初的灵感。我想写一个同时包括冷湖和火星两个场景的故事。而两个地方的相似性,让我想到,也许火星和冷湖可以是有关联的,也许冷湖可以曾经是火星的一部分。
但很快发现这个思路走不通,因为没有办法从科学的角度达成表面上的逻辑闭环。但我很喜欢这个思路,我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考虑也许可以只有冷湖的一部分是从火星上坠落下来的,因为千万年的地质作用被埋藏在冷湖特质的地貌中。
Q3:毫无疑问,《点亮火星》一文,您不仅构建了一个恢弘的科幻创意,更有激动人心的悬念,以及让人回味的情感表达,这种复合的阅读体验您是怎么做到的呢?能否跟大家分享一下这篇小说的创作灵感。
苏伐:这个评价真的过誉了,没有你们说的这么好。
基于前面说到的设想,我开始查资料,并且看我之前储备的素材中有什么适合这个题材的。这些年在写小说的同时,我也写一些科普类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一些素材积攒。之前曾经做过可控核聚变方面的内容,感觉很适合放在这个题材中。之后又查了很多有关火星的资料,了解到火星上有现在无法解释的“火星蓝莓”,以及火卫一与火卫二的特点。将这些素材组合起来,就有了故事脉络的雏形。
“火星蓝莓”(图:NASA)
有了故事雏形后,便是针对性地查资料填补逻辑细节。比如故事中需要一个能够在未来足够接近地球和火星的彗星。我查了很多资料之后,选定了彗星67P。67P彗星不只有合适的轨道,它还是一个双瓣彗星,这是我最早设想中没有想到的设计。
有了这个双瓣型的结构,地外高级生命对太阳系的监控,对智慧生命的萌芽的清除从设计上来讲更加合理了(否则监控系统就是一次性的了)。这也是写科幻小说的一个乐趣,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作者能扩展视野,并产生更好的灵感。
“彗星67P”(图:NASA)
悬念的方面,因为我也是一个悬疑作者,几乎可以说写任何类型的文都忍不住加入悬疑的元素。我有时候也在尝试写一些不带有悬念、反转和揭秘的故事,但可以说是旧习难改,设计故事的时候就是忍不住从熟悉的方式入手。
《点亮火星》这篇和我以往的悬疑故事不一样,它在叙述结构上更接近推理的写法:提出问题,展示线索和证据,然后推导出结论。因为当时时间紧张,有些地方没有打磨很好。比如按我平时的写法,应该是在提出火星撞击理论的时候,提出火星没有足够大的撞击坑来反驳,形成一个悬念,之后在后面的剧情再提出撞击形成的不是撞击坑,而是水手大峡谷。这样从悬念的设计上会有更好的层次和阅读体验,但我写完的时候就眼看要到DDL了,确实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大改了,只好硬着头皮交了。
“水手大峡谷”(图:NASA)
至于感情的方面,其实感情线对我来讲一直是弱项。相对而言,我写亲情和友情更多,爱情方面写的少。《点亮火星》写之前我犹豫过很久要不要写一条爱情线。对这篇小说,最初设计好的是科幻的部分。我考虑过在这个科幻背景下人类会有什么反应,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想好切入的视角,因为这个故事涵盖的剧情点很多,如果写成长篇我会使用多视角的群戏,但想要在一个中篇的体量里写完,角色需要尽可能地少。
综合考虑了很多方案后,我采用了一对情侣作为视角人物来串联的写法。由于笔力有限,两个人写出来的感情没有我想象中好。我曾经想过写出来男人留下的那句话,但想了很多,都没有那种能击中人心的感觉,所以不如最后留白,给大家想象的空间。
Q4:虽然之前您发表的科幻小说不算特别多,但从《点亮火星》里能看出您成熟的创作意识,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尝试科幻文学创作,怎么看待科幻文学这一类型?
苏伐:写科幻小说其实很早了,中学的时候就写过,那还是在九十年代(这么讲是不是暴露年龄了)。当时寄给了《科幻世界》投稿,喜提退稿。那个年代个人电脑没有普及开来,我投稿还是手写寄过去的,编辑的退稿也是寄的退稿信(会和稿子一起寄回来)。后来上大学的时候,陆陆续续又给《科幻世界》投过几次(改用电子邮件了),依旧喜提退稿。这让当时还是大学生的我反思了很久,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写科幻?于是我就写了奇幻去投了《科幻世界》隔壁的《飞·奇幻世界》。
那个时候年少不觉得,现在回过头,当年写的确实挺难看的,被退稿一点都不冤。但因为人生第一次上稿是在奇幻那边,所以接下来几年主要写奇幻。因为个人口味的原因,也写推理和悬疑。
《飞·奇幻世界》2010年05期
之后我在《超好看》那边写了几篇科幻,逐渐重新回归这个类型。因为《超好看》不是单独类型的科幻杂志,所以科幻稿件的风格和传统科幻圈还是有些差别。直到16年我才重新回到传统科幻圈里发表了几篇作品。
对于科幻文学,我觉得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读者,可能偏重于基于现实科学技术所产生的科幻创意,有些读者可能认为只要带有科幻元素就可以称之为科幻小说。不同的平台读者,在科幻的定义和口味上具有一定差异。作者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需要针对不同平台的口味和调性进行调整。
Q5:有许多读者都说《点亮火星》是一篇各种类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作品,请问您如何看待文学内容的融合呢?
苏伐:我觉得科幻小说在有些故事中,是起到背景设定的作用,为角色和故事搭建了一个具有更多可能性的舞台。也因此,科幻是很容易和其他类型结合的类型,因为在科幻设计好的舞台上,角色也可以产生言情、悬疑、推理、体育、动作……甚至是武侠、历史,大部分的类型都可以和科幻结合。
当然,因为融合比例的不同,有些依旧被称作科幻小说,有些会被优先归类为其他小说。比如推理里有一个分支——SF推理,虽然是在科幻背景下的,但因为科幻的背景设定是为推理服务的,所以首先被归类在推理小说中。
因此,我个人觉得,对类型进行融合,需要考虑不同类型之间的关系。科幻设定是为了其他类型服务,还是反过来?比如上面所说的SF推理,因为科幻是为推理服务的,所以读者的期待在于利用科幻设定进行诡计设计,作者围绕着这一点来设计故事的。
当然,这不是在说SF推理不属于科幻小说,就像前面提到过的,科幻小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同读者会有不同的定义。SF推理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归类为科幻小说,因为脱离了科幻背景故事中的诡计是无法成立的。
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在不同的类型融合时,首先需要考虑的这篇小说最主要的类型,其他类型是为此而服务的。比如将科幻与言情结合,一种写法是主要写男女主角的恋爱过程,科幻作为背景设定;另一种写法是重点在科幻背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男女主角的恋情作为这个社会折射的一个方面。在这两种写法中,因为类型侧重的不同,作者构建角色和故事的出发点不同。最重要的不是一个故事中融合了哪些类型,而是作者最想写的是什么故事。其他的,无论结构、叙述技巧、角色设计还是背景设定,都是为此而生的。
Q6:听说您在创作小说之余,还接受剧本创作的工作,能不能请您跟一些向往您的新作者分享一下,创作这两种不同体裁的差异?
苏伐:我现在已经不写剧本了哈哈哈,之前的剧本一个都没有拍出来,这个行业的项目留存率真的太低了。
剧本和小说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小说是作者的个人创作,剧本大部分时候是群体创作(当然也有单人完成全部创作的独立编剧或者大佬,但整体来讲集体创作的情况更多些)。在剧本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大量的会议,大量的内容是讨论、磨合出来的。在写作阶段也会有不同分工,不同的团队分工习惯可能不一样。
剧本和小说差别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地方在于,剧本是分阶段完成的。从大纲,到分集、分场,再到剧本,每一个阶段都要经过团队的讨论、甲方的审核,甚至是报送平台审核。这其中有无数的修改,甚至是推翻重写。即使是到了开机,剧本也不算完全定稿,还要根据现场拍摄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还有一个差别在于,剧本是为影视化服务的,要求是能够拍出来,不能像小说有大量叙述和描述性文字,重点是角色的行动和对白,也就是所谓的通过视听语言来表达。但不同的类型,电视剧、网剧、院线电影、网络电影、数字电影……对视听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Q7:弱弱地问一个有趣的问题,苏伐老师拿了头奖,有没有什么消费计划?是否方便分享出来,也让我们这些喜爱您的读者跟着开心开心。
苏伐:8万的奖金确实不算少,但确实也不敢敞开花。全职写文确实没什么收入,尤其是现在杂志和出版市场萎缩得很厉害。但小小花点还是可以的,打算等旅游热度降一点的时候,景点不太拥挤,机酒也便宜一点,拿一部分用来旅游。作为一个喜欢旅游的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呢。
Q8:给想参加新一届冷湖奖的小伙伴们一句建议吧!
苏伐:冷湖奖是非常公平而且省心的奖,绝对的盲审,而且作者不用到处拉票。你所要做的全部就是——写完,并且投稿。
(来源:八光分文化微信公众号SF-8-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