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叶浅予讲吴文昶的故事
朱芝云/文

叶浅予(1907—1995),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浙江桐庐人,中国艺术家、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长期从事国画教育,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曾为茅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插图,出版个人画集多种。

叶浅予作品

叶浅予先生是我国当代有名的国画大师,但他还喜爱编故事、讲故事,这恐怕鲜为人知。我有幸听叶老讲了一个故事,是吴文昶写的故事。
1992年5月,叶老回桐庐小住。端午节后的一天,我和李光铭同志一起去看望他。到了富春画苑,叶老的女儿叶明明告诉我们,父亲这几天身体不大舒服,感冒了,嗓子沙哑,不要跟他多说话。进了叶老卧室,见他坐在靠椅上看书,捧在手里的是吴文昶送给他的《吴文昶故事集》。
聊了几句,退出卧室。我想,叶老是对吴文昶的故事感兴趣呢,还是随便翻翻看?他对吴老师的故事怕是看不上眼吧。于是我就问明明:“吴文昶的故事,叶老喜欢看吗?”不料明明说:“喜欢得很哪。那天书拿回来就看,天天看,还讲哪,看一个,讲一个。白天讲给来访的客人听,晚上我们都举行故事会呢,主讲是父亲。有一天他一连讲了四五个,这些故事好笑哪。后来父亲说要扩大故事员队伍,让我也讲,让叶宁也讲,他事先分配好任务,谁讲这个,谁讲那个,让我们先看书准备。于是一本书三个人轮着看、抢着看。有一天我轮不着看,只能到时候捧着书边看边讲。我们已经讲完半本书了,这几天父亲生病了才停下。”
听了明明这一席话,我激动不已。作为著名美术家,对民间文学也如此青睐。我不禁暗暗自责:怎么能担心叶老对吴老师的土故事看不上眼呢?
中午,叶老留我们用餐,说是补吃端午节的粽子。见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粽子,不知谁说了一句:“呵,叶老今天摆粽子宴了。”叶老说:“这不稀奇。我告诉你们,狗尾巴都能摆宴。”听他这句话,我立刻猜出他是从《吴文昶故事集》里看来的。不出我所料,叶老接着说:“我刚看了个《狗尾巴的故事》,讲给你们听听。”明明连忙说:“你今天不能讲,嗓子还没好。”可叶老兴致勃勃,说现在好多了。看样子不让他马上讲,他是不过瘾的,在座的人也真想听一听,于是都说:“讲吧,讲吧,轻声点儿。”
《狗尾巴的故事》是吴文昶的佳作,我听吴老师讲过多次,听不厌。今天由叶浅予来讲,会是什么味道呢?我特别感兴趣,便竖起耳朵仔细听。

江南故事大王 吴文昶
只听叶老开讲了,说的是地地道道的桐庐话:“有个乡叫宏桥乡,调来个乡长姓刁,大家叫错了,把刁讲成刀,变成刀乡长了。这位刀乡长刚刚上任,斩落了一只狗的尾巴,这只狗是啥人的?一位老太太的,这位老太太是啥人呢?她是有来头的,她的儿子是在县里头当大官的……”叶老用家乡话娓娓道来,我仿佛又一次在听吴老师讲故事一样。
吴文昶的创作,叶浅予的发挥;吴文昶的土语,叶浅予的乡音。用桐庐人的话来说,叫作:听去没有介落调!
这时候炊事员来上菜了,叶老招呼她:“快坐下,快坐下,听故事。”
叶老把刁乡长怎样组织发动打狗,后又怎样组织发动养狗,直到举办狗尾宴的事从头讲到尾。他不停歇,不打疙瘩,而且越讲越响,越讲越有劲,把在座的人都听乐了,我也听呆了。这么流畅,这么生动,这么完整,神采飞扬,绘声绘色,连讲带笑,笑中夹讥,把《狗尾巴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
这时候我们才又想起,叶老身体还未完全康复,同时大家也惊喜:咦,故事一讲,叶老的嗓音倒好多了。一看叶老碗里,粽子只咬了一口,筷子还捏在手里。大家都觉得过意不去,说:“叶老快吃,叶老快吃。”叶老兴意正浓,接着又对《狗尾巴的故事》进行了评论,说这个故事写得最好,辛辣,有意思。我说:“吴老师还有好多新写的故事,您感兴趣的话,请他来讲给你听。”叶老说:“好的,不过要人多的时候,讲故事要有听众。”
共餐的人都很开心,说这餐饭别有风味,我说:“这叫‘故事餐’,味道好极了!”
第二天我马上把叶老的“故事餐”告诉了吴文昶,吴老师当然很高兴。他交给我几本《吴文昶故事集》和《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桐庐县卷》,托我送给叶老,说省得他们一家人抢着看。
过了几天,我陪叶老专门到县文联去看望吴文昶。两位大师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并排坐着,操着桐庐话,聊起了桐庐的民间文艺。事后吴老师跟我说,当时他很想请叶老为自己画一张漫画头像,但不好意思提。我说:“我去跟叶老说,明年他回来时你们俩再会一会,你给他讲故事,他给你画速写。”
这件事我记在心里,可是第二年叶老回桐庐因携戴爱莲同来,我们没去打扰他们,心想来日方长,叶老每年都要回来,总有机会的。谁知后来叶老心脏病复发,再也没来桐庐了。叶老去世后,吴老师说,最大的遗憾是没亲口给叶老讲故事,叶老没给他画头像。我很难过,没办成这件事,觉得很对不住两位老人。
现在,吴老师也走了。我想,在天堂的二老可以再续故事缘了。也许,吴文昶正在给叶浅予讲故事,叶老正在给吴老师画头像呢。

吴文昶像

吴文昶(1928—2002),浙江省桐庐县人。几十年来,他创作了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辅导了无数学生,培养了一批故事创作的人才,被誉为“江南故事大王”。
吴文昶的故事,恰如他的性格:朴实、风趣。这些新故事并不“雅”,也少有优美的文学性,但是充满泥土的芬芳。他晚年作品的风格,更多了一份辛辣,他拿故事作手术刀,对社会上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进行解剖。如《狗尾巴的故事》《一把火》《梁上君子》《火腿旅行记》等篇章,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
朱芝云,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桐庐县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共创作文艺作品60余篇,在市级刊物以上发表、获奖20余篇。其中《咱们工人有力量》《闪光的小脑袋》《大猫村灭鼠记》等流传较广。
(朱芝云/文 FROM: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