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题字 耿明

京剧,我们父女的钟爱
——写在2024年的清明节
作者 张晓彦
今日清明,这个月底父亲就整整去世12周年了,泪眼朦胧中,我的目光落到了桌上的那盒京剧磁带上,思绪不觉间又飞到3年前的一个周末……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只见电视荧屏中有位老生态度安闲从容,他一边抚琴一边沉着安稳地唱到:
“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二来是将帅不和失街亭/你连得三城多侥幸/贪而无厌又夺我的西城……”
这是父亲生前最爱看的京剧《空城计》,那天我无意间在电视里发现这个唱段,立刻便被吸引过去,目不转睛地观赏起来。舞台上的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在城上望敌楼前凭栏而坐,燃起香,悠然地弹琴……
这场景、这唱段父亲特别喜欢,听磁带、看电视,就是百听不厌。我深受他影响,也跟着眼前的精彩唱段轻轻哼唱起来,欣赏过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几天的事,一名微友发来一个视频号,是一段京剧《将进酒》,视频中没有京剧演员表演的场面,而是这个唱段的录音,整个视频是一位书法家的毛笔在不停地书写,就是将李白的这首诗从头至尾的书写过程,而且书法家写到哪儿,京剧唱段就唱到哪儿。最后,盖上大红印章,这段京剧刚好唱完。京剧、古诗、书法、印章融为一体,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我慢慢地体味着其中的意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如果父亲还在世,老人家一定会非常喜欢看的。
沉迷其间的我连续观赏多遍,感觉神清气爽,心情舒畅。之后,赶紧把这个视频号转发给几位好朋友,他们各个都如获至宝,我们又热烈地交流了一阵观后感,才渐渐安静下来。
在今年春节前夕的一次联谊晚会上,我有幸欣赏到一位京胡琴师的精彩表演,他演奏的是《夜深沉》。《夜深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京剧曲牌,描写了楚军在垓下被汉军包围,四面楚歌,西楚霸王项羽与虞姬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整首曲子共分引子、慢板、中板、快板四段,我最喜欢快板这段,节奏坚定有力、旋律一气呵成。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如痴如醉的我,直到乐曲最后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全场掌声四起,才醒悟已是曲终。
记得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常哼唱一小段《夜深沉》……
父亲最爱听京剧,自从记事起,我就总能看到父亲一边走路或做家务,一边哼唱京剧的某个段子,半导体收音机里也时时传出《甘露寺》《萧何月下追韩信》……在老父亲年已七旬时,经常半躺在沙发上,眯着眼睛倾听电视里的京剧。他边听边轻微地摇晃着满是花白头发的头,听着听着不禁赞叹道:“一身功夫千古留,一剧经典万年传。”感觉老人家非常享受。
父亲经常提起他的一段有趣经历,他在浙大求学时,曾经用很多伙食费买了一张梅兰芳的京剧戏票,可位置还是在剧场的后几排。他便用一个望远镜,远远地观看。由于实在太远,他在望远镜里只能看到梅兰芳的腰。父亲自嘲地说,“花了那么多的钱,就为了看他的腰,可还是值得的。现场观看与听唱片的感受是相差甚远的,看了那场戏,才明白什么是音色纯净饱满、旋律优美顺畅,那真是唱绝了!整个剧场气氛热烈,掌声经久不息,梅兰芳谢了很多次幕……”
我小学四五年级时,父亲带我和哥哥到厂里的俱乐部,观看一个京剧团表演的《穆桂英挂帅》,我对这场戏印象特别深。当时,我们坐在前排,看得比较清楚。现在回想起来, 那“穆桂英”和几位武生的扮相、动作、那阵阵的锣鼓声、字正腔圆的唱段似乎又在耳边萦绕。记得我们小时候就经常听父亲讲杨门女将、 佘老太君百岁挂帅的故事,那几年,我们都正在入迷地听刘兰芳播讲的长篇评书《杨家将》,观看这场京剧《穆桂英挂帅》好似把听到的杨门女将转换成舞台上活生生的人,心中对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惊叹不已,被杨家满门忠烈的英雄豪情和爱国主义精神所深深折服。
父亲在饭桌上时常讲一段京剧段子背后的历史故事,我们都爱听,比如京剧《狸猫换太子》选段讲的是宋真宗的刘德妃妒忌李宸妃先有了皇子,竟用一只狸猫换去皇子的故;京剧《钗头凤》是诗人陆游与表妹唐婉的爱情故事……慢慢地扩展到黄梅戏《天仙配》、豫剧《断桥》、评剧《花为媒》,中国结、瓷器、风筝、太极拳 ……这让我们都非常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父亲的熏陶下,初中时跟着磁带学过一阵子《苏三起解》。我了解这个段子的历史故事,挺喜欢苏三这个角色,可惜五音不全的我一直没有练好。不过,这个唱段从那时起便牢牢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也很爱听京剧名家唱段,喜欢手抄京剧唱词、看四大名旦故事、搜集京剧演员剧照、临摹京剧脸谱……
如今,已退休3年多,这一路走来,我对京剧虽不是情有独钟,可也算作小半个戏迷。做饭时,也会在手机里找一段京剧名段,一边切菜,一边倾听,感觉十分惬意。
父亲不止一次对我们说:“京剧是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融合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武术、杂技等等为一体的舞台艺术。欣赏京剧,是一种审美享受,能够传递情感、开阔视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作者和父亲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日清明,虽没有下雨,可内心早已是烟雨濛濛。在这令我感伤的日子里,怎不思念慈祥老父亲,怎能忘怀老人家钟爱的京剧。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王桂芬、耿明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王凤岐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谷国宏、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松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编审 王国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