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热血铸英魂。清明将近,为了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缅怀先烈伟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天地之中文明十二家组织志愿者团队祭扫革命烈士陵园,到场的成员有:登封市国学文化促进会会长孙建文、副会长刘占有、全优教育的师生以及各文明十二家的志愿者家人们。
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体人员队列整齐,现场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昂的音乐响彻陵园广场,久久回荡。随后,全场肃立,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默哀致敬,并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深切缅怀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和丰功伟绩。
登封市国学文化促进会会长孙建文,天地之中文明十二家会长刘素芳、高国友神情庄重,缓步走上前去,在花篮前驻足凝视,仔细整理花篮缎带。
随后,全体志愿者由张喜歌老师领读,全体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读诵《志愿者立志文》,志愿者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表达了自己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决心和信心。现场气氛再一次达到高潮。
全体人员向烈士行三鞠躬礼,依次上前绕纪念碑一周,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皮定钧及徐子荣墓和纪念碑亭,在碑前张仁义老师为志愿者及孩子们讲述皮定均的故事,刘素芳老师给大家分享到:小时候她的爷爷经常给她讲在皮定均将军的带颌下,把日本鬼子撵出白坪,使山南东和山北及东金店乡都得到解放,并教育她常为他人着想,多做善事等。他们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追忆他们的丰功伟绩,表达无限敬仰和深切哀思。
活动中,全体志愿者一起瞻仰了烈士纪念馆,皮定均将军和徐子荣政委的事迹陈列馆,默读着皮定军司令和徐子荣将军的故事,了解了他们当年领导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事迹,看到珍贵的历史照片和革命遗物,禁不住心生景仰和崇敬之情。在大厅第二部分看到陈列的登封籍329名烈士的照片和生平文述,特别是有些战士一二十岁就为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志愿者们不禁暗暗发誓,要向这些英雄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当志愿者们了解到900名外籍烈士为解放登封血洒中原,留下姓名和概况的仅有49人,800多人都是无名英雄时,无不心生感动,泪湿眼眶。
活动后,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到陵园清扫活动中,大家拿起扫把、灰斗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烈士陵园的各个角落忙碌着。有的清理周边树叶和腐叶、有的清除周边杂草,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烈士陵园更显整洁、肃穆。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一代又一代人舍己为国。正是因为无数仁人志士赴汤蹈火,我们才能遍赏今日繁华。今日中国,山河无恙。硝烟散尽,和平安宁,风起正清明,感谢和缅怀这些英烈。慎终追远、安放思念,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不忘!不渝!不朽!
【个人简历】李志华:男,生于1964年11月11日,家居新安县南李村镇仙桃村,毕业于河北新闻与文学刊授学院新闻系,职业工人,中共党员,爱好新闻文学,是新安县作家协会的会员、新安县作家协会挹月文学研究会的副秘书长、河南省国学会家风建设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全国著名网刊《京津冀.头条》的特约撰稿人,全国著名《天赋文学社》的特约作家,全国著名网刊《木子存香文学微刊》的特约撰稿人。自1991年秋采写编稿件以来,个人作品多发表在县级以上媒体(主要发表报纸、电台、杂志)及全国著名网刊上,还曾在新安县计生委、新安县党史研究室征文中获过奖并被颁发荣誉证书。
【个人简历】刘素芳:生于1965,家居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的金西村。2015年,开始专注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每天认真收看电视里播出的新闻联播;特别是2018年,她在河南焦作市,参加了由全国文明十二家发起人张广老师《新时代文明家风封闭班课程》后,她的眼界开阔了;后来,她创建了登封市天地之中文明十二家,并任该文明十二家的会长。从此,她走向社会,为家风建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她善于写作,是河南省国学会家风建设委员会宣传部主办的《新时代文明家风》网刊的特约记者,作品多发表在市级以上媒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