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相逢唱诵团总创:喜羊羊

喜相逢唱诵团核心团队


《玄奘之路》第五集
第二节8人
1合营
2连香
3山哥
4小溪鱼
5满好张张
6穿越
7胡江铭
8冰雨

1.合营

《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对信奉拜火教的撒马尔罕国王讲解佛法。对于一个高僧来说,弘扬佛法是他的使命。国王最终被打动了,他放弃了拜火教,开始接受斋戒,按照佛教的礼仪生活。文献记载:“国王听闻佛法,大为高兴,也不再怠慢我们。
玄奘用了一个晚上就改变了撒马尔罕国王的信仰。改变了态度的国王下令,逮捕骚乱的拜火教徒,驱逐他们出境。
“从此之后,这个国家不再攻击僧人,寺院又燃起了香火,僧侣开始入住。”
宗教之间的偏见消除了,佛教在撒马尔罕重新兴起。
2.连香

在撒马尔罕的历史上,这应该是一次重要的文化事件。这个被誉为“中亚皇冠”的城市,其实和中国人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在古代中国,撒马尔罕被称为康国。今天,很多“康姓”的中国人,其祖先就来自于这里。
考古学者在撒马尔罕的宫廷遗址上,发现了珍贵的大型壁画。盛装的大唐使节,头戴官帽,腰佩长刀,手中托着丝绸……唐装的贵族妇女,在音乐的伴奏下,泛舟湖上……考古学者证实,这些壁画绘制于公元七世纪,正是玄奘生活的时代。没有人想到,在遥远的撒马尔罕宫廷,竟然弥漫着如此浓烈的大唐之风。玄奘能够在一夜之间,说服撒马尔罕国王,依靠的正是华夏文化独特的魅力。
3.山哥

撒马尔罕的宫廷里,侃侃而谈的玄奘更像一个文化使者。深厚的文化素养,非凡的人格魅力,再加上不可思议的语言天赋,玄奘在异国的土地上,留下了中国人美丽的背影。
撒马尔罕是中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但它也因此历经劫难。希腊人、波斯人、蒙古人,尤其是赫赫有名的帖木儿大帝,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烙印。
4.小溪鱼

公元八世纪以后,伊斯兰教开始进入中亚。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的军队征服了撒马尔罕,也彻底毁灭了这座历史名城。十四世纪,帖木儿大帝以撒马尔罕为中心,在中亚建立了又一个游牧民族的大帝国。巨大的经学院,高耸入云的清真寺,帖木儿神圣不可侵犯的陵墓。今天的撒马尔罕,到处是帖木儿帝国的痕迹。公元七世纪的撒马尔罕,玄奘曾经目睹的撒马尔罕,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5.满好张张

在古代中亚的历史上,一个个短命的王朝如同龙卷风一般,急速而来,又以同样的速度很快消亡。今天,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通过这些凝聚着无数沧桑的文物,去想象玄奘匆匆的脚步。
离开撒马尔罕之后,玄奘来到了一个叫“羯霜那”的小国。“羯霜那”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沙赫里夏布兹”,这里是帖木儿大帝的故乡。威名显赫的帖木儿就出生在这里。
6.穿越

当地的考古学者说,这里有一个“中国城”,曾经出土过不少来自中国的文物。废弃的城池暴露在夕阳下,只剩下轮廓不清的一个土堆。其实,在中国的史籍中,“羯霜那”被称为“史国”,汉人当中很多“史”姓的人祖籍就在这里。
透过这些破损的文物,中国人的影子似乎若隐若现。很难想象,当年的中国人,竟然行走的那么遥远。玄奘一行肯定在这里休整,补充饮水和干粮。文献记载:“又西南二百里入山,山路深险,才通人步,复无水草……”
7.胡江铭

离开羯霜那国之后,玄奘来到了中亚最为著名的关口——铁门关。“在山中行走了300多里后,进入铁门。山峰陡峭而多铁矿。大门依山而设,门上镶铁。铸铁为铃,多悬于上。”
铁门关是中亚通往南亚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时候,就是通过铁门关,从南向北进入中亚的。在乌兹别克斯坦,至少有两个山口,都叫铁门关。当年的大铁门,踪迹已经找不到了。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玄奘记载的铁门关究竟在哪里。
8.冰雨

公元628年的时候,这个军事要塞控制在突厥人手里。作为可汗的朋友,又有突厥军官专职护送,玄奘轻松地通过了铁门关。悠扬的铁铃声回荡在山谷,玄奘一路南行。
走出铁门关之后,玄奘来到了“怛(da2)蜜国”。“这里北拒铁门,南接大雪山,东靠葱岭,西连波斯,一条大河横贯中央”。

审核:喜羊羊、真诚靓仔
